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0 KB
  • 2021-04-25 发布

2021新时代新教材课堂设计心得体会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新时代新教材课堂设计心得体会 新时代新教材课堂设计心得体会 1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 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 我认为低年级儿童对于识字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新课标对学生的识字量和 写字量,不要求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而且必 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儿童识字起步阶段就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方 法来优化识字的途径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才能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如何把这么大 的识字量落实下去呢?经过这次的学习,我才发现,我们教师在“认识”和“学会”两项要 求的把握上出现了一些混乱。“会认”的字只要整体上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就可,不需要做任 何的字形分析等一些拔高要求的举措。我们要明确:新教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识字量,目的 是让学生尽早进入提前阅读,也就是说,识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阅读。大量的生字在要求会 写的时候还会出现,根本无须过早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减少大量的识字时间,更好地用于 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认得准,记得快呢?就要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重视培 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我认识到了低年级儿童对于写字是一项比较困难的教学活动。现在,我们很多孩子的写 字姿势、写字习惯、写字质量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而我们很多教师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认为只要把字写正确就行了,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其他的问题是小问题。新课标要求每个 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 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 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 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 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 相当的作用的。学生读书的时间少,对内容的理解就不够深入,即使老师讲得再动听也是事 倍功半,因为我们不能代替学生也无法代替学生,只有让他们通过读去感悟才能真正体会。 新时代新教材课堂设计心得体会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 1》教材在栏目设置上较以往教材有很大的突破:该教材 “节”层次下设置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科学视野”、“科学史话”、“实践活动”、 “实验”、“学与问”、“资料卡片”和“提示”等大量栏目、在“章”层次下设置了“整理与 归纳”等栏目。这些栏目一方面体现了教材与学生“对话”功能,有利于实现学习方式多样 化,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另一方面体现教材内容开放性、灵活性的特点,不仅丰富和拓 展学生知识面,而且为学生进一步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引导。 “思考与交流”是新教材突出的栏目之一,以《化学 1》第一、二章为例,两章共 5 节, 在 10 处设置了“思考与交流”栏目,提出 16 个问题(以“简答”、“填表”和“列举”等形 式呈现问题)。这些内容的设置不仅大大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和视野、为教学提供方便,同时 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效的条 件。下面谈谈对该栏目的认识。 一、栏目设置意图 认真分析第一、二章“思考与交流”栏目内容,可以发现:从教材编写的角度分析,设 置栏目的意图主要有以下五种: 1.引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 思考与交流(P5) 你知道沙里淘金吗?淘金者是利用什么方法和性质将金子从沙里分离 出来的?如果有铁屑和沙的混合物,你能用哪些方法将铁屑分离出来? 该栏目安排在“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知识学习之前。栏目的设置,引出(揭示)将要学 习的内容。通过对本栏目问题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不仅明确新学习任务,而且明确混 合物分离提纯的意义,同时通过对“铁屑分离”方法的归纳,为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学习奠定 基础。 2.归纳总结所学的内容。 思考与交流(P5) 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 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 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经历过或所了解的发生安全问题的例子吗? 该栏目安排在第一章“化学实验安全”内容学习之后。很明显,安排这一栏目的目的在 于学生明确实验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 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交流与讨论, 共享集体思维成果,使得对安全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系统与完善。 3.深化拓展所学的知识。 思考与交流(P7) (1)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CaCl2、MgCl2 以及一些硫酸盐, 应加入什么试剂?可参考资料卡片中相应物质的溶解。(表格略);(2)在实际操作中,还要考虑 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等。你设计的除去离子方法中有 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把它们除去? 基于初中学习的实际,学生对除杂过程的综合优化处理的掌握是不够深入的。教材设置 这个问题,主旨就在于对离子除杂知识作深化拓展。该问题强调在离子除杂时,不仅要考虑 采用什么试剂,而且还有考虑“所加试剂的先后顺序、试剂用量,以及试剂过量后如何处理 等”。通过本问题的思考与讨论,相信学生对除杂应该遵循的原则(要求)能够有更进一步的 认识,使学生对除杂问题的认识更加完善,超越初中化学关于除杂的实验要求。 4.迁移应用所学的知识。 思考与交流(P27) 请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该栏目安排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专题学习之后。由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已经删去了该部分内容(目前仍在使用的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电离”也降低了要求──改 为“常识性介绍”)。因此,从电离的角度概括酸、碱和盐的本质(或概念)知识对初中毕业生 来说也是陌生的。在“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知识学习中,课本从电离的角度分析 了酸的本质。而本栏目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电离”知识概括出碱和盐的性质,因此 它的作用在于对电离知识的迁移应用。 5.明确知识的价值与意义。 思考与交流(P20) 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 的和意义。 明确知识的价值与意义,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该 问题安排在“简单分类方法及其应用”专题中,要求学生“请从其他方面(课本介绍了‘物 质分类和化学反应的分类’等内容)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 义,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分类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切身体验科学分类方法知识的价值与意 义。 二、栏目教育功能 不同的栏目往往承载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同时不同的栏目也将体现不同的教育功能。认 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化学 I》“思考与交流”栏目,可以发现该栏目具有如下的教育功能: 1.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现代学习论指出,学习需要感知,但感知并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 原因在于问题。因为只有问题,才能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思 考与交流”栏目正是根据这一理论,在各个学习环节中,设置若干个问题,通过问题设置来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栏目中的问题,指出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能很 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的心向,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到定向和引导作 用。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从学习历程来看,“思考与交流”所经历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从“问题思考 交流 结论和 体验”的单向、线性的过程,而是如图所示的多向、循环、立体的过程。 从流程图可知:“思考与交流”学习的第一阶段是感知并思考栏目提出的问题,这一阶 段强调学生自主思考。如果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则需要重复该过程,直至问题解决;然后进 入第二阶段:与小组同学交流。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将自己得到的结论和形成的观点与其他同 学交流、讨论。通过交流后,如果达成共视,则顺利完成“获取结论和体验”的最终阶段; 如果不能达成共视,将产生新的问题,进入新一轮的“思考与交流”,直至达成新的共视。 因此,“思考与交流”栏目设置强调学生自行思考,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 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有效条件。而且栏目强调通过让学生将自己所思、 所想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讨论,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同 时又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所思所想作出反思和评价:不论在“交流”还是获得“结论与体验” 阶段,学生都将根据自己的思考和与同伴交流的情况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是否正 确、是否全面、有哪些不足之处、不足在哪里、如何改进等,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行 为作出调整、改进和完善。因此,“思考与交流”栏目很好地“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 行自我反思评价”。 3.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思考与交流”栏目的设置总是为解决某学习问题,而且要求学生先思考后进行讨论与 交流(在 16 个问题中,有 7 个直接提出“与同学交流”或“在班上交流”的要求)。因此, 这些问题不仅很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和训练思 维,同时给学生提供体验与实践、合作与交流等机会。所以“思考与交流”栏目总是能够有 侧重或全面地落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学生在上述三个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 思考与交流(P29) 离子反应在混合物的分离、物质提纯、化合物组成的分析和鉴定,以 及消除水中污染物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请你举出几个具体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新时代新教材课堂设计心得体会 3 3 月 29 日,我们一行 4 人去唐山八中参加了高中化学培训,短短的一天培训早已结束,但其 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收获颇丰。通过讲座讨论、研讨互动、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不仅 让我对新教材的各个模块有了更清晰的了解,而且也让我对新教材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从 新的认识,可以说这次培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更是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 的洗礼。下面就是我这次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 .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 教师头脑中要有三个阶段的知识,整合核心知识,提高教学时效:清楚学生在初中阶段 的学习的内容和程度,知道学习在必修模块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选修模块还有哪些进一 步的延伸。 2、分析栏目功能,合理运用教材中各种栏目 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 的教学基本方法,选取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设计学习活动,考虑教学设计要点,有助于教师 驾驭教学过程。 3、创设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活动 多样化活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调查参观、资料收集加工、自学、文献探究、网 络查询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 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正确处理 STS 知识,改变教学策略 知识情景化:“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两大好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体会知识的价值;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转变教学策略,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研究一种物质 ——看组成元素— —看物质类别——判断物质性质——研究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关系。 二 .对新教材教学的一点困惑 1、教材中某一知识点的多点分布是否都合理?为了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编写者将某些 知识点内容分散排布,例如在教材中出现了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 概念,后继续出现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把原来完整的一个认识过 程生硬的一劈为二,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课时不足的 问题。必修教材的内容涉及面广,栏目多,教师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更何况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教材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很多结论在教材中没有直接写 明而要求学生自己归纳,同时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使得不少学生不能适应而觉得化 学太难、太繁。 3、学校实验室的配置是否都能跟上?新教材增添了大量学生探究实验,跟据新教材的意 图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化学课最好是搬到化学实验室去进行。但实验室有限,多个班级轮流进 行,一个实验要一周左右才可以完成,但有时连着几节课都有学生实验安排,这个矛盾不知 道怎么解决。还有实验一多,仅靠化学教师准备有时人手是远远不够的,增加了我们化学教 师的工作量。 4、手头的资料很少,其中很多还是换汤不换药的,配套的练习很难跟找。还有我们也 没拿到后续的教材,有些内容专家说要发展,我们也不知道该发展到什么地步?考试大纲到 现在还没确定,不知道高考怎么考?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希望通过我们的教学尝试, 我们的学习和摸索,并且通过实践不断调整我们前进的方向,我们的化学新课改之路会越走 越宽、越走越远! 新时代新教材课堂设计心得体会 4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启动,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如何迎接新课程新挑战,实 施有效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新教材教学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对人教版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一)注重学生学习化学素养培养。新教材采用研究型学习法。如学习“元素化合物”一 节,通过活动探究形式讨论金属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即: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即: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 →实验观察→解释及结论。这样体现了对学生能力培养,教给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贯穿始终。新教材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引导学 生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为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要指导 学生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收集利用更加广泛的学习 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接受能力,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 统一,使教学形式多样、方法新颖,体现特色。 (三)化学生活化特点突出。化学新教材对知识的学习目标定位在知道、说出、举例、了 解、认识等第一和第二层次上,对于应用、设计、评价、灵活运用、养成、具有、树立等要 求很少。学生参与的活动内容多,重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化学来自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了“化学从生活中来,化学到生 活中去”的特点。 (四)图文并茂,信息量含量丰富。教材中的图示、图表丰富,如,在教学“物质的量” 1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时给了一个表格,表中列出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在不 同条件下的体积等数据,提出讨论题,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归纳的方法,总结出摩尔 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概念。这样的实例很多,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抽 象概念的理解。 二、加强教学研讨,领会新课程意图 (一)深入学习研讨,树立教学新理念 通过课程培训、集体研讨等形式转变教学观念,在集体备课上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在 教学上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和教学深度,在教学方式上体现特色, 灵活多样。在课堂教学 中运用新课程理念, 如,学习“氯气相关性质”时,为弄清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我设计 了一个探究性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紫色石蕊、FeCl2、Na2CO3 和 AgNO3 等几种试 剂中,观察有什么变化,并用有关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出现的现象。再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 得出结论。这样,不公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领、点拨、适时给予指导的角色,让学生自己不断发现 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让学生谈想法,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而 真正做到从以教学中心转变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从被动学习到学生的主动学习,生成积 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 (二)亲自动手实验创设情境,进行实验兴趣化教学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 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出一系列的新问题,渴望对新问题探究和解决。如,在 学习“氢氧化铝”性质时,先让学生举例 Al(OH)3 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然后顺势提出如何 制取 Al(OH)3。通过学生实验后,让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 NaOH 溶液过 量时 Al(OH)3 沉淀会溶解? 为什么两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它们是怎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怎么写?如果把 NaOH 溶液改为氨水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吗?Al(OH)3 沉淀 溶于酸吗?该用什么方法制 Al(OH)3 等等,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探究下去。总之,实验教学 能够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一)对教材使用的困惑 在课改化学教材中,一些内容过浅,知识点较零散,新教材一学年的内容基本把原来教 材三年的内容都涉及到了,很多内容不容易讲透,不利于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的知识体系,加 之高考改革方案还未出台,因此,实际教学定位很难把握。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旧教材 用了六章的篇幅,分布在两册教材中,而新教材两章就讲完了。很多物质的化学性质在新教 材上只介绍了部分。如,SO2 的化学性质,新教材只介绍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漂白性,而 未涉及还原性和氧化性,如果只作了解就行,但问题是相关知识又在各种配套练习中大量出 现,如果不在教学中加深讲,学生就不会做题,并且大量的方程式在练习中会经常出现,学 生记不住,写不来,使学生觉得学化学很难。 (二)对教学过程实施的困惑 以活动探究进行教学的形式很好,但有些探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是学生实际 能力达不到,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完成后,接着是活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 还原性,让学生探究 Fe―Fe2+―Fe3+转化,在此以前学生没有接触过 Fe 的性质,所以预测 不可能到位,以致大部分学生探究实验不知所措。二是探究实验过多过频,实际教学时间安 排不过来。在高中化学必修 1 中,活动探究 13 个、观察与思考 12 个;化学必修 2 中,活动 探究 17 个、观察与思考 9 个。要完成这些探究内容又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间不允许, 所以,很多探究就只有由老师代劳,很难全部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对化学科评价体系的困惑 目前,针对新教材的高考方案尚未出台,教学内容和课后练习也不配套,因此在化学教 学的“度”上很难把握。虽然我们化学教研上作了研讨交流,但还是不放心,因为高考真正 要求到什么程度说不清楚。因此,在课程设计、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时间上都难免套用以前 的高考模式,成了“穿新鞋走老路”,必修选修内容混乱出现,习题偏离正常轨道。因此, 有关方面应尽快出台与新课改相适应的高考方案。 新时代新教材课堂设计心得体会 5 3 月 13 日 我参加了区实验优质课暨初中化学新教材培训,特别是听了毕笑谊、单玉凤、 陈海燕三位老师关于新教材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面对新课程体系及新课程理念,化学教师 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另外还应培养和提高以下几种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新课程需 要,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教学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用好教材。拥有知识不等 于就能驾驭教材,教师要在全面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从学科系统的角度出发,下大力 气去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只有认真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才能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地向学生解释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科 学、正确地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心中有数,游刃 有余,灵活掌握和支配教材,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二、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和教材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 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 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特点,依据学生情况及教学条件,选择 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三、增强探究意识,强化探究实验教学的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就要强化学生探究意识,开展探究性实验。它既是 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能力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 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焦点,也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重要标 志,是新课程理念及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集中 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实现这一整合的关键是教师,教师 的信息素养、信息技能决定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和效果。 五、懂得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互联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其丰富的教学资料及信息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面对 新课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要善于从网络资源中汲取各种课程资源,拓展课程 内容,扩充学生视野。新课程体系中很多知识,需要通过教师和学生从网上查阅相关信息,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重新构建交互式学习环 境已是势在必行。可以说,新课程体系实施后,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信息源,课堂也不再 是唯一的教学场所,学生可通过网上教学平台在网上与教师、同学交流、沟通,以较好地掌 握教材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面对新课程,化学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还很多,比如协作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 教学科研能力、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能力等。只要我们积极努力的投身于新的课程体系,践 行课程改革,勇于探索、创新,一定能够走在课程改革的前列,适应新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