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其他论文之薄弱学校的发展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巴州区第八中学 鲜 进
社会的最大公平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体现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只有教育均衡发展了,社会才能公平,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择校问题。薄弱学校的存在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短板,是教育公平的最大障碍。因此,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提升薄弱学校的发展水平。薄弱学校发展的制约因素解决了,办学水平提高了,就会让整个社会在起点上实现教育公平,进而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现实社会中家长择校,择的是什么?择的是先进的办学条件、良好的校园环境、优质师资。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未来与希望,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而现实社会中,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较大,根本满足不了家长和社会的需要。高额的择校费就使得很大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不得不选择在薄弱学校就读,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与优质学校差距很大,这就导致家长和社会的极大不满,导致社会不公。
巴州区第八中学是巴州城区唯一的一所举办初中教育的公办学校。学校创建于1975年,原从事成人教育,为缓解城区义务教育就学压力,2008年由农业部门划转教育部门。学校现有教职工51人,学生800余人。虽然学校有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全校教职工的辛勤工作,但学校依然是一所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
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学校办学条件离教育教学要求差距较大。学校占地面积只有6000平方米,校舍面积5000平方米。校园面积小,功能分区不合理,生均教育用地比例失调;环境和校舍比较陈旧,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比较落后,运动场地面积不足,缺少体育基本设施,教学器材配置标准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二是师资力量缺乏。学校虽有教职工50余人,但学科教师不配套,语文、数学教师多,英语、理化生教师严重不足,工勤人员队伍庞大,而音、体、美教师根本就没有专业知识。由于学校转型,原有师资水平相对较低,部分教师知识老化,教法陈旧,教育理念落后,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是生源质量差,流动性大,不稳定。据调查,近三年来,初一新生的小学毕业文化成绩生均总分平均只有120分(三科),最高的只有180分。现有800名学生中85%是进城务工人员、留守、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的文化程度大多是小学及初中水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无力关心学生的学习。学校每一学期学生流动达20%,导致生源不稳定。
四是学校的社会影响不大,教师工作没有成就感。教育部门对学校每年的评估排位,基本都是按照全区初三毕业考试的成绩来进行,没有考虑优质生源学校与薄弱学校的生源差距及教师对提升薄弱学校学生学习成绩作出的努力,导致学校在全区的综合评估中总是排在最后几位,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成绩感。即使学校在某些方面做出了成绩,也得不到社会的肯定。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有关部门对薄弱学校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多,政策无倾斜,师资配备无优质,评估整齐划一。这些都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社会不公平的一面。
统筹城乡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德政之举,还是薄弱学校的福音,更是在薄弱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福音。
要实现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是要抓住机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标准化的学校。我校现处于南池棚户区改造范围,因此要抓住迁建的历史机遇,高标准配齐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彻底解决困扰学校发展的办学条件。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装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板之间的缝隙的大小。通过师资培训,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翻新,能力上历练,素养上拓展,水平上提高,使之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对教师在精神上多给与鼓励,物质上倾斜,打造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敬业和奉献精神,让更多的教师成为优质教师,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问题。
三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学校的招生制度,坚持学生不按照分数选校而按居住区域就近入学,从根本上解决择校和薄弱学校生源问题。
四是改革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把文化考试成绩作为学校评估排位的唯一标准。对薄弱学校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留守家庭学生工作中做出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在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平等享有的教育权益,将薄弱学校纳入扩大受惠范围,关爱留守学生,帮扶更多的特困生,让他们也共享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
总之,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这是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