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生物论文之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长阳一中 黄家国 邹玉蓉
当前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既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也要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综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形成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有效的教学流程。
在生物课堂教学的设计上,如何体现着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展现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笔者在教学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创造性的优化课堂教学的立体空间。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近年来的基础教育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需求,以开发学生的潜能为目的,促进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尤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以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参与学习。
1、创设案例情境。著名教育家劳论斯认为:“
案例是对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可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的工具。”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下发案例资料和创设案例情境,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析、阅读,也可以让学生随着科学家的思维去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由于案例贴近现实生活,可读性、趣味性较强,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很快进入情境,理解掌握案例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很容易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案例所展示的背景材料整合起来,通过思考、分析和推理,从个体的角度去形成初步的结论。在此过程中获得乐趣、自信及终生学习的方法。
如在讲述“基因”知识时,可讲述以下背景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资料1:1989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的将哺乳动物生长素基因导入鲫鱼的受精卵中,成功的培育出生长速度快、体形大的转基因鲫鱼。
资料2:1995年,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出成本低、减少环境污染的抗虫棉新品系。
资料3:人体的细胞核内有46条染色体,研究统计发现,每个体细胞中约有4万个左右的基因,共约30亿个碱基对。
学业生主动探究以下问题:(1)什么是基因?基因与DNA有什么关系?(2)基因是如何表达并控制生物性状的?学生理解后再组织学生对案例情境进行讨论和解释。
2、创设问题情境
面对知识指数的增长、面对众多的信息源、面对视野开阔的学生,任何人都不能保证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学术权威。尤其生命科学本身是开放的,也是发展的。生物课堂上,在培养学生理解科学、尊重科学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因此,课堂教学应有一种民主、和谐、开放、合作的课堂气氛,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在“染色体的精提取与鉴定”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针对每一个步骤提出几个为什么,再让其他同学说出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想法。结果学生提的问题很有新意,解答也很成功。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学习,其中交融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碰撞。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的信息源,也不是课堂上绝对的权威。教学中注重了信息的多项交流和互动,体现了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民主的师生关系。
3、创设直观情境
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利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视听能力、兴趣特点等相吻合的多媒体课件,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优化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二、创设研究探索的氛围,把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放在首位
当前生物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将生物学科置身于科学教育的大框架下,即生物科学教育是整体科学教育的一部分,他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以利于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终生学习的需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着力体现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很多知识都不是靠老师的讲述,而是由学生自己观察、实验、发现、总结、探索得来的。
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中,重在能否给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验以及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以及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始终贯穿着探究的思想。
如“DNA分子的结构”的教学中,利用模拟教具,自己动手制作,粘贴,在实践中总结发现DNA的结构特点。学生置身于科学研究的氛围,体味着发现和创造的乐趣。就教学目标而言,学生除了获取一些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演以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懂得了与人合作、参与、汲取不同意见作决策的能力以及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去评价、处理和解决个人和社会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懂得科学更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领悟到科学研究的魅力,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收获,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科学与技术、社会相互关联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突出“开放式”
教育理念,缩短生物科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距离
生物科学较其他学科而言,更接近于人类认识和生产的实际。生物学科是与人类生活、生产实践、社会发展有着广泛而密切联系的学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小至人的生长发育、饮食卫生、健康保健、大至发展经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都是生物学所研究的问题,这些既是教学的资料、题材、源泉,也是教学的目的、出发点和归宿。
作为生物学教师,平常应注意关注并积累生命科学的最新动态,以此拓宽知识面,保持信息渠道的畅通,进一步改变知识结构。如结合“如何处理海上油轮泄漏事故”的生态实例,告之学生美国推出一种“超级细菌”,能在几个小时内除解海面浮油。用微生物处理垃圾,成本不到传统焚烧手段的1/10。这些社会知识的渗入,不仅向学业生介绍了当前申明科学的前沿领域,让学生触摸了社会的脉博,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事例中生命科学可以改变人类生活,人类只有关爱大自然,才能关爱自身。
如在设计“生物与环境”时,结合当地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的家园,设计“为了让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得更好,你该怎么做?”的问题,让学生又回到现实中,从我做起,潜移默化地培养爱护生态资料的生态道德观。
四、注重人文知识的有机渗透,体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
人文知识不能只靠人文学科向学生传递某些人文知识和技能,而应采取广泛的学科渗透、熏陶、体验和积累。生物学科的人文素材十分丰富,生物学所包含的人文价值是厚重的。如科学精神的教育内容,对进化论的思想和生命起源的思索、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更是丰富的美育资料。我们所培养的是对生命科学有所感悟和了解的人,学生从生物课上学到了科学的方法和知识,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关心、学会了审美、学会了怀疑,也学会了创造;他对生命的问题不仅能够从生物学的角度进行合理的解答,而且从哲学的层面上进行思索。这种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相统一的人才是教育所应达到的宗旨。
在课堂上利用音乐、画面的适当穿插可以让学生整个身心得到放松,也得到美的熏陶;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激发了想象力,抒发着热爱生命的情感。达到“以美益智、以美育人”的目的。
总之,在我们的课堂教育设计中,要更多的闪现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以新的视野、新的思维、新的教育技术、具备新的教学能力,迎接新的课程改革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