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5 发布

语文(心得)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许多文章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极富情感魅力。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情感教学,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地个性和心理品质,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关键词:情感教学;朗读;想象;情境 ‎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王夫之讲“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滞景,景总含情”。可见情与景是统一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导语设计上,善于利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情感所产生和存在的情境, 争取让学生一上课就进入角色,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找到与作者情感交融的契合点,去体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的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这样的教学,既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情感的丰富、能力的发展等。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 ‎,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高尚的情操。我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  一、在朗读中激发情感 ‎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可见,在教学中,重视朗读,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很重要的作用。朗读的关键是品味文中的情感,它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能产生美感,读时随着语言的声音美、语势美而产生情感曲线的起伏变化。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感悟于心,使学生接受美感的熏陶,受到思想、道德、情感的感染。那么在教学中,该抓住什么内容去指导朗读,激发学生情感呢?我认为,抓住文章中心句、重点段落带动全文,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  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的教学手段,也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品词品句读是语文课激情明理进行情感教育的特有手段和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既依仗于朗朗诵读,又少不了析词解句,两者缺一不可。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语言的美源于言辞的准确、明晰与和谐。作品运用语言或描绘人物性格、思想,或展现大自然中各种奇异现象,或描述山川的壮美……‎ 因此,教师要首先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其关键在于体味文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的朗诵又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能产生美感,读时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或兴奋愉悦,或悲壮豪迈。诵读必先处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读者无不从中受到感染。例如老师在讲授《草地夜行》时,鉴于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他们对长征时的艰苦生活缺乏了解,在他们的眼里草地不是荒芜人烟,而是一碧千里,他们对红军的极度饥饿没有体验。‎ ‎  因此教师可以先介绍课文背景,用描述的口气简要地介绍草地沼泽多、没人烟的特点,以及红军当时干粮已经吃光,只得吃树皮草根的艰苦情况,为学生进入情境渲染一定的气氛。然后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诵读全文,让他们边读课文边想象当时“茫茫的草海”、“空着肚子”、“拖着僵硬的腿”、 “一步一挨”等词汇描绘的情景,孩子们的想象展开了,小红军可爱的形象浮现在孩子们眼前,他们的情感也被激发起来了。这样从感受形象出发,从中受到感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形成情绪记忆。这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教材内容和词句,并产生爱和憎的,或喜和恶的,或敬和鄙的情感,从而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  二、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  心理学家认为: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设疑激趣,可以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教学《五彩池》一文,当学到五彩池池水呈五彩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当你亲眼看到这么神奇的五彩池时,会干些什么呢?”‎ 这一问题可能会立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了学生们的情感闸门。同学们纷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作出回应,有的蹲下身子用手假装舀一些清水看看,有的用照相机佯装把这种神奇的画面拍下来,有的禁不住发出一声声的感叹,有的想用彩笔进行描绘……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表现了学生喜欢五彩池的情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  当你遇到一篇感性的课文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然地向学生道出自己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指导学生观察图片:“火烧的怎样?”“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邱少云这位年轻的战士,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被烈火团团包围了半个多小时,这是常人无法忍受的,他居然没有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我无法想象他是怎么挺过来的。你们能想象得出吗?邱少云当时是怎么想的?”“同学,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学生们在想象中进入情境:熊熊烈火无情地吞噬着邱少云,他的衣服、帽子着火了,只见他紧咬着牙,忍着痛,一动不动。这时,只要他滚到旁边的小河里,自己就能得救,然而,他想,只要自己一动,就会被敌人发现,旁边的战士们就会受到牵连,更严重的是打乱整个战斗部署。邱少云想:千万不能因为自己,使部队遭受损失啊!学生们带着对邱少云的崇敬之情,一次又一次的涉足邱少云的内心世界,不断去、掀起情感的波澜。‎ ‎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体验 ‎  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如:比较有趣、有亲和力的课文。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情感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土地上。”在教学《春天》一课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春天。同学们高兴地在校园里观察着石榴树嫩叶,抚摸着草坪上嫩绿的小草,仰望着回归的燕子,闻着花圃里的花香……当他们再读课文时,他们就自然地将观察到的景物与课文中的景物联系起来。教学《火烧云》这一课时,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观看绚丽多姿的火烧云的幻灯片,配合课文录音,创设情境,对学生说:“假如你们在傍晚时分,在乡村田野上观看这些颜色奇异、形状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你的心里是怎样想的?”这样的安排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丽。提高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形象直观的教具,以及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教师的教育目的才会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