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12 KB
  • 2021-04-25 发布

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考察心得3篇与杜绝餐饮浪费心得体会3篇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考察心得3篇与杜绝餐饮浪费心得体会3篇 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考察心得3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时,看到了庄台街道整洁、村民生活井然有序,习近平感慨地说:“我们中华民族在和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斗了几千年,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个斗不是跟老天爷作对,是人与自然要更加和谐,要顺随自然规律,更能够摸得到自然规律。同时我们需要培养强大的抗御灾害能力。”笔者认为,这样的“战斗力”不仅需要用来面对和处理自然灾害,更需要我们普通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发挥。‎ 提高“战斗力”,首先要武装“头脑”。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可见知识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如果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能注重学习,这对我们党的队伍建设将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我们党员干部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对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条例应该熟记于心,并有清醒的认识。如今我们的学习渠道较以前拓宽了很多,通过手机就能了解到最新的政策以及新闻,这应该成为我们广大党员武装“头脑”的日常。只有装满知识的“头脑”才能让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慌张、碰到疑难有办法、去除老旧提创新。‎ 提高“战斗力”,其次要灵活“四肢”。手脚要灵活,关键在锻炼。锻炼实则就是要多动、多做。党员干部想要有一双灵巧的手脚,就应该到基层中进行“锻炼”,通过听民声、办实事,到人民群众中进行自我锻炼,并且不能怕脏怕累,要撸起袖子干。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深入基层,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走走、勤跑跑应该成为党员干部的常态,通过“走基层”“跑民生”练出灵活“四肢”,为群众提供一双暖心的手和踏实的脚,让群众看到希望、坚定信心。‎ 提高“战斗力”,最后要坚强“体魄”。“头脑”和“四肢”要相互配合,才能产生“1+1>2”的效果,造就出坚强的“体魄”。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如果只注重学习不深入基层,那仅仅是学了表面,悟不到内涵;而一头扎进基层但没有知识支撑,遇到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所以我们要将知识的“头脑”和做事的“四肢”一起调动起来,做到有知识有力量。一个坚强的“体魄”才足以支撑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既做到“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做好中国梦的“追梦人”。‎ ‎【篇二】‎ ‎“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受灾企业复工复产”“要深刻把握发展的阶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安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大家表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奋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立新功。‎ 今年6月以来,我国江南、华南、西南暴雨明显增多,多地发生洪涝地质灾害,一些地区汛情严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汛情,各地领导干部第一时间深入一线落实灾情部署,危急时刻人民子弟兵火速紧急驰援,志愿者队伍们齐心筑起抗洪救灾“爱心堤”……在各方努力下,全国汛情趋于稳定,时间上也已逐步走出“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时期。但据专家预计,全国的主汛期将延续到9月底,下阶段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很大,防汛工作须臾不能放松,尤其不可产生“一退了之”的侥幸想法。‎ 水位退了,但警戒之心不能退。随着各地各大水体水位全线回落,各地防汛应急响应等级也随之调低,但雨情水情变幻莫测,绷紧的弦不能放松,此时要继续紧盯堤防,确保完全安全度汛。同时更须及时总结作战经验,结合历史抢险救灾纪实,尽快制定完善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应急响应机制。要及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居民楼、变电站、交通点等受洪涝影响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点位,对可能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山体、陡坡进行24小时监控,坚决预防发生次生灾害。组织对供电、供水、供气等保障城市运转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更专业的知识素养培训,要第一时间向专家学者请教,聚焦研究修复加固水利设施、加强防汛物资储备等方案,科学、快速提升城市防御洪涝能力。‎ 汛情看似过了,但如果不做好提升防汛能力的谋划,下一次仍然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水位退了,各战线的战士们不能“一退了之”,要发扬连续奋战作风,做好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见缝插针全方面织好织密防汛安全网。‎ 洪水过境,最受苦的是老百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力帮助受灾群众,坚持抗洪抢险重建不放松,细致做好各项灾后重建工作。洪涝灾害极易造成农业减产、交通中断、疫病流行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大到城市的清淤消杀、对受损房屋和道路的修缮,小到对一方土地的补种、对一处裂缝的修补,都是帮助人民群众恢复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关键步骤。相较于与洪水搏击,灾后重建同样是一场必须快效率、高质量打赢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努力争取的应当是防灾减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是防洪减灾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从而筑牢一道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钢铁长城。‎ 汛情未完,我们不退。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子弟兵要继续冲锋在前,讲纪律、有信念,继续坚守一线岗位、保持战斗状态、不忘为民初心,继续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下一步的防汛救灾工作,齐心协力抓好恢复重建,在这场防汛为主题的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向全世界展现出无往而不胜的中华儿女精神风貌。‎ ‎【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说道:“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看似简单的话语,却包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人民的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心怀民众的情怀,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为牵挂之人办好三件事。‎ 为牵挂之人办好暖心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新时期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党员干部必须要放下架子、弯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贫困群众家中,与贫困群众唠嗑“拉家常”,用群众的语言和立场与他们促膝谈心,把群众之事当做自家事,挂在嘴里、放在心上,才能切实掌握贫困群众的心声夙愿。切忌在帮扶过程中只是“填填表”“拍拍照”“打打卡”等流于形式的扶贫,这不仅会破坏干群关系,也会让老百姓寒了心。党员干部应该与贫困群众心交心,把贫困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之事当成自家事,用心办好暖心事,才能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更有力度。‎ 为牵挂之人办好勤快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扶贫的过程中亦是如此。党员干部要当好群众的“快嘴”和“快腿”,及时帮助贫困群众解决急事、难事、烦心事,个人力量不能解决的事情也要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并跟进解决。党员干部还须勤下村入户,保持与贫困群众的沟通联系,切忌不能以工作任务繁忙为由拒绝入户帮扶,甚至找人代为入户帮扶。这样不仅无法掌握贫困群众真实的生活状况,也无法拉近与贫困群众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会贻误贫困群众享受国家惠农政策的时机。因此,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干部必须要勤入户、勤沟通、勤办事,用双脚丈量为民情怀,及时为民办好事。‎ 为牵挂之人办好实在事。群众的口碑和村容村貌的改变是检验党员干部扶贫工作成效最直观的表现,也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党员干部是否深入到村、到户、到人,扎实开展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推进扶贫工作的重要保障。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党员干部要想方设法实现村里夜晚“亮起来”、道路“硬起来”、桥梁“架起来”等目标,就要多下“绣花针”功夫,不空喊口号、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正扎根群众,以群众看得见的改变,摸得着、用得上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作为扶贫工作的最终目标,真心实意地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杜绝餐饮浪费心得体会3篇 杜绝餐饮浪费心得体会3篇 ‎【篇一】‎ 我们中华民族素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礼尚往来”是一种传统的民情风俗。新年伊始,请客聚友、吃点喝点,发个红包、送份礼物,可谓是司空见惯。党员干部作为“人情社会”中的一员,不可避免会受到该传统的影响。毋庸置疑的是,现实中,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常常把年节走访视为拉关系、“增感情”的最佳机遇,千方百计地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行拉拢贿赂之实,导致许多贪腐行为,都是在这样的节点中进行的。‎ 培养节约习惯,需要善于发挥宣传教育的重要作用。“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崇尚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政府层面还需加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培养理性、健康的饮食观和消费观,鼓励和表彰节约行为,倡导餐桌上的文明新风。同时也要重视教育层面的作用,如学校加强相关知识与政策的科普。还可通过新媒介、新平台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众,真正做到让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也不再困难。‎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打过比方,人的欲望犹如烈马,必须有理性的骑手来驾驭。党员干部要过一个干干净净的节日,就必须戒除贪欲,做一个“理性的骑手”,要谨记“听人劝,吃饱饭”的老话,不要心存幻想、怀抱侥幸,更不能自作聪明,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傻事、蠢事,因为无论变味的、虚假的“礼尚往来”怎么改头换面、乔装打扮,终究逃不过党纪国法的“精准打击”,逃不过群众监督的“火眼金睛”。只有练好诱惑面前“不动心”的内功、守住“不越轨”的定力,才能远离“贪欲无度,牢狱自筑”的祸端,过一个平平安安、干干净净的节日。‎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抵制餐饮浪费方面做示范、当表率,让勤俭节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根除思想“病灶”。有人说,宴席不高档,是不给客人“面子”;有人说,别人都这样,我们太节约,就显得寒酸;有人说,反正物资供应充足,浪费也是一种消费……在餐饮浪费行为的背后,往往是面子心态、跟风思想、奢靡之风在作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员干部要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于心、付诸于行,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自觉按党章党规办事、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要绷紧艰苦奋斗这根弦,不忘来时路,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努力克服疫情、汛情影响,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用自己的“紧日子”换群众的“好日子”。‎ 扎紧制度“篱笆”。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费之风,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仍有少数干部心存侥幸心理,违规吃喝、大操大办等现象时有发生。这需要以更刚性的制度约束、更严格的制度执行力,为抵制餐饮浪费保驾护航。党政机关要建立完善利剑高悬不敢浪费、预算约束不能浪费、法规昭彰不易浪费的长效机制,管好“钱袋子”,算好“明白账”,做好“加减法”,做厉行节约的模范。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职责,协调引导推动各方形成合力监督,对享乐、奢靡等“四风”问题要盯住不放,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狠刹奢侈浪费之风。‎ 吹响宣传“喇叭”。“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还需加强宣传引导,让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进来,形成抵制餐饮浪费行为的合力。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方式,增强公众对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粮食安全压力大的认识,增强粮食安全危机意识,推动餐饮习惯从“吃剩有余”“顿顿有余”向“杜绝浪费,够吃就好”转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可以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推动餐饮节约理念进家庭、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引导人们践行绿色生活、抵制餐饮浪费。‎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一场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大行动正在全国展开,党员干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理念,率先垂范,带头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特别是餐饮浪费上走在前、作表率,推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在做好“三者”中照见自觉行动。‎ 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引导者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实现了“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但对粮食的安全要始终有危机意识。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必要性、紧迫性,大力宣传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坚决杜绝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践行“文明餐桌”要求,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油等做起,教育引导子女亲属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自觉养成艰苦朴素习惯。时时刻刻提醒、劝导身边人养成良好的文明用餐习惯,广泛传播“爱惜粮食”“健康生活”“科学用餐”等观念,持续推进“光盘行动”进餐厅、进社区、进村镇、进单位、进校园、进家庭,让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观念深入人心,使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社会共识,自觉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引导者。‎ 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先行者 食关乎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能彰显党员干部的人格魅力和良好作风。厉行节俭、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义务和责任。党员干部代表的是党的形象,是一个单位的形象,要自觉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于“制止餐饮浪费”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餐饭,节约每一粒粮,在生活中处处彰显勤俭节约精神,时时倡导“光盘行动”,带头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做群众的标杆和领头羊。要严守纪律规定,坚决杜绝在生活中大肆挥霍,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外出就餐时要文明用餐、节俭用餐,养成一种文明习惯和文明责任,以良好的作风引领社会风尚,自觉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先行者。‎ 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推动者 传承优良传统、倡导制止餐桌上的浪费是构建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要求,餐桌文明是全面素质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直观体现,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科学点餐、理性消费、文明用餐,自觉践行“光盘行动”,无论是在饭店、食堂等公共场所用餐,还是在家中吃饭,要自问每一顿饭能做到“光盘”吗?每一次家庭聚餐“光盘”“打包”了吗?要在反思中杜绝“细水长流”式的浪费,坚决破除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等陋习,切实防止“舌尖上的浪费”。对食物的尊重就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如果每个人都浪费一粒粮,那全中国14亿中国人加起来那是多大的数字?党员干部要坚决杜绝吃饭是个人的私事、与别人关系不大这种错误思想。要积极行动起来,以自身的示范行动带动更多人践行节俭节约新风尚,让更多的人形成有“光盘行动”的意识和习惯,推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自觉做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的推动者。‎ 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开展“光盘行动”,营造节约光荣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小小的餐盘,可以照见党员干部的素质,而无数张餐桌,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懂得珍惜,恰恰是现代消费文明的标志,文明用餐,吃出新风尚、吃出好习惯,会让自己受益终生。党员干部要行动起来,久久为功,坚决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让制止“舌尖上的浪费”成为全社会一种新时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