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5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浅议个性化阅读中开拓学生创造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课程倡导下的个性化阅读,是凸显学生个性的张扬、生命活力的释放,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的教学,在如今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普及。但是,如何让它不仅仅流于形式,也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种“时尚”,而是通过它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精到的思考和真正的情感熏陶,时刻让学生在对自己进行审视和调整,以至于培养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对此,我在阅读实践中作了以下尝试,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火花。
一、 在阅读提问中放飞
古语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的阅读教学为了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体会,所以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要求学生阅读文本,从全班读到小组读,到男女生读,到分角色读,再到全班读,最后以一句“大家都读得很不错!”结束全篇。莫不是我们的学生真能在这样的“读”中读出点什么?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许多教师奉行“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接触文本之前就设置好一系列问题,把学生直接引入正题,进行预设的规范化教学。如“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很好?哪些字词用得很好?哪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往往费尽心思,在文本中一次又一次地寻找老师所需要的答案。这样的课,会在老师的预设下画下完美的句号。但是,一番寻思,我们不免发现我们的学生失去了许多自我思考的机会。而正是我们在无意中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只能徘徊于其中。正是我们让他们在欣赏文本时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使他们想象的翅膀无法飞翔,思想的野马不能驰骋,桎梏了学生的视界。
阅读本是一种自由和愉悦的体会,只有当学生在自由和愉悦的状态下,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古语曰:“情动而辞发”,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情于文本,再提出一些需要学生潜心体会的问题,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入。我在教学浙教版《李时珍》一课时,在文章的情感体验上化了大量的力气,尤其是李时珍为了服务于人民、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历尽千心万苦去采取药材这一段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上折服于李时珍那种崇高的品质。于是,在课文最后一小结的朗读后,我强调了“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终于编写出《本草纲目》”,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对‘终于’有什么理解?”一番沉寂之后,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我从终于两字感受到李时珍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希望。”有的说:“我从终于中看到了李时珍为了理想而勇敢地追求。”有的说:
“终于两字让我看到了李时珍经历的无数艰难。”有的说:“终于两字让我体会到坚持不懈的力量。”……至此,文章的主题已水到渠成。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实践是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与融通。因此,教师不必从自己的阅读期待出发提出预先精心设计的“问题圈套”,而是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待学生有感而发后再提出问题,或有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到文本中去探寻。这样的提问,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无限的创造力。
二、在阅读留白中提升
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在阅读活动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填充。读者必须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密码,这也就是发掘意义的过程。读者在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再一次创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找知识生成和扩展的空白,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创造潜能。我们可以利用文本所留出的“空白”,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
如在教学浙教版《找骆驼》一课时,老人与商人之间有这样一则对话: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商人的语气是一次比一次急切,一次比一次兴奋,但是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呢?我在商人回答的三句话前都加上了“商人 地说”,学生借助这个文本空白,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在创造性地填补中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点。
因此,通过文本中的“空白”,不仅有效地掌握知识,实现知识迁移,也培育了学生的创造力。当然,这里也应该要注意,“空白”的填补必须要“以原文为基础,变成充满个性色彩的东西,而不能脱离文本进行无中生有的创造。
三、在阅读评价中发展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于是乎”说的真好!你真棒!真的很棒!……“等评价语充盈我们的课堂,教师惟恐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地送之表扬语。虽然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和激励性往往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十分高涨,但一味地积极评价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
那么,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需要怎样的评价语呢?怎样的评价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呢?
首先,评价需要真诚的激励。《语文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不要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时送上”回答真精彩!“”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真了不起!“”你的表现很出色,老师很欣赏你。“等,就会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快乐。当然,这样的激励应当是真诚而亲切的,是发自肺腑的,才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发挥更大的创造性。
其次,评价需要客观。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并不仅靠赞扬就能保护和维系,还应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评价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体验和大胆陈述的同时,通过对学生意见的恰当回应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并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意见进行反思并调整。如在一次调研课中,一老师教学《刘胡兰》,在朗读”由于叛徒的出卖,年轻的共产党员刘胡兰被捕了,关在一座庙里。“经过同学的体会之后,都认为要读出对敌人的仇恨。此间,一同学读得并不好,教师评价:”你比较内向,把仇恨放在心里,有没有同学想把仇恨发泄出来的?“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很好的调整自己,起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这样的评价能让学生及时进行思维的再反思,在冷静中思考更多的问题。
因次,在阅读教学中,评价需要激励,也需要客观,如果离开了”客观评价“,”鼓励赞赏“
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因为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光彩耀眼,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中才显得更有魅力。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充分激活,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
总之,个性化阅读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作为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发挥学生最大的创造力。在明朗的蓝天下,让我们的学生放飞灵感,放飞想象,犹如一群群快乐的小鸟自由翱翔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