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在语文教学中注入“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理念
江西省新建县第一中学 喻祥坤
内容提要:
如今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令人忧虑,就算是天天与书本打交道的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量也少得可怜,作文能力更是不容乐观。阅读与写作是两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升华,而实际教学中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坚持读写结合的策略,做到读中学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写中再读。只有这样,学生读写脱节的状况才会得到一些改善,学生的读写能力才能得到一些提升。
关键词:
中学生阅读 写作 语文教学 坚持读写结合 读中学写,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写中再读
一、学生的读写现状。
一名印度工程师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揭露:“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
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那中国人业余时都在干嘛呢?“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也就是说连天天与书打交道的学生也不爱读书,因为“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试问,有多少学生能完成这个阅读量,即使有些同学读了不少文章,但在这个“文字快餐”式的年代,也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甚至偏读图而轻读文,没有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提出阅读要求的同时还提出了作文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对于提起笔来总是苦于素材缺乏、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以感动自己的学生而言,完成这个目标是很吃力的,就算是能完成,又有多少是主动、有效的?学生总体的写作水平不尽人意,所以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成了学生们的大难题,也是老师们感觉最为茫然的教学任务,毕竟到目前为止作文教学缺少系统性的计划、内容,教学方法五花八门,教学开展显得散乱。
二、读写的关系。
一般认为,语文教学分为三块:语知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近来又弱化了语知教学,强化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这样将知识分门别类,便于梳理、传授,可在实际操作时有很多老师采用条块分割的教学模式,即阅读教学只为读,作文教学只为写,而不是将二者有效的联系起来。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就会存有断层的现象,阅读与写作能力不能形成一体。这种做法无疑是低效的,不但不适于现在语文考试模式注重表达能力的需要,也有悖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的要求。“素质是一个系统,各种素质是构成整体素质的要求。整体素质水平取决于要素的水平及要素之间结构的合理性。”
叶圣陶曾经说:“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这是很清楚的。说对等的两回事,并不等于说彼此是不相干的两回事。这是应该辨明的。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②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使阅读为写作服务,用写作来促进阅读。
三、读中学写,以读带写。
在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时,不要忘记教给学生从“读中学写”,做到“以读带写”。叶圣陶指出:“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
大凡选进教材的文章都是传诵中外的美文,其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语言技巧等方面一定有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其写作的特点,传授写作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再读来理解、体会、消化、吸收,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如教授《项脊轩志》时,明确本文紧扣项脊轩,拮取生活中的细节和生活琐碎事来表现人物、传达或喜或悲的感情。引导同学们写借记物、写人、叙事来抒情的文章时要充分借鉴《项脊轩志》的写法,去体验生活、提炼小事、关注细节,抒发自己最深切的感受。
课文中还可以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对词汇、语言、段落、篇章的积累,细加品味,储蓄起来以供写作时借鉴和使用。尤其是在古诗文阅读中许多古诗词、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精华,其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可唤起读者的无穷联想与思考,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拿来”为我所用,相信一定能使学生的文章增色不少。另外课本涉及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作者有关的各种事例,课文中塑造的许多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及这些人物的种种事迹,都是写作的好材料。
“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阅读确乎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产生内蕴丰富的优秀之作的。只有以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为前提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可见阅读是学生获得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课内阅读,也要重视课外阅读,必须将视野拓宽到课外。广泛的阅读并背诵,积累丰富的文学素材和素养,才会自主写作,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即“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涵的深刻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产生内蕴丰厚的优秀之作的。
四、以写促读,写中再读。
陈佳民教授指出:“在教学上,过分地强调‘以读带写’,仍然有可能会降低写作的重要性和消解写作的创造性。”如果能从阅读教学的目的出发,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技巧的“写”作为辅助手段,来促进学生自觉、深入地阅读,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即以写的手段协助完成读的任务,以写的形式辅助成读的效果,做到“以写促读”,则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以写促读”的教学中,常用方法有:列写阅读提纲、改写、缩写、扩写、续写、写“问题分析”、写读后感及一般命题作文。通过“续写”人物命运来加深对教材的认识,通过写“读后感”来加深对教材所展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同,通过“改编文本”来加深对文本所展示的人物、事件、内容的把握。等等。
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或《归去来兮辞》之前可以布置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
题目一:运用描写和想象,改写下面的材料,使之更生动更形象。
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题目二: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请结合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事情,围绕这两句诗,记叙他回家时的情景。
为了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就得主动阅读文本,无形中就会熟悉文本的内容,就无须再花什么时间进行阅读训练了,因为阅读的目的已经部分达到,当然,对于较为主动地学习语文的学生,可能还会去了解有关陶渊明的事迹,有关田园诗歌的知识,这样的话,就将课内外知识很好的联系起来了。就像在布置同学们阅读完《三国演义》写篇读后感一样,一位同学的习作《论战争——侵略是一把双刃剑》,列举了官渡之战、肥水之战,联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列举了曹操、诸葛亮,联系了希特勒、罗斯福……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成语、典故、名言警句的巧用给文章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实现了
“以写促读,写中再读”的目的。
当然,“以写促读”的方法还有很多,以上的例子也比较单一。如果能够坚持做,那么肯定会深化学生对教材的认识,有时还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同时,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随之增强,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理念对于解决当前作文教学中效率低下的问题无疑是积极而有效的尝试,值得所有语文教师共同探讨。
参考阅读:
①《素质教育的理论于实践》、顾春主编、知识出版社、1998年10版第51页
②《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3卷、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
③《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叶圣陶
④论文《阅读——写作的源泉》、叶建飞
⑤《语文教育评价》、陈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