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科学论文之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科学论文之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研究
小学科学论文之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有效性研究
萧山区大桥小学 王林松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却不难发现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使我们实验教学无法有效开展,导致最终难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有必要加强科学课探究实验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增长科学知识,在操作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一、关于实验探究教学中存在的几种现象现象一:科学实验中时间分配的比例问题。《比较水的多少》案例片段老师提问:你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比较出哪一个瓶子装的水更多一些吗?生沉默思考。师接着又说:给你们5分钟时间小组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分组开始讨论。生举手,师指名。生1:可以把水装杯子里比较。生2:用尺子量。…… 师:再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自主选择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材料,快速地进行实验,并比较出到底哪瓶水多?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科学课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小学生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探究中往往会转移注意,导致实验时间难以控制,因此科学探究活动既要安排好时间又要保证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现象二:把“乱”看作是科学实验活动的本质特征。现在小学的班额大,再加上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活动空间又那么小,开展探究活动往往会出现乱的场面,致使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非常费劲的。在上《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时,学生对学习材料——小车非常感兴趣。学生实验时只顾好玩,不听教师指导,教师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课堂纪律乱,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做完实验后仍一无所获。现象三:部分学生远离了探究活动。来自一则课后调查:在实验过程中,你们组合作愉快吗?组长1:我们组有些同学一点都不肯动。组长2:我们组做实验时都是我一个人做的,其他同学就讲话。组长3:我们就按照老师分工的任务各自完成,做实验时有时需要几个人合作,但都不肯帮忙。组长4:有几个同学不听安排,在乱做。 ……有大部分小组都反映了合作中分工不协调的现象。实验探究效果打了折扣。现象四:对学生学习潜能估计不足。科学教学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科学的潜能,但也不能高估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过高或过低都会使教育适得其反。在《声音是怎样产生》一课中,许多学生认为声音是物体“动”的结果,通过“挤牙膏式”的发问得到这个猜测。其实,教师没有必要这样做,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声音是物体“动”的结果,引导学生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方案,并开展探究实验活动,在活动基础上进行交流。二、构建有效实验探究活动的策略(一)、加强实验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实验探究针对性教师必须先认真研读科学教学大纲,了解各册教材中的实验安排的目的,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先对学生进行实验目的性的教育。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做在实验前,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怎样才能让实验更准确,怎样才能让我们看得更加清楚现象等等。使学生懂得做科学实验很有趣但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实验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一项严谨的科学研究活动。案例:小学科学四上《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课时,教师拿出一把尺子,说:“尺子与音高有关系吗?”,一生说:“有,尺子长声音大,尺子短声音小”。另一生说:“尺子伸出多,声音强,尺子伸出短,声音弱”。显然,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结果,实验设计无法进行。实验时,学生把握不住观察重点,汇报时众说纷纭。改进:开始让学生仔细审题,“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探究的重点词是什么?什么是音高变化?尺子怎样发出的音算是高的,怎样的音是低的?这样学生一般就会明确实验的目的,后续的实验才能展开。(二)、做好课堂前测,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科学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探究过程顺利进行的脚手架。这种角色的定位,要求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前概念水平有相当准确的把握。教师已经不能仅凭先前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教学设计,而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在实验探究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才能使实验探究更为有价值。案例:在《认识溶解现象》一课中,通过了解到学生对于教材中列举的7种材料(高锰酸钾、糖、铁钉、木屑、盐、食用碱和卵石)能否溶解于水的感兴趣程度依次为:卵石(三)、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提高实验的实效性有结构的材料可以大大提高探究的实效性。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案例: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食物外包装,期望学生能在研究中进行如下分析:1、收集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并能有根据地分类;2、比较食物保质期的长短,并能分析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原因;3、了解食物的配料,分析配料对于食物可能起到的作用。为此,教师上课前与学生共同准备了如下材料:1、分组材料:各种食品外包装(包括昨天生产的面包外包装和已过期的食品包装)2、演示材料:四种牛奶:纸包装:5-7天;塑料瓶:28天;铁罐:15个月;真空包装的食物、含防腐剂的食物、盐腌食物;3、只标出生产日期的小袋饼干;4、食品添加剂资料、湿纸巾。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为学生的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有对象可以观察;从不同的包装上收集大量的信息,有内容可以思考;不同食物的保质期,可以推断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有差异冲突的内容可以争论。(四)、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
保证有效科学探究有效实验探究活动不仅是学生动手操作上的探究活动,还应包括思维上的探究活动。一堂课只有40分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很多事情,如计划制定、小组讨论、动手实践、汇报交流等,经常会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有所侧重,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在安排学生探究活动环节上,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不仅能力强的学生要有时间探究,相对探究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活动。案例:《为什么一年有四季》一课中,涉及知识较深,相关因素多,过程复杂,既要求学生发展空间相象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把各种相关的因素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概念。再从模拟实验中得出结论,这是一个需要积极动脑的过程,仅通过动手探究是很难发现的。因此,教师必须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动脑的地方所花的时间考虑进去,才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五)、精心的设计实验方案,确保实验的有序性精心设计好实验方案是顺利进行科学实验的保证。在科学探究实验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导致实验现象出不来。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实验前教师没有把实验的方案设计好或者是设计得不够合理造成的。1、注意实验的安全性。教师最好课前先把课堂上学生要做的实验做过一遍,并作好记录:什么地方要注意的,什么地方需要学生全神贯注观察的,做到心中有数。到学生动手做实验时,教师就可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案例:在研究金属的热胀冷缩时,要用到酒精灯给铜球和金属条加热,加热后的铜球和金属条是非常烫的,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规范操作注意安全,禁止用手触摸以免烫伤皮肤。2、规范实验操作。在我们的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的实验要求学生去规范地操作,如温度计、量筒、量杯的使用和读数,操作的规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探究实验的准确性;再如酒精灯的使用,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具体的使用规则,怎样点火,怎样加热,怎样熄灭酒精灯等等,它会影响的整个实验的安全性。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和准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直观感性认识。(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充分调动探究积极性科学实验教学倡导合作性学习方式,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知识,习惯,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合理搭配,使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得到更大进步,同时也使实验能力相对弱的同学,得到及时的辅导和帮助,获得锻炼与提高,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和信息交流。案例:在“物体能否导电”实验中,各小组学生共同准备各类材料,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到组装好的电路检测器中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小组内材料员、记录员等分工合作,学生开展小组比赛,激发了学生协调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七)、强调实验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对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根据每一个学生实验的参与程度、实验操作过程、实验中的表现、实验记录情况、能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还能提出其他问题等内容进行评价。教师可制定量化的评价表,也可用定性的语言作出评价。同时在学生中进行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学习科学就会积极主动,探究的习惯也会慢慢养成。“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验教学作为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和各方面能力。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学生长期的共同努力。怎样发挥实验探究有效性,也有待于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中,只有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了,科学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才能得到更好地得到体现。【参考文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行为研究》陕西师范大学《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昆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