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5 发布

语文(心得)之阅读教学——开始实现美丽的转身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阅读教学——开始实现美丽的转身 ‎ ‎  下面我就结合《伯牙绝弦》和《数星星的孩子》这两节课例,把我最深的感受与大家一起分享。‎ ‎  第一:教学目标从教会知识开始走向教会学习。‎ ‎  《伯牙绝弦》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来自浙江的执教者罗才军老师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浅出地引导,激情澎湃地范读,打破了一直以来古诗文教学“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背诵默写”的模式化道路,将古文教学发挥到了极至,将古文的艺术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把我们带到了那优美的意境中,令人回味无穷。‎ ‎  ★ 本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比较多,罗老师不是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效果很好。‎ ‎  例1:“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弦绝琴,终身不复鼓。”这句话中的“谓”字本身有多层意思,为了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其在本课的含义,罗老师没有说教,而是把几个解释都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结合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 ‎  例2:“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两句话中都含有“善”,罗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一词多义”。‎ ‎  例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罗老师提问学生:“‎ 念与前面的哪个字是一个意思?”引导学生找到了“志”,并启发学生“念、志”都可以用同一个字来表达--想,从而水到渠成地归纳出本课字词的又一特点--异字同义。理解“之”时,罗老师首先补充伯牙遇知音钟子期前的寂寞与孤独,这样就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他们的“知音之情”。‎ ‎  《数星星的孩子》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老课文,来自安徽的张文花老师巧妙地将低年级的识字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既鲜明地体现了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又真正实现了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巩固字词。‎ ‎  ★关于本课的词语教学,我特别和大家分享几个细节,和大家一道再次领略张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  例1:理解“撒”。‎ ‎  老师:这无数的星星撒在夜空是什么样呢?咱们做一个“撒”的动作。‎ ‎  生:做动作。‎ ‎  师:撒得再多一些。‎ ‎  生:做动作。‎ ‎  师:撒得再远一些。‎ ‎  生:做动作。‎ ‎  感受: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动作演示中,孩子们理解了“撒”的意思,真是妙趣横生。‎ ‎  例2:理解“距离”。‎ ‎  师:这里有一个词,请距离我近的小朋友读。生读。‎ ‎  师:请距离我远的小朋友读。生读。‎ ‎  师:距离我近的小朋友和距离我远的小朋友都读对了,你们真棒!‎ ‎  感受:“距离”一词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张老师就这样通过提示语来引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在判断和朗读中理解词义,真是妙不可言。‎ ‎  例3:学习构词方式。‎ ‎  师:天上的星星是,  生(一组一组的)‎ ‎  师:花园的花儿是,  生(一朵一朵的)‎ ‎  师:树上的叶子是,  生(一片一片的)‎ ‎  师:马路上的车子是,  生(一辆一辆的)‎ ‎  感受:构词方式是一个抽象概念,张老师准确把握年段特点,通过创设孩子们熟悉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模仿着练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它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纲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增强目标意识,要紧扣学段来制定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落实目标。‎ ‎  第二:教学策略从内容分析开始走向读写结合。‎ ‎  以往的语文课堂,不是满堂问,就是满堂讲,语文味的缺失成为语文课堂最大的硬伤。令人欣慰的是,在《伯牙绝弦》和《数星星的孩子》这两节课例中,我们真实地看到了从教课文转向教阅读的美丽转身。‎ ‎  罗才军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可以说是阅读、朗读与美读的完美结合。从读准课题开始,罗老师自始至终以读为基本策略,初读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懂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检测初读效果时,重点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难读的句子,并通过音韵和谐的范读,引领学生过好朗读关;在理解课文环节,罗老师更是通过入情入境的导读提示,让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得到彰显。如:当你读“峨峨兮”的时候,你眼前看到什么?读出你看到的景色!当你读“洋洋兮若江河”时,你想到了与江河有关的哪些词语,读出你的感受。在罗老师生动的语言渲染下,孩子们不仅读出了子期与伯牙的“知音之情”,更读出了伯牙遇知音的快乐、失知音的悲伤。在最后的熟读成诵环节,罗老师通过师生合作读、配乐朗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到结课时,孩子们不仅读准了,读懂了,而且读熟了,读美了。‎ ‎  为了帮助学生体会钟子期与伯牙的知音之情,罗老师是这样引导的:“‎ 假如你是伯牙,你的琴声一直没人听懂,现在,你终于觅到了一个知音,无论你弹奏什么,他都能听懂你的弦外之音,你心里的体会是什么?把它写下来吧!”‎ ‎  罗老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提示语:伯牙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 ‎  在《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古筝乐曲渲染下,孩子们文思敏捷,情感炽热,练笔很是精彩:“善哉,善哉,吾终有知音,吾不用孤也!” “善哉,善哉,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善哉,善哉,此人明我所知,知我所念。”这样的练笔安排,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了钟子期与伯牙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美好感觉,同时又无痕地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文言文创作。‎ ‎  整堂课,罗老师没有纠缠于逐字逐句地分析文章,只是将文章的关键词句拎出来,重点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后美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同步发展。‎ ‎  张文花老师执教的《数星星的孩子》一课,张老师一直都在带着孩子们读词语、读句子、读自然段、读课文、读对话,在读的过程中,还不时渗透读书方法:1、注意停顿,是读好长句子的一种方法。2、课文是由一个一个句子构成的,把每一个句子读好,课文就读通了。‎ ‎  在指导写字环节,张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应,用课件反复演示“睡”的笔顺,为了确保书写效果,张老师指导学生先临摹再仿写,还特意编了一个顺口溜: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鼓励学生把字写好。一看二写三对照 ‎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作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专题讲话,他特别强调:“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  从这两节课,我们不难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高,从朗读训练到默读训练,从精读教学到略读教学,从白话文教学到文言文的教学,都较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层次和坡度。‎ ‎  第三:教学过程从浮华开始走向真实。‎ ‎  课堂是师生、生生真实交往的空间。只有有了真实的课堂,学生才能有真正的成长。以往的不少公开课,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表演、做秀等因素,让人听起来觉得不自然,不真实。‎ ‎  这次赛课,老师与学生只有课前十分钟的见面谈话交流,紧接着就进入正题开始上课。因此,这些课每一堂都是实实在在的阅读课,它让我切实感受到阅读教学的魅力。‎ ‎  张文花老师、罗才军老师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年段,立足于课标,不管是字词教学还是篇章教学,都力求扎实到位,小到读懂一个词,读通一句话,大到理解一段话、感悟整篇文章,都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识字的方法,理解文章的方法,感情朗读的方法,认真观察的方法等等。‎ ‎  而课堂上,两位老师都特别注重营造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听课者都能自由地呼吸。‎ ‎  喜欢这样的老师,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的真实与自然。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之道上,我将努力践行崔峦老师提出的“一个转向、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全方位实现美丽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