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达到主动运用数学观点、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实践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精选生活素材,让学生感悟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的空间,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是融为一体的,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就是这样引入的:“
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一下子举了好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硬币的面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我继续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是方的和椭圆形的呢?”学生回答:做成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不平稳呀!“为什么做成圆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了呢?”我这样进一步的追问使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作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我再就此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圆的特征,相信同学们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就这样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结合生活实际,提炼抽象的学习材料。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教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生活中去提炼数学知识,再回到书本上来。
比如说,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我没有按照书上的例题去教,而是跳出数学,找到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1、说关系。说说你与老师是什么关系?与同学,与父母,与哥姐,与爷爷奶奶等有时什么关系?让学生脑中对“关系”这个词有一个了解。
2、猜老师的岁数。先猜猜老师是多少岁数?(30岁)
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加一个条件,大5岁,那老师几岁呢?35也是一个数量,那大5岁是什么呢?引出是关系。
3、猜扑克牌的张数。让学生猜猜是手里有几张牌?同时告诉学生这是数量,添一个关系,比它多8张,那师手里有几张?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求出来了。
通过这三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要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关系就可以求要求的数,这样对关系理解得就更透了。接下来的新课,出示小白鸭18只、小灰鸭24只、小花鸭比小白鸭和小灰鸭的总数多28只,求小花鸭有多少只?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知道必须有关系才能求小花鸭,于是,课堂就活跃起来了,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说出各种关系,学生自己编应用题自己解答。在这节课中,以关系为灵魂,把知识提炼出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再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生活背景设计生活情境,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到数学问题亲近好学,自然就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我教学“分类”时,让学生4—
6人一组,围成扇形坐好,并在中间随意堆放许多书、作业本、学具、文具等物品,让学生感受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激发学生要整理自己教室的欲望,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组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的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有的数学问题无法用实物再现,我们就可以借助现代教学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在教学“比较轻重”时,我就将课本中的动画换成小朋友们在上幼儿园时玩跷跷板的记实录像情境,借助这样的场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用眼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激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就小学生而言,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如教学“一本故事书,小平看了75页,还剩35页。求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时,学生要经过逆向思维用加法来解答。这对于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读题理解,独立分析,组织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中适时进行生活经验上的点拨:教师手拿一本书,边念题边演示一页一页阅读的动作,旁白说“看了75页”后,再捏着剩下的部分说“还剩35页”,“怎样才能找到这本书有多少页呀”。等学生都明白表示的意思后,用强调的稍带夸张的动作把看过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两部分合并,成了整本书。这一点拨,将学生生活画面再现,激活学生生活经验,使其产生顿悟,真正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好这一问题。
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
新课程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加强数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途径。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让学生计算教室的面积,先认识教室是一个长方形,再估算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进行计算。让学生充分考虑,用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一生活问题。又如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而认识数学的价值。
总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很多,还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去研究,去探索,去发掘。我们应该在教学时从学生生活中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使课堂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学生容易感受到乐趣。从而让我。3们的学生在生活天地里学会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