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阅读悟情有捷径,惟抓“关键”迎刃来
杨柳中学 郁碧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上一种对话教学: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情感和理智的交融与同构。如何去实现这种有效的对话呢?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人文内涵的挖掘、对有价值话题的预设、语言的品味和有效对话平台的搭建来实现这一教学的目的,其中对语言的品味是贯穿整个课堂的活动。
文章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了解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因此,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可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感知是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告诉我们书要多读。一篇文章只有在学生充分朗读,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后才能去领悟思想感情。通读要求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字正句通,要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基本情感。
通读方式可多种多样,自读,集体读、示范读、领读、跳读等,不要怕花时间。
通读要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如一读找疑难,二读解疑难,三读提疑难。即第一遍读要划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句。第二遍读时要通过查、询、问等方式解决第一读中划出来的疑难。三读要提出新的疑难。如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经过是什么,通过这些记叙,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等。找出这些疑难是为下文悟情作基础。
二、巧抓“关键”是前提。
一篇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就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教给学生抓重点词句的方法。
1、找出表现文章中心或主旨的词句。很多课文往往会有蕴含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通常把这类句子叫做“中心句”。分析理解这些句子,有助于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整体感知。如《行道树》这一课的中心句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句中“神圣”“痛苦”“深沉”是关键词,抓住关键词理解关键句,抓住关键句再理解全文,这样文章情感的感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2、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我们在阅读文章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如鲁迅的〈孔乙己〉中文末的“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句。抓住这一句中的“大约”与“的确”之间的矛盾就很容易分析出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3、找出有特殊作用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这些特殊句往往是起到总结,引领的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写闻一多作为学者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文章最后用“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作总结,抓住这三个句子就能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和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4、找出学生感受最深的词句。可用提问的方式一步步深入,如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为什么?在设问答问中解决问题,理解课文。
三、理解“关键”是核心。
抓住了关键词句后重要的是理解这些关键词句,理解了关键词句才有助于理解课文。 那么如何理解关键词句?
1、联系人物形象理解重点词句。如《孔乙己》中“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有什么妙处。联系孔乙己的贫困潦倒、死爱面子的形象不难分析出“排”的妙处:揭示了孔乙己拮据而穷酸的本相,炫耀而得意的心理。再追根溯源了解作者揭示孔乙己这一本相的目的是什么,从何深挖文章主旨。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如《行道树》中“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联上下文先理解“什么的事业是神圣的”,再理解“神圣的事业痛苦在哪里”?最后理解“这种痛苦为什么又是深沉的”。这样一环扣一环,学生在读、找、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如《谈生命》中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尚不美丽?”,理解这一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你成长过程中经历过哪些痛苦与快乐?痛苦给你带来了什么?快乐又给你带来了什么?这些痛苦和快乐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巧作过渡,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这句话里包含的深刻哲理。
4、抓表现手法和修辞理解重点词句。找出重点词句中的表现出手法、修辞方法分析其作用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及在文章中的作用。如借景抒情借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托物言志,托什么物言了什么志;用什么来象征了什么;用比喻表现了什么;用拟人表现了什么等。
5、抓住写作背景理解重点词句。如《紫藤萝瀑布》中“在这淡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一句的理解就需要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曾经历过“文化大革命”
,那时的社会黑暗,文化颠倒,有的人活着比死还难受。看着紫藤萝的飘落,消失在眼前,而现在又在自己眼前出现,就像是曾经黑暗的社会,挣脱黑暗,向往光明那样,继续繁荣下去,使作者不觉加快了脚步,高兴地走着自己的人生的道路。
四、品读“关键”是关键。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作了理解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与课文内容相通的情感,就有与作者心灵沟通的需要,这需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而文中的重点词句就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进行品赏后进行个性化的读,就能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陶冶情感。
这一环节的读,我们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读,不能用教师的“情”代替学生的“情”,不能用教师的“悟”去代替学生的“悟”。可采用“读中悟情”、“评读促情”的办法进行,在读中品悟文中包含的深情,悟情之后自觉地纠正不正确的读法。
五、积累“关键”来深化。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厚积而博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等名言警句无疑都强调了积累的重要性。学生在理解、感悟文中的精彩句段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比系统的分析讲解更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吸收,发展语感,更进一步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读能启思,深思后必有果”
,抓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