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4-25 发布

数学(心得)之让数学课堂在细节中成就精彩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让数学课堂在细节中成就精彩 ‎ ‎  所谓教学细节,即是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过程中的关节点,对教学具有重要推动和连接作用。细节虽小,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也是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是教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品位与追求。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怎样把握教学细节,从而使数学课堂呈现出更多的细节之美呢?‎ ‎  一、“有心栽花花也开”——在预设中把握细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设,就是根据一定的事实材料、经验和理论知识,对自身实践活动进行策划、规划、预测、设计等活动。有效教学呼唤精心预设,要有精彩的课堂,我们必须作精心的预设。说白了预设其实体现了教师与教材的对话,展示了教师与教材编写者思想的交流,可以说预设闪烁着教师智慧的光芒。‎ ‎  1.整合“资源”是把握细节的前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细节的设计缘于教师对教材、学生和教学背景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深挖教材,理解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成竹在胸”。因此细节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之后的自然而巧妙的情景创设。‎ ‎  例如教学《因数和倍数》,教师虽然反复强调寻找一个数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很难准确地找到。预测到这个难点后,张齐华老师在课始就进行了巧妙的孕伏:他首先和学生聊天,问学生通过刚才的介绍了解到了张老师的什么信息?张老师与你们的数学老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的一样的地方?然后就表扬了学生很爱观察,而且顺势说明本节课需要同学们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学好知识。课中,他有根据学生的操作经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在不断地纠错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情境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愉悦了性情,使得数学课堂体现出高效、高享受的效果。‎ ‎  2.凸显“主体”是把握细节的关键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备课实际是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心理反应的准备,根本立足点在于备学生。备学生,既要考虑上课前学生不同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情感取向,更要预测学生在课堂上面临这些细节时学习和心理反应。这是成就精彩课堂的关键点。‎ ‎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周长有了一些生活经验的积累,所以在教学中用电脑出示两个小朋友跑步比赛:小明和小江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跑步,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人都正好跑了一圈。请学生思考:“谁跑得快?”‎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比较谁跑得快就是比较正方形和圆的周长,从而揭示课题。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探究,学习新知。先让学生指一指手中圆形实物或图形的周长(有一元硬币、象棋子、布剪成的圆、画在纸上的圆各一个,另有剪刀、直尺、细绳等);再请学生动手测量圆形实物或图形的周长(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预设学生能用滚动、绕绳等方法测量出一元硬币、象棋子的周长,而测量布剪成的圆有一定困难,也无法直接测量出画的纸上的圆的周长;接着组织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欲望,从学生汇报测量方法与结果的过程中揭示矛盾:“用滚动、绕绳等方法直接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有较大难度,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呢?”;最后请学生通过测量实验,得出如何求出画在纸上圆的周长。整节课,教师充分预设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学习状态,灵活驾驭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二、“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生成中成就细节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因此,面对课堂上生成的一个个细节,要求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用善于、敢于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捕捉每一个思维火花,成就精彩的课堂。‎ ‎  1.让“相机引导”成就细节之美教学细节往往在课堂教学中稍纵即逝,每个细节都可能生成一次精彩,如果你没有把握,那么每一个细节也可以毁灭精彩。作为一线的教师不仅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细节,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细节。这样才不会让精彩悄悄溜走。‎ ‎  前不久在学校的一次公开课上,一位青年教师执教《三角形的面积》。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操作、交流、质疑等环节学会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巩固练习中教师设计了一道题:让学生画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学生很快地画出了“底乘高等于24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如4×6、6×4、8×3、3×8……,这时老师有意无意地多问了一句:“乘积等于24的数还有吗?请你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不一会儿,学生又找出了“2×12、12×2、48×0.5…有无数个”。到此,老师嘎然而止,准备进行下一步教学。其实,也许是这位老师课前没有搞清楚这个题目的练习目的,只是当成学生操作、巩固的一道普通习题,没有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地进行操作。如果这位老师能够洞察到这个题目的意义,顺势引导学生:“底是4厘米高是6厘米的三角形就一个吗?”这时,通过作图不仅让学生发现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而且这样的三角形有无数个。这样不仅仅给学生一次发现拓展的机会,也是给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智慧的一次机会。这时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对于三角形的认识也在操作中得到提升。‎ ‎  2.让“交流互动”点燃细节火花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智慧的火花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而学生的“交流互动”‎ 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途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充分给予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地效果。‎ ‎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在交流总结“什么是百分数?”这一环节时,我先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接着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含义;最后观察并思考所有这些百分数的含义有什么共同之处,帮助学生总结出百分数的意义。虽然学生个体只是举了生活中的实例,但是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了提升。怀海特说过,“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知识,在交流中增殖;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  三、“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评价中提升细节教学评价作为调控、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了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利用好这个催化剂,对各种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灵活调控,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学会知识,更能够产生质疑、探究的兴趣,使得学生的情商和智商获得共同的提高。‎ ‎  1.让“激励评价”完善细节之美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把握住这一点,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要合理的使用“激励评价”‎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  例如,在《圆柱的认识》一课教学中,教材对于“圆柱的高”知识点的阐述只有“圆柱的高是指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圆柱的高的定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著名特级老师林良富在教学时,就没有仅仅停留在这一句硬生生的话的表述上,而是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整合,适时地抛出一根足以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名字吗?”学生的思维被彻底激活了,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发现:圆柱形井的高也叫“深”;圆柱形硬币的高也叫“厚”;圆柱形铅笔的高也叫“长”……“ 你举的例子很生动,真是个爱观察的好孩子啊!”一个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经过林老师的独具匠心的引导,神奇地升华成为本节课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彩。‎ ‎  2、让“委婉性评价”绽放细节光彩评价虽然要以“激励为主”,但是过多、过滥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善待学生的“错误”,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 ‎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时,教师创设了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的投票结果情境图,对学生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有烟花、国旗、人们在欢呼,还有学生说图上写了“‎ 北京赢了!”教师接着问:“北京赢了什么?”有一个学生抢着说:“打仗打赢了!”学生听完都笑了。当看到学生的脸变红时,教师马上意识到,假如教师这时不对他作出一个委婉性的评价,肯定会挫伤他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于是教师对学生说:“是打仗打赢了,不过不是用真刀真枪去打仗,是用全国人民的团结精神和我国的综合国力作为武器打了一场胜仗。这位同学用的比喻用得非常好!老师佩服你!”这时学生们禁不住为这位同学鼓掌,而这个学生也满意地笑了。确实,在评价中,只要我们多放一把尺子,就会多一个成功者,多一份欢乐。一句委婉的评价,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别样的心情,这正是评价的巧妙之处!‎ ‎  “细节成就完美”。 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教学行为的改变,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能否落实到位;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实践的智慧与艺术的统一,就是真正践行新课程、新理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时刻刻珍视每一颗童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更加精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