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5 发布

音乐(心得)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学生兴趣、优化音乐课堂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音乐论文之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资源培养学生兴趣、优化音乐课堂 ‎ ‎  内容摘要:音乐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音乐学科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适应新课程标准。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越来越被重视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音乐学科中,这样,不仅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能使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和评价手段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的信息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  音乐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引起好奇。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那么,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丰富表现力,它能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把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现象和场景再现,调动儿童多种感官受刺激,从而能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的认识兴趣,把他们带到兴趣横生的环境中去探求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小学音乐教学包括唱歌、唱游、欣赏、器乐、识谱等方面,其中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这三个方面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运用投影、录音等创设音乐情景进行唱歌教学,使音乐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情景——‎ 陶冶模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式。创设情景的手段可谓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电化教学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其中的电化教学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在新歌教学中如能利用VCD、音响、投影仪等视听觉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图像鲜明的特点来创设与新歌内容相关的情景,从而使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受到启迪和感染,效果将非常明显。音乐课并非都是唱唱、跳跳、说说,其中也有一些抽象、枯燥的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学生只有掌握好这些知识才能更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乏味的知识让学生乐于、易于接受呢?这时,教师如能运用常规电教媒体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心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使枯燥难解的乐理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乐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夏天时节的录像:在夏天的一条小河边,柳树成荫,荷花盛开,水底的小鱼儿调皮地在水面现出它的倩影,一只知了躲在柳树上拼命欢唱着夏天的热情:“知·了,知·了……”听着,听着,同学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了起来:“知·了,知·了……”‎ 就这样,他们不仅感受到了夏天热烈的气氛,同时也学会了四分音符的唱法,收获可谓颇丰。又如在讲解渐强与渐弱这两种记号时,光凭教师空洞的描述,学生必定过后即忘,如能在讲解前先播放这样一段录像,我想效果一定较好:在一片广阔的草原上,一队小骑兵骑着马儿从远处渐渐跑过来,又渐渐跑远,伴随着画面“哒哒”的马蹄声由弱渐强,又由强渐弱。在听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随着马蹄声自已用手指敲打着桌面,体会着渐强、渐弱的感觉,然后问学生:能不能用符号来表示出这种渐强渐弱的马蹄声呢?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想到了各种各样的符号并画在了黑板上,最后教师从中总结出了“<”与“>”这两种符号。这样不仅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比较枯燥抽象的音乐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同时还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可谓一举三得。 。欣赏教学是九年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音乐 中得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儿童心理学认为:“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和兴趣密切联系。”兴趣常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规律,精心运用常规电教媒体渲染音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欣赏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例如我在教欣赏课《龟兔赛跑》时,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我精心绘制了一幅树林以及若干小动物(小马、小猴、松鼠和骄傲的小兔子、勤恳谦虚的乌龟等)的覆盖式投影片。欣赏前进行了导入性谈话:“同学们,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了吧!今天我们要用音乐来讲述这个故事。现在就请大家欣赏《龟兔赛跑》音乐故事。”‎ 在音乐的伴奏下根据解说有步骤地利用覆盖式投影片进行演示。先出示树林图(描绘着一片美丽的大树林),接着解说:“这一天,在一片空地上,小鸟、小猴、小马、……(逐个覆盖)许多小动物在一起,好热闹。原来,乌龟和兔子要赛跑。(覆盖投影片)……”生动而富有情感的解说和教师的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同步进行。此时,学生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悦耳动听的音乐仿佛真的置身于树林中和小动物们一起观赏紧张而又愉快的比赛。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到眼前的教学情景中。通过渲染与音乐相关的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去感受音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学《摇篮曲》时,利用电脑动画,将月色朦胧安静的的夜晚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安逸的情境;又如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通过现场录音对比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得有趣,学得扎实了。集音、形、色、像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乐理教学,不仅课时容量大,而且生动形象,比起传统的乐理教学省时增效。‎ ‎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的。在一些运用技巧上,要恰到好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简单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的“融合”‎ ‎,实现教师、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同时实践也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将更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全面提高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中的运用的确给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它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它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了轻松、愉悦的气氛,展现了优美形象的声像效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造等素质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提高。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创新人才,更需要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思路,不断学习琢磨,才能在长期的学习、使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成为教学的最优化服务,以此实现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  参考书目:《中小学音乐教育》‎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  《音乐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