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3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抗疫情感人事迹心得体会5篇
篇一
没人知道,口罩的背后是一张怎样的面容。人们看到的,永远是一双双充满笑意的眼睛;
没人知道,广播的那头是一个怎样的姑娘。人们听到的,永远是一段段温情脉脉的朗读;
没人知道,驾驶座上是来自哪里的兄弟。人们感受到的,永远是一次次安全平稳的接送。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些忙碌的身影无处不在。当人们问起他们的名字,他们回答:“你好,我叫志愿者。”
守护武汉,他们挺身而出
今年25岁的武汉经开外国语学校教师xxx,是忙碌在武汉沌口方舱医院里的一名志愿者播音员。她每天早上6点钟从家里出发,前往方舱医院,和危犇、王雨慧、胡紫寒等志愿者一起为病人们提供播报等服务。
“我们会在病人吃早饭、午饭的时候进行播报,比如公布新消息、读一些文章和感谢信,传播正能量,为他们加油鼓劲,同时也会向病人推荐科普书籍,并记录发生在舱里的暖心故事。”xxx说。
前几天,住在沌口方舱医院里的一位患者xxx对xxx她们说,想为舱里的医护人员唱首歌,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经过一番协调和广播通知,xxx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现在,M19床的病友xxx为大家带来一首《感恩的心》”“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相信大家一定会早日康复,亲爱的舱友们让我们一起加油”……歌曲唱完,她们不忘及时为病人加油鼓劲。
作为一名武汉人,xxx告诉记者,她身边有很多人都成了志愿者。“我身边的人要么坚守在战‘疫’前线,要么成为志愿者,我也想做一些事情,朋友、同事们也都很支持、关心我,每天都会问我‘到家了没有’‘今天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xxx说。
“借用一位病人的话,‘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之光增辉日月’,我庆幸能有机会为武汉出一份力,我们也都坚信,武汉会好起来的!”xxx说。
在武汉,志愿者就像一束束阳光,温暖着这座英雄的城市,也温暖着身边每一个人。
xxx是武汉市汉南区湘口街双塔社区的一名退休干部。疫情发生以来,他不顾个人安危,连续多日奔走在大街小巷、各个小区,给居民量体温、消毒、送药,以社区防疫志愿者的身份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里有没有从外地回来的打工人口啊?尽量少出门,出门一定记得戴口罩。来,把体温量一下。”每天早上8点半,戴着口罩、穿着志愿者马甲、拿着体温测试仪的xxx总会准时出现在社区里,挨家挨户上门给居民测量体温。排查工作结束后,xxx会再回到社区领取消毒药水,对居民楼的入口和楼梯、垃圾桶进行消毒,尽管经常会汗流浃背,但他从没有过一句怨言。“能够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我的微薄之力,累点也值。”xxx说。
暖心的瞬间无处不在,武汉正在慢慢苏醒。
“黄老师,我在宿舍放了几包医用外科口罩,放假前没拿回去,您把那几包拿去吧,就在南八506的一号床旁的桌子上……”近日,江汉大学教师xxx收到了一位学生发来的捐献口罩信息。这段时间以来,黄韵雅一直在通过朋友圈等平台积极为武汉筹集物资、善款,得到了大量亲朋好友的支持。
像黄韵雅一样,很多武汉市民的微信头像上多了四个字“武汉加油”,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尽自己所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
这一刻,我们都是武汉人
在武汉,有一些特殊的志愿者,他们不是武汉人,但为了支援武汉抗“疫”,他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武汉。
武汉的疫情一开始,就牵动着深圳一家民营医院护士xxx的心。大年三十,xxx主动联系武汉武昌团区委,希望能到武汉当志愿者。起初,武昌团区委为她的安全考虑没有答应。xxx锲而不舍,继续申请,20多次后终于得到了同意。xxx马上赶到河南信阳,与事先约好的3位来自河北、山东的医生志愿者会合,由河北沧州医生肖文谦驾车赶往武汉。
2月11日凌晨到达武汉后,他们4人在武昌黄鹤楼街一家隔离酒店担任医护志愿者,每天为隔离人员量体温、送饭、观察身体情况,照顾他们的生活。工作时,他们需要穿防护服连续工作8小时,十分劳累。“我原来是武警部队护士,部队告诉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管多困难,也要去作贡献!”xxx说。
半个月来,xxx服务了93位隔离人员,她还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为大家做心理辅导,鼓励大家加油,坚持下去。她的服务和鼓励感动了许多隔离人员。一天,一位隔离的60多岁的奶奶给xxx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谢谢您!你们辛苦!我们会加油的,请您放心!”xxx顿时觉得很欣慰。她告诉记者:“我有一个小心愿,希望他们身体早点好起来,疫情早点结束,让大家都能在这个春天去看武汉的樱花。”
像xxx这样,从四面八方前来支援武汉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不图回报,不惧艰苦,只为了心中那一份情义——不管来自何方,这一刻,我们都是武汉人。
今年38岁的xx,是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西楚社区一名普通退役军人。“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急缺弱电相关技术人员,要求能迅速进场……”2月1日,从事弱电安装和检修工作的付伟在一个工作微信群里看到一条紧急通知。“我可以去!”xx立即报名。怕家人担心,在2月2日志愿参建者集合这一天,付伟只偷偷将消息告诉妻子,并请求妻子不要告诉父母。
当晚11点半,xx到达武汉雷神山医院施工现场,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投入到弱电配线作业中。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期紧、强度大,分秒必争,xx主动要求分配到夜班突击组。为赶工期,雷神山医院的施工是24小时无缝衔接作业,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一个病区要拉200多根网线进入机柜,需要把像“蜘蛛网”一样搅在一起的网线一根根捋清楚,线和图纸都要对上。尽管工作精细而繁重,但他们没有丝毫马虎。作业中,付伟和工友大多都是全程站立,高强度的作业让他们每天都累到双腿肿痛麻木,步行返回两公里外的工棚休息时,往往都是和衣躺下就睡着了。
“早一分钟建好医院,早一分钟救治病人!”xx说。2月8日,首批医疗队员陆续进驻雷神山医院,来自武汉市的首批患者也顺利入院治疗。付伟收拾工具撤出医院,凝重的脸庞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志愿服务,让所有人成为“生死之交”
现在,在这座因为疫情而变得空旷的城市里,人们之间的联系却变得更加紧密。一个人想出来为它做点事情,很容易就能找到一群同道中人。
“武汉正在面对一场艰难的战役,与其在家里当一条‘闲鱼’,不如出来做点事。”90后小伙xx说。通过微信公众号,他加入了青山区志愿服务群。进群当天,群里就已经有了100人,随着时间推移,这个群已经扩大到了300多人。
xx说,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群里有没有“接龙”——一个任务发布出来,底下马上就会形成一条报名回复的长龙,“手慢根本抢不上”。
大家从线上聚集在一起,在志愿服务时才能相见,建筑师、装修公司老板、教师、行政人员……各行各业的人都出现在了这个“网友见面现场”。来自四面八方的一群陌生人,在干活儿的时候,却格外地齐心。搬物资时,大家排成一条长龙接力,一箱七八十斤重的菜,过了十几道手,稳稳当当。
“如果不是参加志愿服务,我们根本不可能认识。”xx说,他和一些在活动中相熟的群友有着特殊的默契,有任务,不用问“搞不搞”,都是“一起一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志同道合的我们,真成了生死之交。”
作为志愿者,让贾威最感动的是,他们传递出去的温暖得到了温暖的回馈。在大桥上值守测温的时候,许多司机测完温,突然从车窗内扔出一些东西,有时是几盒口罩,有时是几袋面包,然后迅速离去。虽然一句话都没搭上,但xx明白,这是他们对志愿者最诚挚的感谢。
志愿服务不但把志愿者们变成生死之交,更把这座城市的所有人变成生死之交。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受到感召,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之中,守望相助,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xx是洪山区水务和湖泊局党政办的一名干部,从2月6日开始,他下沉社区,接管洪山区珞南街元宝林社区玉兰苑小区南区。他和物业公司一位经理、3个保安,要负责服务和管理212户598位居民,仅靠他们自己,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他在小区群里发起了招募志愿者的倡议。
最开始,xx说的是招募党员志愿者,很快就有二十五六位党员报了名。紧接着,许多不是党员的居民也纷纷要求加入,一下子就集结了58名志愿者。他们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口号——“我们是玉兰苑南区志愿者,我们在一起。”
玉兰苑小区的居民大多是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教职工,志愿者很多都是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在xx看来,他们都“比我有才华有知识有能力”,但没有一个人拿架子或是“掉链子”。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xx自告奋勇担任统计组组长,统计和分析需要照顾的家庭以及住户需求;武汉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项凡毛遂自荐担任帮扶组组长帮助老年住户,还发挥外语特长联系留学生住户……志愿者的团结和奉献精神,让xx感动不已。
“前天我组织了一次拉网排查,一下子来了21名志愿者,分头挨家挨户上门逐一核对。大家都是冒着危险在为小区的居民服务,我常常被他们感动得偷偷流泪。”xx说,“他们平时就是邻居中的某一个人,也许互相都不认识,但在这个时候为了他人,都勇敢站出来了。”
有志愿者这样说,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出现;不需要我的时候,我退隐江湖。志愿者就是这么一群可爱的无名者,积极奉献,不求回报,甚至不求留下一个名字。但他们依然留下了什么,爱和善意已经悄然播种,我们期待着春天来临时绿树成荫。我们不认识你,但我们要谢谢你,我们的志愿者!
篇二
“医生,请离我远点。”
武汉一名患者的这句话让医生红了双眼,也让无数人泪目。
让医生远点,是担心传染,是希望“他们为更多武汉市民护佑生命”。
“一个人撑起一片天,一颗心温暖一座城……”很多人这样留言。
在这座城市,这些天来,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位可敬而善良的患者,只是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里普普通通的一个。
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改变了这座城市,也改变着这座城市人民的精神气质。
疫情催人急,家国共同体。每一天,无惧风险的白衣战士、奋不顾身的人民警察、日夜守望的社区干部,奋战在抗疫一线;这座城市的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展现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一起书写大我!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只要同志们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我们一定能取得疫情防控斗争的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饱含深情,令人振奋!
致敬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
“每快一秒钟,就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
如果没有这场疫情,现在的武汉应该是另一番景象:黄鹤楼前游人如织,长江大桥车流滚滚,汉口车站人声鼎沸,楚河汉街传来欢声笑语,户部巷街的热干面摊主热情招呼客人“过早”……
正常的生活被疫情骤然打断。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武汉进入“战时”状态。
病毒凶险,防控迫在眉睫。
疫情就是命令,医院成为战场!武昌医院院长xxx奋不顾身冲上火线。从1月21日到23日,xxx熬了3个通宵,把武昌医院改造成定点医院,在两天内转出原有499名在院病人,腾出500张床位。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xxx却把生命定格在51岁……
老将冲锋,后生可畏。29岁的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xxx,原本准备2月1日与妻子举办婚礼。疫情来临,他投身战“疫”一线。病人最多的时候,他曾在病区坚守了两天两夜,负责救治40个病人。然而谁能想到,这场冲锋留下的却是永恒的背影……
疫情吹响集结号,直面生死大考。从1月23日起,来自全国各地及军队的医务人员紧急奔赴武汉,支援范围也扩大至湖北全省。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系统先后共派出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和武汉,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为不影响工作,一些医护穿上了尿不湿;为节省防护服,很多人由4小时一班改为6小时一班……白衣为战袍,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上,一座城市,短短数日,迅速集结4万多名全国一流的医务人员,可谓创造了一种奇迹!
应收尽收,刻不容缓!党中央发出动员,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指导督查湖北省特别是疫情严重的武汉,对确诊、疑似、密切接触和发热等“四类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对他们进行分类集中收治和隔离。3000余个社区、7000多个住宅小区、13800多个网格全面发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4.45万多名干部党员职工下沉社区,“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开展拉网式大排查。
“钢铁书记”xxx在最前。在江汉区满春街中大社区,37岁的社区党委书记xx拖着打了一块钢板、三颗钢钉的右腿,带领12名网格员逐户排查,一天下来,右腿从膝盖肿到脚踝。
“临时书记”xx奋不顾身。洪山区珞南街洪珞社区有1位社区工作者确诊感染,3位持续发热。珞南街党政办工作人员黄恒顶了上来,成为社区的“临时书记”。手拿两部手机,守着一部座机,每天接听近300个电话。他原本就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因过度劳累,有时不得不躺在地上跟居民联络……
“每快一秒钟,就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从位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发热门诊,到集中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再到定点医院,一套分级分层的收治、隔离、诊疗体系快速形成。
武汉保卫战全面打响!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夜以继日,定点医院改造分秒必争,方舱医院扩容全速推进。
宁可让床等人,不能让人等床。中央指导组多方奔走,建院增床。一个个小区封闭起来了,数万名患者、密切接触人群走进了医院、隔离点。截至2月22日,武汉市定点医院已筹集27199张床位,已使用23223张;方舱医院已建成开放15家,开放床位13348张,已使用9279张。“人等床”的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关键时刻,我们要当群众的主心骨!”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门口,刻在巨石上的这8个大字,这个时候更有千钧分量。
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道为群社区副主任xx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为转运社区病人,她来过多次。一个月前,该社区书记因感染被隔离,刚做完手术的她顶了上来。武汉市对小区24小时封闭管理之后,她带着9名社区工作者日夜坚守岗位,把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到位,每天工作到凌晨。她甚至作了最坏打算,把农村父母的赡养问题都向老公作了交代。
xx总喜欢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红色代表胜利!没有什么沟沟坎坎是过不去的!”xx说:“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就是要带着大家冲过这道沟坎,绝不退缩!”
非常之时,非常之责。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英雄的武汉人民不惧艰险,党员干部冲锋在前!
“这件事我没有告诉xx,我觉得没必要,哪里都是战场!”疫情暴发之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二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医师xx瞒着丈夫xxx,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17年前曾经参与过抗击非典的她,如今再次主动请缨,冲到了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筛查发热病人的第一道关口。这个春节,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左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xx和同事们都是在一线度过的。1月27日,中心一下子涌入近500名病人,超出平时接诊量数倍。“当天基本没睡觉,直到下半夜才趴着睡了会儿。”一位同事累病了,xx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替同事顶上。“非常时期,不能考虑更多,我们都在党旗下宣过誓,现在就是践行誓言的时候。”xx说。
社区是第一道防线,党员干部就是第一道守护者。在街头,在巷口,在楼宇,许多党员干部日夜忙碌,抗击疫情。
社区一线,防护不够专业,人员构成复杂,感染风险较大。抗疫战斗打响不久,洪山区洪山街井岗社区组织党员逐一“结对”有发烧症状的居民,随时跟踪病情,了解生活需求,提供细致服务。“我们也知道危险,但不这样做就不放心。关键时刻,我们要当群众的主心骨!”井岗社区党支部副书记xxx说。
力争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江汉区唐家墩街西桥社区有1.6万余人,距华南海鲜市场仅2公里左右,疫情比较严重。多日来,社区党委书记董守芝就没睡过踏实觉,每天忙得像陀螺。她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同时给居民送药送菜。“隔着门缝看他们一眼,我都会心安一些。”董守芝说:“1万多户居民,哪怕漏掉一户,后果都不堪设想!”
既是守护者,也当贴心人。江汉区民意街多闻社区有位60多岁的婆婆,平时与儿子一起生活,儿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后,社区党总支书记田霖成了她的倾诉对象,有时深夜打来电话,一说就是一个小时。无论多累,田霖总是耐心倾听,有时还陪她一起哭,“这个时候,不管群众提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做的,都要尽力去做。我们是街坊,也是亲人。”
付出一腔情,换来一片心。前些天,武汉突降大雪,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的工作人员和下沉干部全天冒着风雪,为进出居民量体温,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很多居民看到后给社区打来电话:“风雪太大,外面太冷,你们赶紧找个地方躲一躲吧。放心,我们在家里还好。”
“当时我们都很感动,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芳草社区党支部书记xx说,“听到居民这样说,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人心都是相通的,真心为群众着想,他们一定是能感受到的。”
“为了城市正常运转,我们苦点累点,不算啥!”
非常时期的武汉,凌晨的街头是什么样子?
每天凌晨3点,不用上闹钟,武昌城管大桥清洁队中南路班班长周命就会自然醒,这是她30多年环卫工作形成的“生物钟”。
凌晨4点,周命准时到达中南路班的驻点,为整条道路的果皮箱更换垃圾袋,同时检查路面污染;5点,她骑上保洁车开始巡回保洁。1月23日以来,她和中南路班的40多位环卫工人始终坚守岗位。“行人少了很多,我们的保洁标准不能降低,还要搞好消毒。”周命说。偌大的街道时常空无一人,她和同事们的橙色身影,就像冬日的一抹暖阳。
疫情无情,同舟共济。生活还在继续,城市仍要运转,做好各方面的保障同样是一场大考。
“店小二”在坚守。离汉通道关闭后两天,一些生活必需品需求增大。一时间,一家超市的所有卖场的蔬菜都卖光了,这可急坏了蔬菜采购员曾旋。从早上6点开始,他每天要打300多个电话,询问当天的蔬菜到库量和销售量。非常时期,采购非常不易。“不是这里告急,就是那边出状况,容不得你有半点喘息。”在有关部门大力协调下,山东、江苏等蔬菜产地与湖北很快实现供需对接,武汉蔬菜的供应量和价格趋于平稳。
快递小哥在穿行。全市住宅小区封闭管理后,网购异常活跃。大街小巷空空荡荡,匆匆驶过的快递小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32岁的江西小伙xxx,每天要完成上百个网购订单。他有时很感动,有居民专门给他买了一盒口罩,叮嘱他做好防护;有时也心酸,长时间在外面跑,一个多月来都不敢“碰”儿子。
志愿服务,爱心接力。快递小哥xx送件也送人,“我送的是救命的人”,他的话已经刷屏。他还拉起了一支几十人的志愿者团队,接送医务人员、为医院送餐、调运医用物资。他说:“一天接送一个医务人员可以为他们节省4个小时,接送100个就是400小时,400个小时,医务人员能救好多人!”
为打赢武汉保卫战,上万名民警、辅警下沉社区,配合开展维护秩序和收治隔离工作。从腊月二十九到现在,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百步亭派出所社区民警沈胜文从未回过家。最忙的一天,他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将10多名病患转移至隔离点。一天下来,老沈累得腿肚子抽筋,站都站不住。
“我参加过抗洪抢险,也参加过抗击非典,没想到又遇上这么大一场疫情。” 老沈说:“这么多困难我们都过来了,这次也一定能过去!为群众站好岗、守好门,这样大家才能更安全!为了城市正常运转,我们苦点累点,不算啥!”
疫情肆虐,医疗物资紧缺。
在中央指导组协调推动下,武汉市新洲区xxxxx有限公司提前复产。业务经理电话不停、管理人员走路带跑、一线工人加班加点,所有生产线火力全开。武汉协卓董事长助理胡艳说,1月22日,公司全体职工返厂,生产线24小时运转,医用防护服产能从日产3000件增至1.8万件,医用口罩从日产10万只增至14万只。
目前,武汉已有22家医疗防护物资企业紧急复工,工人们加班加点奋战在各自的岗位,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应。
建设者也是战斗者。2月15日,武汉突降大雪,一群安装工人顶风冒雪,在湖北省委党校新校区方舱医院改建现场抢工。从江夏国药控股公司仓库到火神山医院,从“武汉客厅”到省委党校新校区,这已是湖北工建工程总承包公司党总支书记xxx和他带领的党员突击队转战的第四个工地。
“大雪天气增加了施工难度,大家的热情却愈发高涨!” xxx说:“我们已经创造了火神山速度,现在,我们还要创造方舱速度!”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逆行天使,谢谢你们!”
2月22日,武昌茶港社区一栋居民楼和对面的酒店在窗户上用标语隔空对话。
原来,21日晚,有业主得到消息,小区对面的这家酒店入住了一支来自湖南的医疗队。大家想表示感谢,但由于社区防控,又无法当面致谢,于是大家想出这个打标语的方式。22日下午,白衣天使给他们回信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这一幕,暖哭了小区的居民,也感动了无数人。
“我的城市病了,我该为她做些什么?”武汉市民在思考,更多的在行动。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居住在北京、家乡在武汉的谭旋从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心急如焚。他给远在新西兰的武汉伢段思思发了条微信:“我们给武汉写首歌吧,今天就写!”段思思秒回:“好!”
两人熬了一个通宵,边写边哭,两首歌就拿出来了,一首是《战书》,一首是《武汉伢》。他们又找来全国各地的15位武汉老乡一起编曲、演唱,1月28日,歌曲上线了。一刚一柔,两首歌都火了,许多人听完歌曲后纷纷留言,为武汉加油,为武汉祈福——
“没去过武汉,听歌听哭了。”“武汉的樱花很美,春天一起去看樱花!”“相信四面八方的力量,我们心手相连……”
疫情暴发之初,医用物资频频告急:口罩告急,防护服告急,护目镜告急……不能让白衣战士“赤膊上阵”!武汉各界紧急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医疗物资源源不断送上战场,紧缺状况逐步好转。
xx是一名货车司机。20多天来,从四面八方募集来的大批急需医用物资不断运抵武汉。迟强日夜拉货,经手的货物超百万件,经常顾不上吃饭喝水,每天忙到凌晨才回到宿舍,连跟女儿视频一下的时间都没有。
春节前夕,武汉商人xxx因为交通中断,滞留宜昌,却从“家人群”中得知噩耗:最疼他的二姨因为新冠肺炎去世了。强忍悲痛,他通过网络从全国各地联系采购了大批一次性医用口罩、5吨医用酒精、1000瓶消毒洗手液等,分批捐给武汉……
爱的暖流在三镇汇聚。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停运后,许多一线医务人员的生活保障不太方便,很多武汉市民自发当起了勤务员。
丈夫和儿子早早回了新疆老家过年,xxx独自留了下来,开着私家车免费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正月初一开始,她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接送医务人员200多人次。头几天,中午只能吃泡面。有热心人知道后,免费为她提供盒饭。这让何明荣很感动。“医生为病人服务,我们为医生服务,又有人为我们服务。”何明荣说:“武汉有爱,我很喜欢她!”
“90后”xxx把自家开的酒店房间拿出来,免费让医务人员住。为帮助医务人员解决住宿难题,她还发起组建了“武汉医护酒店支援群”的微信群。“大年三十下午5点多建的群,第二天早上10点就已经有500人了,好多连锁酒店加盟进来。”在她的带动下,目前已有300多家酒店为医务人员提供免费住宿服务。
听说很多医务人员夫妻双双上战场,孩子没人管,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学生自愿当起家教,免费为这些孩子提供网上“一对一”辅导。
疫情让很多人担忧甚至恐惧,全国上千名心理专家搭建“强肺心理支持系统”线上平台,免费为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患者和普通市民提供心理抚慰……
坚守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以各种方式为前方的战士鼓劲加油。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生xxx和丈夫都上了前线,儿子在家给他们写了一封稚嫩的“家书”:“妈妈,你在医院救死扶伤,虽然我替你担心,但是我为你骄傲!加油!”迟晓慧看完泪流满面,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
在方舱医院,有人架起书桌,有的打起太极,有的跳起了广场舞……坚强乐观的武汉市民,就是这样不屈服——病魔再猖獗,也绝不会向它低头!
“武汉的樱花会开,热干面会在街头飘香,早上‘过早’的人排起长队,烟火气的武汉会再回来。”战疫还在继续,武汉市民正期待明天。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朋友圈里的这句话道出了许许多多武汉市民的心声。
篇三
2月20日下午3点,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在候机大厅久久回荡,合唱的是一批特殊的旅客……
驰援湖北医疗队的征集令一发,山东各医院的群里踊跃响应,短时间内,经过层层筛选,加上紧锣密鼓的培训,山东省第十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迅速组队,当日整装待发;170名医务人员来自呼吸、重症医学、感染性疾病、中医药等不同专业。
自1月25日开始,山东省已先后派出12批1743名医疗、护理、疾控人员,奔赴湖北武汉、黄冈、鄂州,开展医疗救治和检测检验工作。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山东省省长龚正多次赴机场为支援湖北医疗队送行。接到对口支援黄冈任务后,山东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前方指挥部,山东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副省长孙继业挂帅出征。
异地支援,方言迥异,如何沟通?“你蛮杠”(你非常棒)、“莫和不过”(不要害怕)……山东支援湖北医疗队制作的一本武汉方言实用手册,一度在网上刷屏。
原来,2月7日,山东省第五批医疗队进驻武汉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队员接手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两个危重病房,其中近一半是老年人,普通话沟通不畅。医疗队员迅速与武汉大学老师取得联系,仅48小时就制作出这本方言手册,包含问诊、生活用语,文字和音频一应俱全,医患沟通效率大大提高。
“疫情无情,山东有情,感谢山东,黄冈加油!”在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山东医疗队办公室门外,一名中年人敲敲玻璃,示意屋内的医务人员,隔着厚厚的玻璃,一手举起这张字条,一手敬礼示意;他刚刚得知,第二天自己就可以出院了。
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是黄冈最大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针对收治病员多、感染病情重的情况,山东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组建了该中心第一个ICU病房。
这间病房由60名医护人员负责,24小时轮班坚守;喂药、喂饭、吸痰、翻身……医务人员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事无巨细,精心呵护;目前已有36名重症患者转为轻症,25名患者治愈出院。
15床孕妈的氧气停了,11床老爷子能摘下无创面罩吃饭了,25床阿姨的呼吸机撤掉了……隔离病房内,变化正在发生。
“我们一定要和病人肩并肩,坚守岗位不后退,直到最后胜利。”山东首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危重救治组组长、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任宏生说。
大别山医院之外,山东还重点支援了蕲春县、武穴市、团风县、浠水县、黄梅县5个县市,抽调医护、管理、预防、心理4类人员,开展组团式援助,创新医疗救治方式,开通远程会诊系统,利用山东“云ICU”系统,协助指导黄冈市定点医院实施重症、危重症患者医疗救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护士xxx说,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栋7楼西病区,医患之间互相信任,互相温暖。
因为惦念着一名患者想吃西红柿,枣庄市肿瘤医院护士陈茹发捧着自己的餐后水果,小心翼翼送到床前,“阿姨,以后有了西红柿,我再拿来。”“哎呀,太感谢了!等我好了,一定去山东!”
一位60岁的重症大娘,病情好转,可以转入普通病房,她却有些不舍,紧紧抓着医护人员xxx的手:“是你们救了我,我相信你们,我不想离开这个病区。”得知普通病区护理人员不变,大娘才松了一口气。
截至2月26日20时,山东省援助湖北医疗卫生队累计完成8543份疑似样本检测,新冠肺炎病例(含疑似)累计收治1872人。目前在院病例968人,其中重症病例205人、危重症病例45人。
篇四
一周之前,2月11日,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xxx在病床上过完最后一个生日。他发了人生最后一条朋友圈:ICU医护团队为我在病床上过了个生日;剃了个大光头;离开呼吸机十二小时以上,用经鼻高流氧合可达90%以上。
一周之后,2月18日上午,51岁的xxx因感染新冠肺炎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去世。这一次,他永远地离开了大家。他也是第一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医院院长。
这位白衣战士,对生命充满渴望。在朋友圈下面,面对大家一波又一波的鼓励,他说:“我撑了20天,还是活着好。”
噩耗,还是传来了,xxx走了,一切都像一场梦。一位同事说,疫情终会结束,可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个高大、温暖、坚毅的身影。xxx太累了,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望着远去的车是夫妻俩最后的告别
2月18日,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楼下,他的妻子xxx,一遍遍看着老刘给她发的信息。她无法相信,再也见不到丈夫了,泪水不住地涌出眼眶。
殡仪馆的汽车驶离医院,xxx再也忍不住了,号啕大哭,挣脱别人的搀扶,努力抚着后窗的玻璃,用尽力气跟着汽车一路小跑起来。望着远去的汽车,是夫妻俩最后的告别。
xxx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ICU护士长,疫情发生之后,她所在的医院院区被列入武汉市第二批发热定点医院。夫妻两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做着同一件事情——抗击疫情。
1月22日凌晨4点,xxx突然接到xxx的电话,请她收拾一些换洗的衣服,并告诉她武昌医院成为定点医院之后,自己就不能回家了。xxx听到电话中丈夫说话有些气喘,她有些担心,之前老刘就“感冒”了。
她没有想到,第二天下午,xxx因为新冠肺炎进了重症病区。1月28日,经核酸检测,他的结果呈阳性。
住院期间,妹妹给xxx打电话,他说:“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他对家人总是很体贴。住院后,xxx还经常给家人打电话,督促家人注意防护。
xxx是xxx曾经的老师和同事。他说,在生命的最后,xxx既没让插管,也没让同为医生的妻子前去重症监护室陪护,“他也担心家人的安全,不想让家人有被感染的风险”。
没有半点推脱他就上了战场
时间拉回1月21日,武汉战“疫”正酣。武昌医院被征用为新冠肺炎首批定点医院,要求3天完成院区的改造,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腾病房、院区分区、重新改造……
与xxx共事的武昌医院副院长xxx说:“困难太多,可xxx没有半点推脱。”
xxx和医院班子成员一道协调,全院员工参与,下午6点,他们就把门诊部改成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与此同时,医院组织专家团队对全体医生的治疗方案和防控方案进行系统培训。
当夜,武昌医院开始收治病人。发热患者一下子涌入发热门诊。一位医生印象深刻,8个发热门诊,24小时应诊,来不及看病人,医院的床位很快就满了。
此时,xxx出现寒战,感觉有些不舒服,一测体温是37摄氏度。因为平时身体较好,他也没有太当回事。晚上,他做了CT检查,但无法明确是什么病症。这个晚上,刘智明一边坚守在工作岗位,一边打点滴接受治疗。
1月22日,xxx的工作依然繁重。他关心的是,发热门诊运转是否正常。他时不时地来到门诊,看患者的就诊是否畅通。
下午,xxx召集全院职工开了动员部署会。他表情坚定而又凝重地说,这是国家也是人民交给我们医院的艰难而光荣的使命,我们一定要不辱使命!画面定格,很多同事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个战士无畏生死的眼神。
有医护人员也担心,收治医患如何保证医生和病人的安全?“我们会请来权威的院感专家来医院规划,保证‘三区两通道’的科学设置,一定安排好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在这场战役中受伤牺牲。”xxx掷地有声地说。
鲜为人知的是,那时他已觉得身体不适,在危急的关键时刻,他只能把自己放在最后。xxx没有休息时间,要知道成为定点医院后,如何排兵布阵,治疗和防控方案怎么培训,物资如何保障,一大堆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了他面前。
春天就要来临,我们来日方长
有细心的同事发现,刘智明一直在奔忙,几乎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
1月23日,几十辆救护车来回穿梭,将这里的非新冠肺炎病人转移出院,499位病人顺利转走,腾出504张床位。
这一天,武昌医院按时将东、西两个院区按照院感要求分区,并迅速成立医院医疗救治指挥部和10个工作组。xxx松了一口气,武昌医院如期收治新冠肺炎患者。
晚上8时,吃工作餐时,刘智明与一位班子成员开玩笑说,自己胡子已经长很长了,要回家洗个澡,准备收拾一些衣物,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1月24日,除夕,全院职工收到了他安排的节日礼物。可是,xxx再也支撑不住了,连续多日疲劳工作后,xxx病倒了,住进武昌医院重症医学科。
他住院的消息,没有太多同事知道,因为他怕影响大家的士气。xxx回忆说,在接受救治过程中,他还想着医院的工作,曾对同事说自己“不能倒下,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趁着会诊查房时,有同事看望xxx,他戴着氧气面罩,显得非常虚弱。在场的人忍不住哭了,但xxx反而笑着安慰说,他一定要早点好起来,还要和同事一起战斗!
住院期间,他还询问和他接触较多的医护人员的身体状况,担心自己传染给同事。在得知大家都没事的时候,他又笑了,笑容轻松又真挚。他就是这样的人,眼里总有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xxx请护士拍照,他与每一个看望他的人合影。他说,这是最强大也是最温暖的力量。春天就要来临,等到春暖花开,青山不改,我们来日方长。
2月14日,因病情加重,xxx转至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家人在病房外守候了两天,期待奇迹。然而,这一次,奇迹没能出现。
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医生、好学而上进的学生
这段时间,每当提到xxx,他的很多同事都会哭得无法自持——他们再也看不到他忙碌的身影,再也看不到这个总是睡在办公室沙发上的医院院长。同事最后的那句“来世再来做您的兵”,是对其人品、医德的最佳佐证。
然而,现实生活中,xxx不只是一个院长,还是一个好学而上进的学生,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医生,还是一个温暖而又顾家的丈夫。
“我为好学生xxx而感动。智明1991年从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十堰的太和医院神经外科工作,我是他第一位专业启蒙老师,手把手传授手术技艺、心贴心讲述心得体会。后来他调至武汉市三医院从事管理工作,后又调任武昌医院院长,也常常和我讨论医院管理方面的问题,在神经外科专业领域和医院管理方面均卓有建树。”湖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xxx在其撰写的悼文《二月缅怀》中这样说。
能从一个普通的医生成长为一院之长,他一路走来并不容易。“智明是个非常好学的人。”xxx说,“20世纪90年代初的大学本科毕业非常难得。对于在医院工作来说,这个学历其实足矣。当时学校还没有扩招,医生少病人多。在医院工作本身就非常劳累,连休闲娱乐的时间都很少。但他还是坚持去读了硕士和博士。他是一位非常热爱学习和思考的人。”
从一个好学生到一个好院长,刘智明都离不开“责任”这个人生底色。“纵观他的一生,我认为xxx是一个心地善良而简单的人。”xxxx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评价。“我很早就发现,刘智明有一个显著特点,他是一个非常具有同情心和责任心的人。他出身农村,是一个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因此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病患抱有很强的同情心。”
“他是一个三级医院的院长,本可以不去一线,可以远离病人,感染的机会是很小的。”xxx坦言,xxx依然选择用生命完成自己最后的坚守。
他的感人事迹让不少人牵挂于心。2月18日下午,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xxx委托,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代表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前往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对xxx院长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悼,向xxx同志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xxx医生感动了也挽救了无数生命。”2月1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xxx通过社交媒体对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xxx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表示哀悼。
这一次,他走了。但这一次,他也真的“留了下来”。
篇五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全党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春节前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关于初心与使命的誓言,又一次得到最有力的印证——
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部署、发出指令,全国抗击疫情的火线上,即刻挺立起党员干部们冲锋在前的身影。党旗招展,感召在前,最磅礴的民族力量凝聚起来,共克时艰。
武汉保卫战打响,湖北保卫战打响,一场防控疫情、阻击病魔的人民战争在中国大地上轰然打响。
“我是党员,我先上!”
“哪里离危险最近,哪里就是我的岗位。”
“不是不怕,但初心召唤我勇敢前行……”
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在深植希望的荆楚大地上,在全中国城乡各个角落,处处都有这样的誓言与行动。
共产党人的初心,在一次次磨砺与考验面前愈加坚定;不负家国的使命,被无惧风浪的党员干部们执着践行。他们以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直面疫情,构筑起牢不可破的人民防线。
必胜之心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必胜之心,拿出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革命气魄,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习近平
自从2月7日来到武汉,江苏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护士长xxx就被一种力量感动着。
“我们的驻地紧挨汉阳江滩。晚上一抬头,就能看到江边高楼上的巨幅灯光字幕:武汉加油,中国必胜!这让冷清的城市顿时温暖起来。”xxx说。
“中国必胜”,这也是病人们孱弱身躯中火一样的信念。当对医生护士表达感谢的时候,当病愈出院依依话别的时候,总有患者握住拳头,用这样的字眼与胡大玲共勉。
必胜的信念,来自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来自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学应对,来自“全国一盘棋、拧成一股绳”的爱心合流、力量汇聚。
“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指令,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传向湖北,传遍全国。
会议决定,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党中央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有关地方全面加强防控一线工作。
此前,总书记已经两次就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的钢铁决心,“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明确指令,彰显一个大国对于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无比重视。
正月初三,中央指导组赶赴湖北,同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并肩作战。同一天,总书记又一次作出重要指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对于党员干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的殷切期待,深烙在全党全国人民心中。
此后,密集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调研指导北京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持续发出,成为有力防控疫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遵循。
指示精神迅速转化为具体举措。全国各地全面总动员,合力投身这场志在必得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疫情最为严重的主战场武汉,一面“封城”管控、全面排查,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一面严格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应收尽收、不漏一人。为了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火速建成投入使用;多家综合医院普通病房改造为定点医院,集中收治确诊患者;一批批方舱医院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托起应治尽治的生命之舟。
在全国其他省区市,一面先后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严守本地疫情防控关;一面倾其所有,全力支援血肉同胞。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省武汉以外地市,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等的330多支医疗队、41600多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为爱集结,大批捐助物资源源不断从各地运送而来,带着真诚祝福与火热情怀……
“我已经多次称赞中国,我还会继续这么做。”2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开幕式上表示,“中国采取的从源头上控制疫情的措施令人鼓舞,尽管付出很大代价,但为世界争取了时间。”
“全国一盘棋”,万众一条心。中国的战“疫”信心坚定不移,直至通向最后的胜利。
责任之心
“必须增强责任之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习近平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鼓舞着坚守战“疫”岗位的广大党员。
腊月二十九日凌晨,武汉全面封城。硚孝高速泾河收费站前,归乡心切的车辆堵成长龙。共产党员、武汉市东西湖区交通大队汉警快骑队队长黄道志一遍遍向被拦下来的车主解释。
有人不听劝,准备开车强闯。黄道志心一横,站在了卡口中间:“要过去可以,先从我身上过。”
2月7日,xxx转战东西湖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这一天,来自各区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被运送到这里接受治疗。就诊车辆排起长队,一位情绪激动的患者直奔黄道志而来:“为什么把人挡在医院门外,耽误看病?”
虽然穿着全套防护服,但已经贴近的患者仍是高危感染源。
xxx只好一边后退,一边耐心劝导、真诚安抚患者。最终,病人消了气回到车里,xxx已闷得浑身是汗。
今年51岁的xxx有多年糖尿病史。防控疫情期间,执勤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他只能抽空悄悄为自己打一针胰岛素。
在江岸区谌家矶街道长江明珠社区防疫一线,有一对夫妻搭档,他们是长江明珠社区书记xxx和丈夫xx。
自从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xxx除了体温监测、入户摸排,更多精力集中在为居民采购生活物资上,往往忙得昏天黑地。
丈夫xx是长江建投公司一名职员,2月9日就申请加入了长江建投的应急小分队,支援谌家矶街道疫情防控,并主动下沉社区。协助社区门口值守、入户排查、发放物资等,xx做得一丝不苟。2月15日长江新城方舱开建后,xx去建设工地做物资协调工作,每天都是一脚泥、一身汗,凌晨两三点钟才能回家。
在武汉市蔡甸区,有一位被隔离观察的检察官。
“莲溪社区居民多,排查任务重,真希望自己快点好,赶紧回去跟你们一起干……”2月19日,是蔡甸区莲溪社区疫情防控突击队组长、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负责人xxx在酒店隔离点的第三天。同事打来慰问电话,他反复念叨的是莲溪社区正在进行的“拉网式”排查进展情况。截至19日晚,他下沉所在的莲溪社区共排查了848户2400余人。
在莲溪社区抗疫的日子里,xxx多数时间都要冒着严寒在户外忙碌。2月16日下午,xxx出现发热症状,因担心被感染,他按照规定到医院进行检查,随后被安排进入隔离点。
隔离对xxx来说是一种煎熬。但他经常通过手机和部门下沉社区的干警保持密切联络,还在微信群里为大家加油:“比病毒蔓延更快的是爱和希望,我们的国家、社会、家庭都有爱,我们终将夺取胜利!”
仁爱之心
“必须增强仁爱之心,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习近平
2月21日,云南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xxx第一次踏进武汉优抚医院。院内大都是从敬老院送来的老年患者,年龄大、基础病多。有十余位患者不能自己进食,李吉美和同事们就分别给他们喂食,并按时换尿片、量体温、测氧饱和度。
一位老年患者患有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由于长时间卧床,左足跟部和骶尾部已经破溃。一次,xxx正和同事一起为老爷爷翻身、换药,老爷爷突然拍拍她的手,冲她竖起大拇指,比画了一个“棒”的手势。虽然隔着口罩,但xxx感受到了口罩后的笑脸与温暖。“为了患者早日康复,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她在日记中写道。
作为“时代楷模”、排雷英雄战士xxx的妹妹,26岁的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xxx2月21日从贵州来到武汉。xxx说:“学医就是为了救死扶伤,这一刻,我一直在等待。”
检查病房、测量体温、输液打针、更换吊瓶,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xxx还常常为病人做心理疏导。“雷场是哥哥的战场,抗‘疫’前线就是我的战场。”xxx说。
24岁的xx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除夕那天,她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她每天坚持在微博上记录病情和心情。2月4日,病愈的贾娜发布了一条一千余字的长微博,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鼓励网友们不要害怕。这条微博收获了30万点赞量,有患者留言说,看着她的微博,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了,“立即去洗了一个热水澡”。
在家隔离期间,xx内心不安。“在这个时候生病,让我觉得自己像是一名逃兵。”2月11日,痊愈后的贾娜如愿重返抗疫一线。2月19日,xx来到献血站,捐献了300毫升血浆。那一刻,她轻松地笑了。
“我总是被身边党员们的言行感召着!”23岁的xx说。
她是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科的一名护士。1月18日,呼吸科党支部书记xx发起组建防控疫情党员突击队,26名党员自愿递交请战书,争相要求上前线。
“xx书记自己就很拼,她冲在最前面,党员们自然会紧紧跟上!”xx观察到,从突击队成立的那天起,xx就没有回过家,每天在隔离病房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双手被消毒剂浸出了一道道裂口。好几次,到了深夜12点,xx还在通过微信与其他医护人员交流诊疗意见。
在抗“疫”前线连续作战三周之后,xx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让自己对生命的守护更加坚定。
谨慎之心
“必须增强谨慎之心,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对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直至取得最后胜利”——习近平
这几天,在武汉市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奋战的下沉社区党员突击队成员xxx心弦紧绷着,一刻也不敢放松。每天,她都会认真排查,严守“安全线”,做好出入户登记,及时劝返外出人员,筑牢“隔离墙”。
她对当前的局势十分清楚: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这个时候,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咬紧牙关严格防控疫情。
“只有外防输出,阻断疫情蔓延,其他省区市才能腾出更多资源力量支援武汉、支援湖北,我们才能尽早稳定局势、扭转局势,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应勇说。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xxx于25日晚主持召开专题调度会,研究督办确诊病例应收尽收、流行病学调查、滞留在汉外地人员保障等工作,要求全市上下咬紧牙关、再加把劲,努力赢取疫情防控决战的胜利。
“在疫情形势好转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防止反弹,尤其是要加强对隐性感染者、潜伏期病人等的排查,及早发现、及早隔离、及早治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xxx提醒。
驰援武汉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疗队队长xxx说,当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区人民用独轮车推出来的,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大力支持,医护人员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定要尽全力做好救治工作,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战“疫”一线熠熠闪亮,这是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念之本,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走向复兴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