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5 发布

历史(心得)之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 高一年级,中国近代现代史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论文之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 高一年级,中国近代现代史 ‎ 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 高一年级,中国近代现代史1987年,邓小平指出:“用历史教育青年,……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这门科学却因没有太多直接的效益而逐步淡出人们的关注。社会认识普遍不高,学生家长理解有偏颇,历史甚至被烙上“无用”二字印,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确认识历史的地位和功能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著名历史教科书专家苏寿桐先生在论及历史功能和国情教育时说:历史的功能,首先在于它对道德教育的作用;其次它还有资政功能,认识社会发展的功能,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加深涵养的功能等,对于国民素质有极大作用。实际上也正是国家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所突出强调的一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并接受“历史功能”‎ 这个概念,接下来一步就是实践,落实。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过去性。要学生去认识,理解那些距离他们生活非常遥远的知识,只靠文字和语言,往往不易理解或感到枯燥,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校历史教学活动,严格说来包括课堂历史教学活动和课外历史教学活动两大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辅相成。而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被用来填鸭式的讲授,师生交流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少,课外的历史活动更是少之又少。那么作为高中历史教师的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课堂教学,其次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在课外花一点工夫,本文既以高一学年为例,谈谈自己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看法。高一年级所开设的历史课程为《中国近代现代史》,从1840年到今天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既有国人屈辱求生却奋斗不息的血泪史,又有前进中不免曲折,微笑中透出艰辛的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心的最好教材。一.应用多媒体视听教材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将历史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再现于课堂,形象生动,抽象的历史概念被具体化,直接的感官刺激易于学生接受认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那么哪些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呢?适合使用历史视听教材的,一般说来是教科书中重点内容的重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如教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被史学界认为是中日大型战争之一,但是它毕竟离我们的生活已经有110年,学生在情感上难以产生认同感。所以应用多媒体视听教材可以缩小学生与历史的差距,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这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用投影打出一些历史人物的肖像,使学生感觉到这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书上的一个简单的名字。在讲授战争过程时,可以将抽象的地理概念——‎ 战争路线用图表示出来,这样的战争过程展示既生动又清晰。再比如讲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在要求学生理解三大战役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时,还要求学生理解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三大战役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三章第三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有一张表格,列举出三大战役人民群众献出的民工,担架,牲畜,粮食等具体数字。虽然很详细,但是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如果播放记录影片的片段,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行进中浩浩荡荡的人民,推着担架或大车,……还可以亲眼看见翻身农民欢天喜地的样子,听着雄壮而欢快的音乐,学生很自然地获得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知识。二.利用乡土史教材乡土史就是记述家乡发展过程的历史。中学历史课讲的都是过去的大事情,对于经验阅历都不够的中学生来说,总有一种难以逾越的距离感。对学生来说,最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乡土史讲的就是发生在家乡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把发生在家乡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利用从自己家乡走出的伟人英雄的事迹鼓舞学生。比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这一节内容时,课本内容的最后列出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作为淮安人,我们可以特别提一个关天培,他在1841年广州虎门一战中壮烈牺牲,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身为他的家乡人,学生对他可能更有认同感,对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再如对于中国自五四运动以来,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中国。而淮安这片热土上又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周恩来,他在中国的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淮安中学的班级里都有醒目的标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正是周恩来在青年时期的志气之言,即使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时期,这句话仍然能激励我们不断前进。应该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座右铭。周恩来的许多光辉事迹,如和平解决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第一次亚非拉会议中“求同存异”的呼唤,在文革中的积极作用等等,无一不能让我们有深深的折服感。在讲教科书内容的同时,补充一定的乡土材料,或是能贴近生活,拉近历史和生活的距离,拉近历史人物和我们的距离,特别是对本地有贡献的历史人物和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宏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心怀祖国,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教育。三.吸取生活和家庭史料我们通常所指的历史是一种大范畴的概念,涉及的事件都是对于国家,人类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大事。所论及的人物都是一些对国家社会人民有重要影响的个人。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都是由千千万万的家庭历史组成的。以21世纪为例,处在这样一个新世纪的中学生被称为“在糖水中泡大的一代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优越,对于历史书中描述的关于旧中国的情况难以理解,对于旧社会中国人民艰辛的生活无法想象并产生深刻同情,不吃辛苦,怎知甘甜?由于没有经历过艰辛岁月,他们对现在的幸福生活也无法深刻感受,无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的真理,无法理解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和伟大……学习历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和书本,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长辈是最好的老师,比如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内容那么丰富,绝不是两本书可以讲的完。而相对于书本的内容和理论,一些长辈动心动情的回忆和各种各样活生生的例子更能打动孩子的心。21世纪的中学生的祖辈大多是从旧社会走来的,对旧社会有深切体会。而他们的父辈的成长大多是伴随着新中国曲折前进的步伐。可以鼓励学生和长辈进行交流,自己动笔写写自己家庭的历史,并将这样的课外历史活动和课堂历史学习合二为一,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讨论,并能结合书本知识互相印证,加深对于书本的理解。如有的学生的祖辈就参加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争取国内解放的战斗;再如大多数学生的祖辈对旧社会的苦难生活有无法磨却的记忆,可以进行忆苦思甜的现实教育。而大多数学生父母对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改变肯定深刻感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只花了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历程。虽然其中有曲折,但成绩是占主导的。通过亲身教育,可以培养小孩的爱国主义,建立一种民族自豪感。    ‎ ‎ 四.紧密联系现实,历史结合政治国家教育部曾公布过一次对中学生的调查情况,学生普遍认为历史是几门课程中最没有实际用途的课程。学生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历史讲的都是过去的事情,和现实的联系不多。而比较我们国家的中学历史课本和其他国家的历史课本,我们的历史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问题,过度的偏重对于过去知识的回忆,忽略了联系现实。2004年第10期《读者》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对中日的历史教学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分析。日本有这样的一道历史题目:中国和日本在19和20世纪分别发生了两次世界性的战争,一次是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一次是1937年—1945年的侵华战争。这两场战争对于中国和日本的影响非常大……那么请你分析现在中国和日本的情况,你认为中国和日本还会发生战争吗?如果发生,会在哪一年?而我们中国的历史题目通常是这样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总是局限在历史的限制中,而不能紧密联系现实。同时高中的历史学习应该结合政治,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唯物辨证主义的思维。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历史使人聪明。通过历史的学习,掌握一种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助于人文素质的提高。学习历史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对于一种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中国近代现代史是进行这种教育的绝佳途径之一,我们可以好好利用,上实历史课,上活历史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