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梁家河》学习心得3篇
《梁家河》学习心得(1)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最近有幸读了《梁家河》一书,通过阅读习总书记的实干经历,我不由得心生佩服,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吃不饱、穿不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为民办实事的心。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不忘初心、扎根群众、造福群众的巧干实干精神,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当年,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梁家河村历届村 两委 会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乡村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化。习总书记在2015年2月13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的感人细节更使大家深受感动。
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说: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这句话醒目地印在《梁家河》这本书的封面上。这时候,忽然我明白了这一句话的深意。也正如古语所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不是吗?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和逆境,才磨练了青年习近平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
我们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发扬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的艰苦奋斗精神,不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形成拼搏奉献、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梁家河》学习心得(2)
40年的风雨沧桑,曾经和大家一起在梁家河战天斗地的知识青年,如今已成为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总书记。然而,总书记仍然多次回陕北回梁家河考察和看望乡亲们,时刻惦记着家乡的建设和乡亲们的生活,始终将自己看做是黄土地的儿子。在梁家河的老乡们眼里,身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没有丝毫官架子,时时处处将自己与广大普通百姓融为一体,仍然还是那个 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 。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信条,把 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 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
首先,要 能吃苦 。
习近平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作为我们青年一代,要自觉向革命先辈们学习,牢固树立敢吃苦、能吃苦的思想意识,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主动到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学习、锻炼自己。
其次是 干实事 。
年轻的习近平在梁家河便是敢干事、会干事的典范,淤地坝、沼气池、铁业社、甜水井 这一件件惠民工程,留给梁家河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一种精神指引。正是这些经历,奠定了习近平为民做事的信念与担当。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 ,既是习近平对于干实事的生动诠释,也是对我们干部群体最基本的要求。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作风,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三是 好读书 。
习近平在梁家河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告诫自己先从修身开始。不管是上山放羊,还是锄地休息,他都手不释卷,求知若渴,利用7年的时间打下了牢固的知识基础。习近平用亲身经历激励青年一代,条件好了,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走进新时代, 好读书 的方式更多,内容更丰富。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短暂的一生中多干些实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梁家河》学习心得(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读完《梁家河》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孟子的这段名言。
《梁家河》这本书用细腻的文笔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生活,再现了总书记由一名知青成长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历程,为我们提供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
书中多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书中的语句,其中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一步一个脚印,用行动践行了这句话,他和社员群众一道打井、打坝、修公路,带领大家开挖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等,处处体现出 敢吃第一只螃蟹 的智慧和勇气。他克服各种困难,直面问题和矛盾,从15岁来到黄土地时的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黄土地时的坚定自信,每一步都镌刻着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历史印记。书中还提到总书记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接受延安广播电视台《我是延安人》栏目专访,对陕北七年生活的念念不忘和群众情怀,那些吃过的苦,流过的汗,慢慢积淀为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地递交入团、入党申请书,用实际行动逐步赢得了组织和群众对他的信任,并被群众极力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学习《梁家河》,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初心力量、奋斗力量、担当精神、表率精神。
让我最有感触的一点是,即使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仍然坚持读书的习惯。他回忆说: 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
。听说有一个知青有本《浮士德》,习近平总书记跑了30里路去借。他在乡村教师那儿惊喜地发现了《红与黑》、《战争与和平》和明清时代的课本;从退伍军人那里借到了《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他还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事实上,他自己从北京带来的书就不少。比如《十万个为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母亲》等,看完这些书,他并不知足。 一个15岁的白净瘦高个儿带来了满满两棕箱加一皮箱的书 ,这是人们对总书记的最初印象。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经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看,放羊时看,白天抽空看,夜晚在窑洞里借着微弱的煤油灯看。习近平总书记讲过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做了演讲。演讲中,他用《浮士德》中的人物 墨菲斯托 回击西方社会的 中国威胁论,正是这种 脱口而出 。
从来没有救世主,青年习近平的人生巨变归功于他自身的砥砺奋进;梁家河人的幸福也是自我奋斗使然。而我们每个个体,都应该像青年习近平一样,脚踏实地,放远未来,为实现个人的幸福梦而努力。
推荐阅读:
《》
《梁家河》学习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