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优化教学环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摘 要】: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一言堂的时代了,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自主地进行探索,是目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主动探索空间的创设、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课堂习惯的养成等五个方面的阐述,尝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学生、主动参与、兴趣、能力
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想使学生学得好,必然得想办法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过来。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呢?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运用情感,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情感色彩和毫无情绪反映的纯粹的认识活动是不存在的。学习是学生认知客观世界的一种过程,同时也是伴随情感的过程。充满情感的教学,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有效地促进学习、思考、探索,乐于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但是这种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情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它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和学生融为一体,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例如学困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表达不清,老师这时不应简单粗暴的说声:“坐下!”而是应该耐心鼓励他说:“别紧张,再想一想”,或“没关系,请坐下注意听。”当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有创新时,教师就应竖起大拇指说:“太好了”,“你真行”,“你真棒”等。通过老师和谐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师生之间的情感得以交流,进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乐于参加教师的教学活动。新的教学理念更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旧架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应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的前提。
二、唤起自主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好数学的动机。例如,在讲解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时,介绍历史上关于高斯解答l+2+3+…+100=?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讲解勾股定理时,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在数学世界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同时也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去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向数学知识领域迈进;在讲解正方形一课时,为了要得到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我让学生思考如下三个问题:1、矩形、菱形是通过平行四边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2、我们是怎样得到矩形和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3、想一想: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之间是否有联系呢?有这样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指向,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从而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创设主动探索空间,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全程积极、有效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例如,在进行例题教学时,教师不急着讲这道题如何去做,从何处入手,跟本节课的那些知识点有关联等,而是先让全体学生去思考,然后请学生讲讲解题思路及要解这道题要用到哪些知识等,这位同学讲了也可以请其他同学讲讲,看看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去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也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板演,然后请其他同学给予评价,若有做不对的地方可让其他同学来纠正,让学生也来当一回老师;若碰到学生解题确实有困难时,教师可适当提示,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上来了。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搞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例如:学生在学习 §2.5有理数的乘方(一)时,请同学们观察
(1) 102,103,104,105; (2) (-10)2,(-10)3,(-10)4,(-10)5;
(3) (0.1)2,(0.1)3,(0.1)4,(0.1)5; (4) (-0.1)2,(-0.1)3,(-0.1)4,(-0.1)5,的计算结果,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小组合作解决。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情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解答出来。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这样,便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气氛。
再次,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忧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忧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主的主体地位,促进学主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四、着力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例如:学生学会一个内容后,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相互交流,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个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五、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就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他们的伙伴、朋友一起切磋、探究其中的问题,即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民主、有序的交流。在课前,教师应先先设计对哪些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由于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学生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若能组织学生集体作分组讨论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2.5有理数的乘方(一)这一课,我提出三个问题给予导读导议:(1)我引入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平民为国家立了大功,国王问那个平民你要什么奖励?平民说:“我只要在你的棋盘(国际象棋棋盘)上的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第四格放8粒米(这样下一格所放的米是前一格的1倍)……直到第64格。”这个国王就笑这个平民说:“你只要这么点的奖赏吗?”可是后来,国王却拿不出奖赏给那个立功的平民。同学们这是为什么?(2)你发现有什么规律?(3)如何表示更简单?根据反馈,学生都感到轻松,非常的感兴趣的开展小组讨论解决了前两个问题,但对第(3)个问题学生感到陌生,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全班上提出问题,针对要害给予点拨,让全班学生再思再议,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
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地位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分享理解,是生命的活动,专业所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革故鼎新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内因,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师生共同创造的场所。努力摒弃“教师唱主角”的课,“见书不见人”的课,“中评不中用”的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参考文献:
1、刘晓明主编,《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2、王锭成主编,《教育社会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6。
3、张丽晨主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