- 28.50 KB
- 2021-04-2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
阅读有什么好处? 如果家长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懂得去看书,就不会太孤单; 如果家长不会教育孩子,请教他阅读,书会教他,只要拿起书,他就能与各路大师进行一次深度的免费对话; 如果家长害怕有一天自己终将离开孩子,不再能为他出谋划策,遮风挡雨,也请教他阅读,未来不可知,父母不常伴,但我们仍可以培养孩子阅读,让孩子永远与知识相伴。 阅读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掌握了这些培养孩子阅读的技巧,你只需静待花开,家里自然就有了爱阅读的孩子。 教孩子阅读这些误区要避免! 01 以识字为目的代替阅读 对于孩子早期的阅读,很多家长的认识还是停留在看书可以帮助孩子识字的层面上。有以下几种典型现象:对于书籍的选择只注重文字的多少,即可认知度(有注音的);或者一定要让孩子进行文字的指读;或者认为识字是小学的教学内容,忽视幼儿阶段的阅读。 早期阅读是一个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的学习过程,其中包含了儿童在愉快的阅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文字。国际上近20年研究结论证明,儿童早期阅读行为更多是阅读兴趣及习惯的保护和培养。过度将识字的目的放在阅读中,只会削减甚至破坏儿童对阅读的兴趣。 无视兴趣引导,盲目代理选书 02
随着网络电商及物流体系的兴起,人们可以坐在家里方便地通过网络来选书买书。同时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也是随手可得。家长通过在网络上获得的各类儿童推荐书单,按图索骥从网上为孩子购买回来丰富多彩的图书。但是很多家长都反馈孩子对买回来的这些图书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兴趣。纠其原因,是因为家长们对阅读完整体系的认识不足,忽略了阅读前对孩子的兴趣探究和引导,以成人的角度代替了孩子的兴趣去选书,从而导致了上述现象。 03 婴儿不会看书,只会搞破坏 其实,婴儿玩书、撕书是一种阅读准备行为。孩子天生是喜爱书本的,书对婴幼儿而言就是一个玩具,在经由咬、翻、甩、搬等各种对书的探索行动中,宝宝开始了他的阅读之旅。孩子翻书、玩书(最终多演变成为撕书)等活动,是对阅读的一种准备行为,是正式阅读之前的准阅读活动,是阅读能力出现、发展、提高的基础和前奏。随着身心的成长,幼儿阅读的方式有其阶段性,家长可适当引导。为了防止孩子毁坏书,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撕不坏、质地较硬的布书等。 不顾孩子认知水平,一味追求经典 04 身为家长都知道,孩子在幼年时期年龄上的差距会导致相隔几个月出生的孩子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天壤之别。但在现实阅读活动中,很多家长又会忽略掉孩子的认识能力水平。常听到一些家长闲谈“某某家的孩子才6岁,就可以抱着《三国演义》读得津津有味”;“2年级的孩子就能通读《资治通鉴》了”
云云。不可否认有个别早慧的孩子在阅读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但这类孩子毕竟是极少数,孩子认知能力是受到年龄、养育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的。在给孩子选择经典文学作品或是书籍时,一定要结合孩子当时的认知水平,选择孩子能读得懂的书。切不可在不恰当的年龄读不恰当的书。 05 强迫孩子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在书店、图书馆常常会看到以下场景:家长怒目横眉地呵斥孩子“快去看书!”、“带你来书店就是让你看书的!你怎么老是跑来跑去!”。可以想象在家庭中,家长也应该是这样不断地强迫、督促孩子去看书。儿童阅读一定要采用引导式而非强迫式,一定要建立在儿童逐渐对书籍内容感兴趣并学会主动阅读上,一定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 注重独立阅读,轻视亲子阅读 06 孩子有独立阅读能力并不代表他们就可以脱离家长的帮助去阅读。孩子能从阅读中开始进行思考了,他们会有很多问题和感受需要别人解答或分享,在家庭中父母无疑是孩子的首选对象。家长通过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思维能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也是亲子阅读带来的好处。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阅读环境真的很重要。带孩子去国家图书馆看书,阅读量会达到平时的3倍以上。沉浸在书的海洋,周围的孩子都在认真看书,这些积极外部因素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让孩子多多浸渍好的影响。 当然,家里还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爸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告诉他这是你的书,让他建立对书的归属感。当然,书当然不限于书架,最好能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同时,为孩子搭建一个“
专属的阅读空间”,布置的如同童话森林,孩子非常喜欢一个人坐在童话森林里,安静地读书。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 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阅读的种子是在家庭里播下的。《朗读手册》引用了一首诗:“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是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读书给我听的妈妈。”阅读是让孩子有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源泉,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家庭开始的。 童书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悄悄地藏在一个个人物、动物的命运里,借此构建起孩子的价值观。最初的阅读是亲子共读,是父母读给孩子听,因为孩子不认字,阅读更多的是从图画入手。 儿童最初是通过图画认识这个世界的。童书不仅有价值熏陶的作用,还有治愈的作用,孩子要解决什么问题,都有相应的图书,看了之后比说一万句教训的话都有用。 最重要的是,儿童时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今后会主动找书读书。 阅读好比饮食,一味让孩子吃垃圾食品,久而久之他就把垃圾食品当成了正常的饮食,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好东西等着他去品尝。读书也是这样,读了一些糟糕的书,对其他的好书就没有鉴赏力了。 原著改编电视电影可“做媒” 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 虽然前面说,家长尽量少带孩子看电视,但是有选择性看一些还是需要的,特别是一些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孩子直接读原著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乐意的话,可以先用接受度较高的电视电影来“做媒”,吸引孩子去读原著。
见过这样的例子:一位家长很想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时候看《西游记》连环画的乐趣,但是孩子不喜欢看。后来他就先给看了几集《西游记》的电视剧,孩子的兴趣马上上来了。但是他有技巧性地告诉孩子,再看后面的需要等,孩子等不及,就抓起连环画先看起来。 鼓励孩子听后读后说想法 输入之后,输出同样非常重要。 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增强孩子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述能力。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阅读,所看的书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如果家长能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在他表达之前实际上他经历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达的过程中,他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对他后来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有位爸爸是这样做的:“每次我让孩子看书,他都以功课忙为理由,一律拒读。但我却找到了他的一处软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写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让他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的评判是‘语言生动形象’。于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动找书来读。” 阅读不能急功近利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可能在短期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很多时候它都是一项隐性技能。所以,家长千万要抛弃通过短时间阅读迅速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近期多读几本书就能马上写好作文了。
事实上,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可能会在初、高中才能明显体现出来。日积月累的阅读培养了孩子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项基本能力的提高将大大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写作。 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能够产生的连接就越多,也许某一天能出现爆炸式的绽放。 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