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1-04-25 发布

班主任(心得)之真正的德育教育是学生自我的教育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班主任论文之真正的德育教育是学生自我的教育 ‎ ‎  学生良好德育品质的形成,并不是靠教师传授和灌输完成的,而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教育的结果。任何外在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内部活动才有可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在科学课中学生可以自我确定发展目标,即学生对自身某一方面的原有基础作出评价后,在一定时间内提出追求的目标;自行确定活动方案,即学生根据确定的目标,通过合作、协商,提出活动意见,策划活动过程;自主体验活动过程,即学生在活动中人人有角色,个个有事干,在积极的情感参与中体悟道理;自由发展对问题的见解,即对课上和学校、班级里有争议的事引导学生发表评论,展开争论,不一定形成统一的结论,不打击、歧视“少数派”的意见;自我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即通常所讲的“自评”,这样的自评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独立对自己的言行作出评价,第二层次是学生在综合同伴、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后,再—次作出自我评价。虽然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也有学生自评,但那种自评是为教师的一锤定音服务的,教师是评价的主体,而在这里,同学、教师的评价是为学生对自己作出更全面的评价服务的,学生是评价的主人。‎ ‎  学生自我教育也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作用,只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学生的参谋、合作者、引路人。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并自觉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自觉提高全面的科学素质,这是一个具有非常研究价值的课题。‎ ‎  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三自”教学模式,通过有效途径和方法组织各种探究性活动,以求大力加强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  一是自我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学生经过自己的初步设计和预测后,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在组内成员交流、讨论,积极配合动手实验。‎ ‎  二是自我管理:开展学科活动,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如建立《科学档案》,让孩子们记录每一次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包括实验计划、实验记录、实验结论等。‎ ‎  三是自我发展:教师在课堂内外要激励学生自定学习目标,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能力。一组探究性活动后,我们要进行一次小结。每个学生都认真填写一份自我评价,给自己在每次探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打分。四、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天性,培养勇敢自信的意志品质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我们对教给他们的东西必须加以选择。孩子们对一切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但同时对他们所不认识的东西却都不可避免地怀有一种恐惧心理。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孩子们天性中勇敢的成分,使他们敢于独立面对陌生事物。然而空洞的说教是毫无作用的,当孩子感觉到恐惧的时候会本能的躲开,但同时他好奇的天性又会促使他偷偷的在远处观察,孩子第一次看到陌生人的反应大多如此,遇到其他陌生的事物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教育的孩子总是出现这种现象,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那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克服这种软弱的天性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说我们发现孩子们在对他们不熟悉的事物产生恐惧心理时,教师就应该及时鼓励并做出正确的示范,通过言传身教,不断地给孩子们鼓励和勇气,让他们勇敢地探索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