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25 发布

数学(心得)之在数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在数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 ‎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以现实生活为背景,融数学思想、知识与趣味于一体,把一个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儿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教材特别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教材中问题的创设有多种多样,如: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活动情境等,真实而可操作,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们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  一、提供机会,创设主动参与的空间。‎ ‎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斯文国臣个,着眼于人的发展,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出发,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达到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因此,课堂上要多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和思考展示的空间,学生才能尽快地形成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主要的做法是:‎ ‎  1、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在知识的迁移上铺路搭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点拨学生的思路,在教学中要尽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象等去发现规律,学会知识。例如在教学第六册“笔算乘法”的例1时,创设了妈妈领着孩子到书店买书这一生活情境。“1套图书12本,每本24元。妈妈买了一套,一共要付多少钱?”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算式24×12,先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24×12的计算方法。此时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按自己的想法探究算法。在探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口算的方法:24×2×6或24×3×4,24×10+24×2等等;有列竖式计算的,并且讲出了怎样进行竖式计算的方法。教材呈现了口算的方法和竖式计算的方法,并以小精灵提示的方式询问:“你喜欢哪种方法?”‎ ‎  学生通过独立探究,不但把教材中提供的方法呈现出来,而且还提出了独特的解题方法。此时及时给予肯定,但不急于肯定谁的方法好,而且让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想法的过程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并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计算,观察、比较、探究,为优化结题方法建立表象提供了机会,自然而然的记住知识要点,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  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在练习课上,更多的采用了游戏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习,例如“量一量”“估一估”“画一画” 或者是数学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在游戏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  2、鼓励学生大胆地说。‎ ‎  语言是说出来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说,通过学生的说教师就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发现问题,及时引导。但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差别,有的能独立说明图意、算理,有的需要引导着说,有的说不明白,都无妨,只要大胆地说了,就给予鼓励。‎ ‎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也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和教学关键之处,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使学生学会与别人沟通,讲道理。如:学生探究后将自己的思路练习说一说,或者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或者是同桌商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为学生独立发言做好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我主导学生说的方法,如:“我能补充”“我有不同意见”“我能替他说”等等,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提高勇于发言、敢于申辩的能力,培养了自信心。‎ ‎  如:在第六册“解决问题”‎ 单元的习题中有这样一道习题。牙刷零售价4元5角,两盒4只包装的价格是32元。问题是买哪一种便宜?这道习题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常常看到商家促销时就是这么做的,那么到底便不便宜呢?学生先是独立解决,然后开始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用单价乘以8,算出如果按单价买8支牙刷花多少钱,然后跟促销价格作比较。有的用32÷8求出促销的单价是4元。与原来的单价作比较。这一生活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有列举出许多生活中遇到的同类问题,如“麻花单价2元,买3赠1,到底便宜了多少钱?”课堂上同学们积极讨论着,思维活跃,相互交流,思维碰撞。‎ ‎  二、营造氛围,建立探究创新的学习风气。‎ ‎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保证。融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愉悦状态,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将得到更大发挥。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  1、提倡民主,以“尊重学生想法为出发点”,加强情感交流。‎ ‎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建立平等、信任、理解、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与和谐的课堂环境,尤其对学生的想法和思路充分尊重,相信和理解他们。信任、理解他们的行动和所讲的道理,尤其是学困生,热切地关注和耐心的帮助他们,不把他们视为班级中的“看客”,多给他们制造表现的机会。如:“一题多解”‎ 的题,让他们讲一讲自己简单的算法和想法,从而以愉悦的心情接受别人更好的算法或想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现错误和失败,因为有了错误和失败,教师也不会批评,相反会得到教师的激励、肯定、点拨。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和探究,从而有所创新。‎ ‎  2、鼓励学生敢于发散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满足课本及别人的方法,用自己的观点提出其他思路,这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也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大好机会。因此,教师应适时对提出的问题加以鼓励,引导,促使学生不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多提问,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会善于发问,懂得发现和提出富有思考性及本质的问题。数学教材中为我们设计了许许多多这方面的问题。如试一试,练一练中的你能出哪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等,这为同学们主动探索发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概括和选择,再把必须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思考,议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问题的同学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拓宽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 ‎  总之,我们的 ‎ 数学课堂为学生的自我表现主动探索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了一个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其主动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