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一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所教导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员,具有着深厚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像在祖国的革命斗争中一样,站在战斗的最前列,成为战斗中的光辉的旗帜。
大家已经知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连长杨根思、炮兵英雄孔庆三、独胆英雄邺永安、反坦克英雄陈德生……等人的英雄事迹。他们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现在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另外许多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英雄业迹。
在五月的反击战中,正当志愿军的利剑刺向中线敌军咽喉的时候,某连第一排奉命涉过照阳江,夺取鸡凤山六六五高地,为主攻部队打开出击的大门。攻击部队冒着三面敌人火力的封锁,攀着荆棘,爬上这座峻险的山去。战斗空前激烈。第二班班长曲鸿云在接近山顶的时候,腿部负了伤,血透过裤子流在地上。这个共产党员愤怒的喊着:"我要在这里报仇!"他跪着,继续爬行前进。在第二次负伤之后,他不能动了。他咬着牙滚到路旁,把道路让给后面的部队。他一把推开要背他下山的战友,喊道:"不要管我!我要亲眼看你们消灭敌人!同志们,冲啊!"他的战友们怀着难以抑制的愤怒,从他身旁冲上山去。最先冲到山顶的是另一个共产党员周子明,他用手榴弹消灭了顽抗的敌人,迫使其余的敌人投降。
在四月的反击战中,志愿军某部攻击美军第二十四师据守的一个高地。班长共产党员韩国林带着一个青年战士胡东国走在最前面。途中,韩国林的腿上,腰上好几处负了重伤。他知道自己不行了。现在只剩下胡东国一个人,这里敌人火力很密集,再迟延下去两个人都会遭受伤亡。他向胡东国说:"你立刻下山告诉排长,向左侧一点攻击,那里敌人火力稀一些。你就随他们攻击吧,快去!"胡东国不肯丢下一向帮助他、爱护他的班长,他没有下山,镇定地向敌人爬去。韩国林知道无法阻挡胡东国,于是轻声地叫他过来,按着他的手说:"你要前进,我不阻挡你。现在只剩你一个人了,要小心!前进的时候要侧着身子……"说着,他就从血泊里侧过身子来,向前爬着,咬住牙忍着痛说:"就这样子爬……开始吧,我来掩护你。"胡东国感动得流了泪!他一把按着班长说:"你不要动,我上去!"仇恨燃烧着胡东国,他硬从敌人火网里打上去,在山岭上和另路攻上来的部队会合,消灭了敌人。当他下山的时候,他发现韩国林已因流血过多而牺牲了,右手还紧拉着枪拴。共产党员就是这样带领着非党的战友作战的!
在每一次战斗中,那些冲在最前面的人,许多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们。在照阳江前线,某部尖刀营以十三小时插入敌后一百二十里。在通过于论里时,这个营遭遇到三面敌人的阻击。在这危急情况下,共产党员傅庆祥振臂高呼:"共产党员们!这是迎接考验的时候!"他拿起一包炸药,冲上去为部队轰开了道路。这以后,他就一直走在最前面。如果说这个部队是一把锋利的尖刀,那么傅庆祥就是尖刀的刀尖。像这样的事迹是说不完的。
在志愿军某部的一个连里,我给一件普通的事情深深地感动了。那正是战斗的前夜,连指导员--共产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正在向我讲述共产党员们的英勇事迹,掩蔽部里进来了一个人。这人有着黑里透红的脸,矮矮的个子。他向指导员递过一个用黄布包起来的小包,然后说:"你看到我们的请战书了吗?我们要求担任主攻任务。同志们的决心都很大--这是我的东西,如果我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里面的钱就作为我缴的最后一次党费吧。"他说得那么自然,走的时候就像工人走进自己的工厂、农民走向自己的田地那样愉快。他走了以后,指导员打开那个黄布包,里面有用油纸包着的八百元朝鲜币,一个有毛主席像的磁质小纪念章,一本用红绸子糊着封面的日记本,上面记着他的家乡地址。这就是这位共产党员的全部"财产"!他的名字叫宋清山,是第七班的班长。指导员告诉我,在每次作战前,总是有许多党员这样表达自己的决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们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和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就是这样无私地把自己的鲜血洒在兄弟国家的土地上。
志愿军的一位重机枪连连长曾经说过:"共产党员不是任何力量能够屈服的,就是临牺牲的时候,也要拉着敌人进坟墓。"像这样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在朝鲜战场上是很多的。还是在去年冬天的长津湖战役中,奉命攻击美军的志愿军某部,在攻击道路上遭受了阻碍。部队被从迎面两座地堡里射出的敌人的火力压制在山坡上,进退不得。这时如果稍一迟延,就会影响全盘战斗。共产党员吴再清和蒋德林当时挺身而出,向连长说:"连长,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为了祖国和朝鲜人民,牺牲也值得!"连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后,他们抱起两包炸药,扑向地堡,在两声巨响中,两个英雄的共产党员随着两个地堡和其中的十多个敌人一起粉碎了。后续部队立刻踏着烈士们的血迹冲入敌阵。在四月上旬洪川地区的华岳山战斗中,共产党员蒋维汉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另一个共产党员王学风在身负重伤以后,抱住敌人跳下了悬崖。让我们永远牢记着这些不朽的烈士!是他们以自己的生命,给祖国,给中国人民争得了永恒的荣誉,在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史诗上写下了无数页灿烂的篇章。
中国共产党员们愈是在最危难的时候,就愈是显示了共产主义者的无畏的英雄气概。在照阳江畔鸡凤山的山顶上,志愿军的一位十九岁的共产党员赵凤梅对他的五个战友说:"坚决守住,决不让敌人上来!"他们就像铁钉子一样钉在山上,击退了敌人九次陆空联合反击。敌人用成排的炮弹把山顶打成一片火海。赵凤梅机警地把战友们带到隐蔽地带,自己跑回前面去监视敌人。当一个排的敌人刚钻出树丛爬上阵地的时候,赵凤梅把战友们喊出来,喊声:"打呀!"一排子手榴弹投过去,敌人立刻滚下山去了。在敌人发起最后一次反击时,山上的弹药用光了,赵凤梅就号召他的战友们:"没有子弹,搬起石头来打呀!"大小石块顺着山坡直飞下去,敌人又被打退了。赵凤梅和他的战友们就这样和敌人打了一整天,没有吃上一口饭,杀伤了三十多个敌人,自己只有一人负轻伤。
正像志愿军某一个团的政治委员所说的:"什么时候需要共产党员呢?是在那最艰苦最困难的时候。这时候,共产党员不仅自己要战胜困难,而且要带领和鼓舞着非党群众去战胜艰苦,克服困难。如果不能这样做,我们还算是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呢?"在朝鲜战场上,正是那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们,以自己的忘我的模范行为,影响了和推动了广大的战士群众,克服难以想像的艰苦和困难,而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志愿军某部连长单子明在四月的战斗中,脚被地雷炸伤,走路时疼痛极了。但是他没有叫一声苦,仍然带着他的连队投入了战斗。报话员陈瑟清在长津湖作战中两只脚冻伤了,他对谁也不说,用块布包住脚,跟着部队昼夜爬雪山,过冰河,坚持工作。直到战斗胜利结束,他才割下鞋子来让医生看,这时十个脚指已经残废了。医生埋怨他为什么不早下战场治疗,他说:"我还能因为这点事影响战斗任务吗?"
在艰苦的大进军中,是谁背的东西最重,身上除了自己的东西以外还有战友的枪支和米袋?是谁在艰苦的行军之后先让给别人休息,自己还在忙来忙去?是谁在频繁的战斗中,在粮菜供应不及的时候,坚持维护群众纪律,忍着饥饿,带领着战友爬上山去挖野菜?如果你留意一下,你会发现,他们极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在朝鲜战场上,"共产党员"的称号是最高贵的荣誉。某部第二连的功劳簿上记载着全连四十三名功臣的事迹,其中三十一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就是广大战士们为什么那样尊敬和信赖共产党员的原因。无数非党战士纷纷请求加入共产党。在前线上,"打好仗争取入党!"已经成为一句最有力量的战斗鼓励口号。在最危急的情况下,非党战士高呼着:"迎接考验,争取入党",奋勇地冲向敌人。许多烈士的遗书上写着:"如果我牺牲了,要求党追认我为光荣的共产党员。"不少战士在战斗中临牺牲前要求共产党支部允许他们入党。在每次作战之前,共产党支部都收到许多战士的入党请求书。许多经过战斗考验的优秀的战士,已经走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的行列。
感谢伟大的祖国,它抚育了这样勇敢而勤劳的人民;感谢中国共产党,它培养了这样坚强无畏的革命斗士;感谢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他教导我们怎样忘我地为中国人民、为世界人民的和平幸福而斗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里的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正高举着手里的武器,为纪念党的诞生的三十周年,为人类的美好的将来而更英勇地战斗着。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二
上世纪60年代的历史影片《英雄儿女》,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场上那一幕幕悲壮的战争风云,尤其是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王成”,在全军、全国人民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谁是“王成”的原型呢?
●从张振川的回忆、巴金的著作及题词等来看,“王成”的原型是特等功臣赵先友
《英雄儿女》的剧本是由巴金的小说《团圆》改编的。“王成”是其中一个人物。巴金笔下的“王成”很简单:“年纪不过三十多点,来到朝鲜,水土不服身体不大好。”写其参加战斗及牺牲经过就更加简洁:“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 那么,这里“王成”的原型是谁呢?
原河北省军区原司令员张振川在一次访谈中有过说明。他说:“记得1952年作家巴金亲临朝鲜硝烟弥漫的开城前线,对我志愿军六十五军第五八二团进行战地采访。我作为五八二团团长兼政委向巴金介绍了我团三打‘红山包’战斗中同志们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的战斗作风。特别提到了我团二营六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他的战友们在坚守67高地战斗中所表现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巴金听完我的介绍被赵先友等英雄不顾个人安危,主动呼唤炮火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深有感触地说:‘你们团三打红山包,打得很漂亮。美国人武器强,我们的士气强。’最后,巴老根据赵先友等众多志愿军英雄的悲壮事迹,萌发了创作灵感,写出了著名的小说《团圆》这一千古绝唱。”
张振川目睹了赵先友壮烈牺牲的经过。1952年10月2日,李承晚陆战王牌十一师向赵先友所在六连扼守的67高地发起猛攻。六连官兵打得十分艰苦,伤亡较大,连长、指导员受伤被抬下阵地,副指导员赵先友担负起了连队的指挥任务。10月6日,敌人接近阵地,情况非常危急,赵先友命令刘顺武用步话机向团指挥所报告:“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
此时,在团指挥所里,张振川团长能隐约看到赵先友和刘顺武的身影。他的心抽紧了,但时间不允许作太多的考虑,他把心一横,命令炮兵向阵地上的敌人开炮。在这次战斗中,赵先友和他所在的六连荣立特等功,并被授予“英勇顽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的光荣称号,刘顺武等八位同志立一等功。
根据张振川的回忆,小说《团圆》中“王成”的原型就是特等功臣赵先友。 上世纪90年代,北京军区某集团军为赵先友烈士立塑像,巴金亲笔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从这个题字看,巴金也认为,他笔下的“王成”的原型就是赵先友。
●“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举是根据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的;“向我开炮”的经典情节则取自于树昌的事迹
巴金小说《团圆》发表后,引起强烈的反响。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读罢,也很受感动,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它改编成电影。为了突出主题,有必要对“王成”这一形象进行重新塑造。在构想王成牺牲的细微情节时,编剧毛烽就想到了很多抗美援朝英雄,最后决定以特级英雄杨根思为原型。杨根思在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名,最擅长爆破技术,屡次立功。在朝鲜战场上,他带领一个连守卫某高地,一直坚持到只剩下他一个人,最后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此后,毛烽在无数资料中又意外地发现了一篇题为《向我开炮!》的通讯。这是洪炉和战友合写的一篇稿子。
1953年6月29日晚,于树昌所在部队73师218团,为了配合金城主攻方向作战,对无名高地之敌进行反击。战斗中,于树昌与同志们一起冲向敌人。于树昌面对凶恶的敌人,喊出气壮山河的伟大声音:“敌人上了我的地堡顶!开炮!向我开炮!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之后,于树昌砸碎了步话机,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冲向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于树昌牺牲时年仅22岁。
毛烽看了《向我开炮!》这篇通讯,决定将于树昌的形象也“移植”到剧本中。于是,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手持爆破筒扑向敌人的壮举是根据烈士杨根思的事迹设计的;“向我开炮”的经典情节则取自于树昌的事迹。
然而,也有同志认为蒋庆泉也是“王成”的原型之一,理由是《向我开炮!》是两篇稿子合成的。1953年4月,志愿军23军67师201团步话兵蒋庆泉及战友,在朝鲜石岘洞北山遭到强敌围攻。绝境中,他向步话机高喊“向我的碉堡顶开炮!”洪炉了解到蒋庆泉的故事,写成了通讯《顽强的声音》。但蒋庆泉并没有牺牲,而是负伤后被俘。所以这一事件被暂缓宣传,但是他的战友们却听见了那句著名的“向我开炮”,并且迅速在军中流传。
●从秦基伟的回忆和《抗美援朝战争史》看“王成”的原型
《英雄儿女》的历史背景是抗美援朝时期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一生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恶仗”的志愿军十五军军长秦基伟说过,“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在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涌现出一大批惊天地、泣鬼神的视死如归的战斗英雄。秦基伟写道:邱少云、黄继光、孙占元等人的壮举,不仅使敌魂惊魄动,就是在我军战史上,这样的行为也不多见。第十五军所编撰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也有这样的描述:“上甘岭战役中, 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舍身炸敌地堡, 堵敌枪眼等, 成为普遍现象。”
既然是“普遍现象”,那么,在志愿军中,“王成”式的英雄也就太多,太多。电影《英雄儿女》的朗诵诗中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有千千万万个王成”。诚哉斯言!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三
1951年3月,杨春增所在的志愿军第12军35师104团,奉命由长甸河口入朝参战。一踏上朝鲜的国土,映入他眼帘的到处是一片废墟。村庄里的房屋在燃烧,老人、妇女和孩子在哭泣……,此情此景使杨春增和战友们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马上就投入战斗,替朝鲜父老兄弟姐妹报仇!在此后的战斗中,杨春增在战场上屡建战功。
1952年8月,在金城前线的防御作战中,杨春增所在连接受了攻占541高地的任务。
541高地地势险要,是敌人重点防御的阵地,也是敌525主阵地的一道屏障,由南朝鲜军首都师26团3营10连一个排防守。如攻下541高地,不仅能制止敌人对我军的袭扰,同时可以构成对敌525主阵地的威胁,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控制该阵地东侧一条由南向北的公路,以切断敌人的运输线。
8月5日清晨,杨春增和40多名战友在连长的率领下开始向541高地秘密接近,天亮前到达了预定地点潜伏下来,等待黄昏时发起攻击。
晚7时,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开始对541高地发起攻击。但是由于我军炮火未能有效地摧毁敌人工事,致使攻击分队被压在两道铁丝网之间不能前进。于是连长命令“机枪火力掩护!”,并命令杨春增带领8班从左侧山洼迂回到敌后占领高地。杨春增和战友们在攻击分队的配合下,迅速占领了541高地,并消灭守敌一个班。
可是没过多久,敌人便开始对541高地进行疯狂反扑,上千发炮弹在阵地上爆炸,使阵地大多数工事被炸毁。为守住阵地,杨春增带领8班战士在敌人停止炮击后迅速构筑工事,并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
敌人采取偷袭的战术被杨春增识破,并一举全歼了敌人一个班。敌人见偷袭不成又采取强攻,用大炮轰、飞机炸,但仍不能夺回541高地。于是敌人又采取继续增兵策略,并不断向541高地倾泻大量的炮弹。此时,我军的伤亡也较大,弹药已消耗殆尽。增援分队因敌炮火拦阻,一时又无法上来,阵地上的形势十分危急。杨春增望着牺牲的战友,对阵地上只剩下一名的通信员牟元礼说:“小牟,战友们为坚守阵地英勇牺牲了,增援分队一时还上不来,敌人也绝不会善罢甘休的。我们一定要坚决守住阵地,多杀敌人,誓与阵地共存亡。”随后让小牟去观察敌人的情况,他则趁机掩埋战友们的遗体。不一会,敌人的反扑又开始了。成群的敌人嚎叫着涌向阵地。杨春增用平静的语调使用步话机向我军炮兵指示射击目标,我们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似的,发发击中目标,敌人的反扑又被打退了。
杨春增和通信员利用这个时机,搜集了整个阵地上的弹药,除了4枚手榴弹和1枚手雷外,阵地上没有其它弹药了。在阵地上多留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想到这,杨春增对牟元礼说:“趁敌人没有行动,炮击还没有开始,你赶快从左边那条小路下去,把高地上的情况报告给连长!”小牟明白,副排长在生死关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考虑的却别人的安危。便坚定地说:“副排长,我决不离开你,要死咱们一块死。”
杨春增看着憨厚而又倔强的牟元礼,语重心长地说:“不要犯傻了,赶快回去,转告连长马上派部队增援,这里只要有我杨春增在,阵地就绝不会丢!”说着一把将小牟推出了战壕。在杨春增的掩护下,牟元礼含泪离开了541高地。阵地上只剩下杨春增一个人了。此时,敌人继续在增兵,猛烈的炮火仍然封锁着突击分队的道路。
几分钟后,敌人的进攻又开始了。首先是猛烈炮击,一发炮弹落在杨春增的身边,将步话机炸成了两半。从此,他完全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炮击之后,敌人在机枪火力掩护下,兵分两路向阵地扑来。在占领一、二道战壕后,见541高地上没有动静,便嚎叫着向主阵地接近。就在敌人放胆冲向山顶时,杨春增突然跃起,甩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第一枚手榴弹,接着又甩出了第二、第三和最后一枚手榴弹,消灭了20多名敌人。敌指挥官见阵地上只有杨春增一人,举着枪,逼着后退的敌人继续向上冲。杨春增沉着地抽出别在腰间的手雷,握在手中,做好了与敌同归于尽的准备。敌人越来越近,20米、15米、10米、5米,杨春增毅然拔掉了手雷的保险针,一个箭步冲向敌群,随着一声巨响,杨春增与敌人同归于尽。
杨春增以他的英雄行为实现了他“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的誓言。
为了表彰杨春增的光辉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和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记一等功。1952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杨春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篇四
"中国兵这样多,这样顽强地反复进攻的事从未见过。"
"他们冒着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
"对这场战斗(长津湖地区进攻战斗),我的感觉是强烈的,因为我失去了所有的战友。我们伤亡惨重。我从未见过像这样的战斗。我曾经在二战中,遇到过德军最后一次大反攻,但也不似长津湖之战这样激烈。那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多年后,美国步兵第七师第五十七炮兵营营长卡罗·D·曾顿斯中校如是说。
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地区,美军指挥官们意识到他们遇上了"极其强硬的对手"。战后多年,陆战一师作战处的鲍泽上校还心有余悸地说:"幸亏中国人没有足够的后勤支援和通信设备,否则陆战一师决不会逃离长津湖……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噩梦。陆战一师不过是侥幸生还。"
——美军官兵的战时回忆
2020抗美援朝70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篇五
洪学智将军回忆长津湖作战
东线是此次战役的一个独立方向。
第一次战役后,东线美军的第10军上来了。这时我们的力量就显得不够了,只顾西线还感到力量不够。所以我们就向毛主席和军委建议,让9兵团迅速入朝,他们不来,光靠42军那两个师放在东线,力量不足。美10军朝着江界这个方向攻来,想插我们的后路,占领惠山和图们江。他们要是一下子插到江界,就把我们后路插断了,我们就不好办了。所以让9兵团迅速入朝。
该兵团先来了20军和27军,是第一梯队,26军是第二梯队。司令员是宋时轮,政委是郭化若(以后郭调北京,宋时轮兼政委),副司令员陶勇,参谋长覃健,政治部主任谢有法。他们一入朝,就让他们赶到东线。当时正值严冬,9兵团是华东部队,没遇见过这个气候呀,特别是他们又在长白山下面,又来了寒流,更冷呀!9兵团的部队在这种困难情况下,是很能吃苦的,在鸭绿江边下了火车,没有停,就往长津湖那边开。两个军,一个是从揖安过江,沿图们江从正面往前开,一个是从江界这边翻过山到下碣隅里那边去。
本来,志司要他们25日与西线同时发动进攻。宋时轮请示彭总说:25日发动不了,要求推迟两天。彭总考虑到虽然是一个战役,但它是个独立方向,迟两天也没关系,就同意了。这样,东线是27日夜发起进攻。
11月底,长白山下了大雪,气温降到摄氏零下30多度,入朝后,他们有的穿上棉衣了,有的还没穿上,有的棉帽都戴上了,有的还没戴上,就迅速往前线开进。20、27、26军都是3野的主力部队,战斗力都很强。
美国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也没想到我们9兵团来得这么快。他的部队到寒带搞登陆作战,往山里钻,也不敢钻得太快了,他是机械化,钻得太快了,怕被断了后路,撤不回去。阿尔蒙德在东线也比较谨慎。
11月27日夜,东线9兵团的27军、20军分别向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社仓里等地区的美第10军各部发起进攻。
经过一夜激战,至28日,我军将敌人分割,包围于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等几个孤立地区,造成了各个歼敌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敌人四周用坦克围着,我们只有步枪、手榴弹,火力弱,使不上劲,另外,也缺乏防冻经验,非战斗减员及其严重。
9兵团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连续奋战数日,消灭了美陆战第1师1个团大部和伪首都师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