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1-04-25 发布

数学(心得)之从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看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从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看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 西方学者鲍尔说:“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教师用时间提供教学服务,学生用时间购买学习。”这段话十分形象地说明了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分重要的位置。目前,在小学阶段,“一课时”即40分钟,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是以学时数来表达完成课程(或内容)任务的总体时间要求的,一课时是单元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时间标志。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为40分钟,能否科学合理的运用好这40分钟,达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完成好单元教学任务,是每一个教师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 ‎4月6日,我参加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组第六小组的活动,聆听了张敏、冯青梅、谭怡、雷文艺4位老师关于《体积和容积》同课异构的四节课,按照布置,我在听课的过程中重点观察了他们课堂活动中每环节的时间分配情况,并记录如下:‎ ‎ ‎ ‎ ‎ ‎ ‎ ‎ 课题:‎ ‎ 《体积和容积》‎ ‎ ‎ ‎ ‎ ‎ 复习提问 ‎ ‎ ‎ ‎ ‎ 教师讲解 ‎ ‎ ‎ ‎ ‎ 师生交流 ‎ ‎ ‎ ‎ ‎ 学生合作 ‎ ‎ ‎ ‎ ‎ 学生独 ‎ 立思考 ‎ ‎ ‎ ‎ ‎ 合计 ‎ ‎ ‎ ‎ ‎ ‎ ‎ ‎ ‎ 冯青梅 ‎ ‎ ‎ ‎ ‎ 3’‎ ‎ ‎ ‎ ‎ ‎ 6’>‎ ‎ ‎ ‎ ‎ ‎ 19’‎ ‎ ‎ ‎ ‎ ‎ 8’‎ ‎ ‎ ‎ ‎ ‎ 9’‎ ‎ ‎ ‎ ‎ ‎ 45’‎ ‎ ‎ ‎ ‎ ‎ ‎ ‎ ‎ ‎ 张  敏 ‎ ‎ ‎ ‎ ‎ 3’‎ ‎ ‎ ‎ ‎ ‎ 9’‎ ‎ ‎ ‎ ‎ ‎ 12’‎ ‎ ‎ ‎ ‎ ‎ 7’‎ ‎ ‎ ‎ ‎ ‎ 8’‎ ‎ ‎ ‎ ‎ ‎ 39’‎ ‎ ‎ ‎ ‎ ‎ ‎ ‎ ‎ ‎ 谭  怡 ‎ ‎ ‎ ‎ ‎ 3’‎ ‎ ‎ ‎ ‎ ‎ 3’‎ ‎ ‎ ‎ ‎ ‎ 17’‎ ‎ ‎ ‎ ‎ ‎ 10’‎ ‎ ‎ ‎ ‎ ‎ 7’‎ ‎ ‎ ‎ ‎ ‎ 40’‎ ‎ ‎ ‎ ‎ ‎ ‎ ‎ ‎ ‎ 雷文艺 ‎ ‎ ‎ ‎ ‎ 1’‎ ‎ ‎ ‎ ‎ ‎ 4’‎ ‎ ‎ ‎ ‎ ‎ 17’‎ ‎ ‎ ‎ ‎ ‎ 12’‎ ‎ ‎ ‎ ‎ ‎ 6’‎ ‎ ‎ ‎ ‎ ‎ 40’‎ ‎ ‎ ‎ ‎ ‎ ‎ 听完以上4节课,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融洽而默契,张驰有度,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做到准时下课不拖堂;二是有的老师课上讲得太少,重难点不突出,在教学中程中看似环环相扣,但实则是你追我赶,学生所要探究的内容太粗、欠透彻,未将各个环节的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是表现为老师课上讲得太多,总害怕学生理解不够透彻,总要将每个环节重复讲解,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使学生容易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由于学生课上消化时间太少,最终导致只能拖延课堂时间才能完成任务,因此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听课过程中和课后我一直在思考,教学时间应该怎样分配才算有效?为此我查阅了各方面的相关资料,对这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课堂教学能否适应学生的需要和如何组织学生有效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是影响课堂效益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上课时不能合理的分配教学时间,这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结合教学实际共同探讨如何合理分配有效教学时间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教学时间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谈到优化教学过程的标准,就强调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要看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是否是最优值。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是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也就是说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使用上,能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进步”。 课堂教学是否优化,不能单看教学效果好不好,还要看教学时间是不是符合规定的标准或低于标准。国外研究将这个时间称为“学术学习时间”,毫无疑问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将教学时间最优化、最大化。‎ 一、 把握知识容量,合理控制时间 ‎1、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必须把握一节课的知识容量。教师备课时除认真查阅教参,分析教材、明确教材的知识容量和编排意图外,还应考虑在此基础上强化什么知识、弱化什么知识、补充什么知识。一节课的知识容量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一节课给学生的知识容量应以学生能接受、能消化为限度。知识容量过小,学生吃不饱,节奏松弛,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容量过大,学生消化不了,煮成“夹生饭”,影响教学效果。确定好知识容量为形成良好的课堂节奏创造了条件。一节课40分钟有个总体安排,开头结尾要灵活机动,重点难点要留足时间,具体到每节课时应根据该课的实际需要分配时间,既要定时定量,又要灵活机动,才可能使课堂教学井然有序、节奏鲜明。教师不可上随意课,漫无边际地调侃和浪费时间的“马拉松”‎ 式教学是良好课堂节奏的大忌。‎ ‎2、课堂的教学内容详略要得当。‎ 教学内容的详与细是影响课堂教学节奏的首要因素。小学的一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左右,但教学内容却很多,如果要面面具到,课堂教学的节奏就不分明,甚至会时间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就会草草结束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有的教师会采用拖延时间的方法,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一节课的时间过长他们的注意力也会分散了,我觉得教师必须在备课、上课两个环节上下足功夫,只有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考虑到各个环节的内容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比重,详略比例要适当,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所用的时间。教者务必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这些知识如何传授?哪些是重点,需浓墨重彩?哪些是非重点,该轻描淡写?从而合理控制时间,这样,才能从内容安排上保证课堂教学节奏分明。‎ 二、根据教材特点,选择适当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适当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良好的课堂节奏的重要条件。教有定则,但无定法。一节课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就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特点来确定。只有与教材内容及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节奏,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新授课的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 原则,以教材内容为顺序依纲靠本,分散难点、重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以 “阶梯状”上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可能地让后进生“吃得了”,让中等生“吃得饱”,让优生“吃得好”,从而更好地、全面地、系统地夯实基础,实现素质教育所需求的全面发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 三、分析教学对象,教学时间的分配才会更加艺术和人性。‎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的教学对象,仍然需要实事求是地组织教学为效率服务。教师在课堂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授课对象,不能一味追求知识与技能而忘记对象的特点。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学生已经生成的前概念,已经生成的思维能力,已经具备的学习方法,那么教师在处理教学时间分配的问题上才能祥略得当。分析学生个体差异,把握课堂的整体学生利益,教学时间的分配才能平衡。同班级的学生有整体的特点,但一定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要求每一个教学目标都人人过关,实属不智行为。效率是整体利益的平衡结果,不能因为个别同学目标未达成而牺牲整体的时间利益,这会造成新的教学问题。所以在集体教学时,把握大多数,将整体利益平衡好,这样的集体教学才是有效率可言的。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放弃学生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但允许教师采取课后关爱,附加补课都是有效的措施。‎ 四、 利用教育机制,调节学生情绪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 学生情绪是影响课堂节奏的重要因素。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即便是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若一节课洋溢着积极的热情和欢快喜悦的情绪,就为优化课堂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学节奏打下了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调节学生情绪,从而控制课堂节奏。如:当发现学生疲倦时就应变化一下节奏,轻松一下,穿插一些有趣味性的东西,以活跃课堂气氛:当发现多数学生已听懂教学内容,表现了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察颜观色,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情感调节,消除不良情感,利用积极情感,从而控制课堂节秦。‎ 此外,对于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还必须综合考虑,巧妙安排,使构成课堂教学效果的各要素之间搭配合理,穿插得体,衔接有序,融洽统一,以构成整体节奏的和谐美,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