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1-04-25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综合教学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论文之浅谈中小学信息技术综合教学 ‎ ‎  摘录: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到较多的知识,即较短的时间里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的。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好途径。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学科,其教学也需要生活化,规律化!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根据现代社会信息环境对新世纪公民的要求,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应包括: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而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教学生会用几个应用软件就能达成的,实际上具备信息素养的人应该是日常的人,培养信息素养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为日常生活学习服务。‎ ‎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特别是操作课,更是有一种“让我一次爱个够”‎ 的感觉。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较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像什么也没学会。面对这样的学习现象,常常会产生很多无奈,但更多的是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怎样做呢?‎ ‎  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如果继续使用“微机课”或“计算机课”这个名称,就很难体现基本的课程教学目标,将“微机课”改称为“信息技术课”‎ 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国际上信息技术的定义是有关所有信息产品、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相比之下微机或计算机的概括范围要窄得多。需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广泛,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我们要从思想上加强灌输,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耍课”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  2、引导正确网络意识,利用“玩”的思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师有了一定的信息能力之后,就要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充分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充分利用“趣味性”‎ 来指引学生。对于上网,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树立网络道德观念,正确使用好网络,为学习服务。让学生特别是网络知识、信息技术水平稍微好一点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从而引领大家正确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意识、态度。初中学生对于游戏和上网的喜爱程度很深,如果教师在上机操作课上强行的禁止,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另外,正确使用网络和玩益智游戏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一些益智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沉迷其中。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去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的要求是学生只要完成当堂的任务后,就可以玩游戏。例如初中二年级的文字处理单元要求学生用word制作介绍九寨沟的板报。由于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子女,没有到处去旅游的机会或经历,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有个性特征的板报,我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一一详细地去讲,而是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让他们先浏览关于一些人文景观的网站,欣赏美丽动人的风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这样可以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然后在讲解了word的基础操作之后,不限定内容,不限定对象,抓住初中生的好奇心理,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实际的板报创作,最后评比出优秀的板报,这样既能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美的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互相取长补短,在“玩”当中学以致用,有效地学习word文档的操作。‎ ‎  3、采取多种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接触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名词,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理解起来往往会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这些概念、名词变得通俗易懂。如“文件夹和文件”‎ 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计算机硬盘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文件夹,文件夹中为什么还有下一级文件夹或文件?这些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此时教师打这样一个比方:有点特殊的事情,要在学校找某位同学,怎么找呢?首先要根据他(她)所在的年级、班级、第几小组,很快地就找到了。计算机硬盘里存放了很多功能不一样的文件,就像学校也是一个整体,我们需要一组一组分开来保存,使用、查找等就像在学校找某人一样方便、快捷。通过“生活事物与信息概念”的对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理清关系。‎ ‎  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如今的教育教学,要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当中,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为课堂所用。多媒体手段被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针对初中学生比较好动,比较活跃的特点,会选择性地利用好已有的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或者是收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让知识作用于学生的视听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诱导学生自觉地展开想象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例如现在家庭数码相机使用率还不是很高,平时或出门旅游都会拿手机拍相片。然而由于一些主观客观的原因,手机拍的照片会出现曝光过度、光线不足、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在讲photoshop内容时,我们可以与之结合,提升学生学习photoshop的兴趣。通过相片的修饰和润色,形成初步的认知和体验,感受photoshop的强大功能,体验修饰相片的成就感、成功感。进而可以引导学生把时间久远而变色的传统相机拍的相片拿来用photoshop处理,真正的发挥作用。‎ ‎  4、从生活中寻找,生成课堂学习的活水信息技术教学要回归生活,以“利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为例,可以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侧重不同的工具菜单操作,制作不同风格的多媒体作品。例如,就历史学科中某一节的历史背景、发生事件及影响等进行课前预习,并制作成知识介绍作品。(旨在让学生熟悉插入图片、视频、声音、文本框、脚注尾注等操作,同时也便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并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习惯)。就数学学科的某一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制作成幻灯片。(旨在让学生熟悉以“表格”菜单为主的各种操作,并培养复习、总结、归纳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就艺术学科中某一艺术形式,制作鉴赏型的多媒体作品。(旨在让学生熟悉插入艺术字、图片、链接、相片、背景、文本框等操作,同时这也是一个艺术作品,让学生在艺术鉴赏的同时有机会进行艺术创作)。‎ ‎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提倡坐而论道,而应敞开胸怀,与时俱进,关注热点。那么,我们应关注哪些热点呢?大到关乎国计民生,小到涉及市井生活,只要是学生可以学习、应该学习的,我们都可以关注,具体实施的方式则不拘一格。‎ ‎  比如,国内发生的大事都可以作为我们教学设计中鲜活的素材。关于“世博会”、“世界杯”,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处理历届“世界杯”‎ 排行榜分析图(相关知识点:表格和图表的处理);利用FrontPage制作奥运专题学习网站(相关知识点:网页加工)。利用Flash制作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图(相关知识点:引导线动画);关于“艳照门”事件或“甘肃校车事件”等事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信息安全以及健康、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加以重视,并教授一些必要的方法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关于“日本地震”,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word或电子相册软件制作相关作品,感悟生命,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  又如学生利用学校所学在家中当小老师,教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上网;与亲朋好友用起了网络电话,节省了电话费;用电脑制作大头贴;逢年过节给师生送上浓浓情意的电子贺卡等。还如:学习了表格知识,他们为自己制作精美的课程表、为家里设计月消费记录表等等。他们在运用知识的时候还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在制作电子贺卡时,会涉及到声音的录制、图像的处理等问题;在播放影片时,会遇到有的影片无法正常播放,这又涉及了影片播放器和解码器的选择问题。他们在摸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因此,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不仅可以体验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且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信息技术生活化”就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借助生活经验学习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中。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感性的知识以及一定的实际操作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以 ‎“点”及“面”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和信息技术学习建立联系,让信息技术走进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信息技术的活动课,体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  5、重视实际操作,明确上机具体任务通常我们上课要辅导学生,由于学生上机目的不明确,准备的也不很充分,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者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者“人云亦云”。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信息素养的培养也是如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以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交流信息,加深感受。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将上机操作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向学生公布,具体的操作步骤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本次上机操作的具体事项,这样就可以解决上课漫无目的混乱局面,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 ‎  总之,离开了生活的土壤,信息技术课程的生命活力将难以得到滋养。只有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自我的全面发展,最终,让学生学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理解信息化社会中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明显时代特色的工具性课程,同时又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只有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有效提高。我认为要改变现有情况,必需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懂得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作用和重要价值,让他们自觉地认真地上好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到实用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改变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各种现象,作为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让他们不是单纯的“玩”,而是带有目的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学到信息技术实用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目的。‎ ‎  参考文献:‎ ‎  1.《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  2.《陶行知文集》‎ ‎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