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5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新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学数学
新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学数学摘要:当前小学生怕数学、无兴趣
学习数学的现象存在,本文从营造愉悦的课堂环境,设计有趣的学习历
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吸引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学数
学、用数学。关键词:愉悦,激励,玩中学,用数学。长期以来,受应
试教育的影响,数学知识“难”、“偏”、“繁”,学生学习数学抽象难懂,
内容枯燥无味,不少学生 “谈数学色变”。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
京师范大学、北京出版社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
展课题组”,从 1998 年 10 月开始,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 10 个省市
10 岁-18 岁的中小学生及其父母为对象,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其
中一项“小学生最喜欢的学科排名”调查,数学竟然不入前列。以上调
查说明,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在被动式学习数学的,而且有不少的学生
是怕学数学的。怕数学,来源于众多复杂的原因。从教师的层面分析,
受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影响,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方法古旧,没有新意,没
有趣味性,堂上解决不了,在课后依靠大量的、繁琐的作业来“提高”
“补充”,学生没有兴趣学数学,吓怕了学生。从家校合作的层面分析,
家庭教育措施与学校教育不协调,或是要求过高,望子成龙,不断对子
弟加压加码,结果学生越学越怕,弄巧成拙;或是放之任之,不理不管,
学生越学越差。马申斯说得好:“没有丝毫兴致的强制学习,将扼杀学
生探求真理的学习欲望。” 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强扭的瓜不甜”。大家
试想,如果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那么效果是可想而
知的。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究竟了现了什么问题?虽然,近年来,开
展新课程实验,小学数学由单一的思维教学,逐渐变成多元的、整合的、
活泼的学科,给数学带来一定的改观,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方法仍然
未有较大的进展。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路人,新课程实验的开拓者,
我们将如何突破困局,吸引孩子喜欢上数学课,爱学数学,笔者试谈个
人的见解和策略。一、营造愉悦的课堂环境,吸引学生“爱上数学”美
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认为人有多种
的需要,其中之一是亲和需要,即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一
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建立在一个平等愉悦、友好亲密的安全心理环境
基础上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亲和形象是和谐的课堂环境的源头。
要想学生喜欢上数学课,首先学生要喜欢数学老师;要想学生喜欢数学
老师,最基本要有如下因素:(一)培育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喜欢
数学的情感基础。1、教师要先喜欢数学、喜欢学生。 “亲其师,信其
道”只有教师喜欢数学、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上数学课、学数学。
笔者曾听过一名教师的数学课,教师整一堂课都是板着脸孔,从未裂开
嘴巴笑过,即使是表扬学生,也“走走场”而已。试想,这样的数学课,
教师都无法真情投入教学,学生学得投入吗?学好吗?波利亚说过:
“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
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耳
濡目染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一堂数学课,教师不仅仅是传授
知识,而且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正所谓认知与情感相互促进发展。
作为教师,要心系学生,情系学生,爱优生更爱差生,要为学生的成绩
进步而欣喜,更要为学生的落后而焦虑。2、教师要成为学生心中的偶
像。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品行,才受广泛学生
的爱戴。近期,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前不久对北京市中学教师需
求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在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教师对自己影响比较
大、非常重要的个性品质排在前 5 位的依次是正直诚实(63.5%)、个人
情绪稳定(53.8%)、善于组织(40.9%)、风趣幽默(37.4%)、干净整洁
(27.2%)。这反映了在教师的专业情意素质方面,家长和孩子把专业道
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放在了第一位,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教师个性方面的
要求。①
3、教师要充分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老师要以怎样的
身份去上好课,才受学生欢迎?笔者访问一些学生,学生普遍认为:
“我喜欢气氛活泼的课。上课,同学们无拘无束,踊跃发言,老师不是
以老师的身份,而是以朋友的身份来给我们讲课,讨论问题,解答问
题……”确实,新时期教师要摒弃高高在、唯我独尊的思想,要做学生
的“同辈朋友”,做学生的“大伙伴”。躬身或蹲下身来同学生对话,师
生间才会建立了良好的感情,这样师生间才会坦诚相待,沟通交流,心
智交融,敢于自由表达或提出建议。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学得
轻松而起劲、迎难而上、乐此不疲。4、教师要提高个人的教学艺术水
平。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学生。同一门数学,不同的教师,学生的
学习水平、喜欢数学的程度,必然是不一样。因此,教师的教学艺术水
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有观察、有操
作、有讨论、有交流、有归纳、有分析和整理,充满着和谐与民主、自
由与竞争的学术气氛;一堂好的数学课,更应该是“有疑问、有猜想、
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
流,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披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有矛盾的困扰,有无言
的沉默,有巧妙的比喻,有“人加狗”的幽默,有解决问题的欢呼和掌
声……” (著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语)。 活泼多样的、轻松愉快的课堂
学习,不仅让让学生体验在参与中的“乐”,学生在这数学思维的空间
里自由飞翔。上数学课,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的一部分。(二)构建充
满激励的课堂,是学好数学的长效“兴奋剂”传统的教学,均忽视 “激
励”这一个词。缺少真情实感的激励,数学就逐渐变成任务式的劳动。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情感激励的人,仅能
发挥其能力的 20~30%,当他受到情感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 80%~
90%,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情感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
当于激励前的 3~4 倍。看来,评价是学好数学的长效“兴奋剂”,可以
调动学生最大的积极性。要想学生持久地喜欢上数学、喜欢学,教师要
充分利用好激励性评价,激励学生学习数学持久的兴趣。言语激励,是
教师课堂上最常用的评价。在言语上,当学生表现出色时,教师及时地
表扬:“你们听,这位同学说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 “太棒了!
你今天表现真好?” “太棒了!… …还有谁能超过他!”当学生不
能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你认
真再想一想,老师知道你一定行!”“没关系!下次再努力!… …教师
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学
生在一种平等、高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
事。教育界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话:“一流教师用眼神教育学生,一般教
师用手段教育学生,劣等教师用体罚教育学生。”教师课堂上的各种动
作、身姿、手势、表情称 “身体语言”,教师恰当的“身体语言”有时
也可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手段。因此,在评价活动中
传递信息,它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上,教师自然大方、和谐得体
的身姿,可以“正面”或“暗示”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上做“别作”时,
教师用严肃的眼光注视着他,使学生不敢“乱来”;当胆小的学生不敢
举手发言时,教师用充满慈祥和支持的目光关心他,让学生恢复自信。
研究表明,“身体语言”是“无声的语言”。当然,教师身体语言还要注
意把握分寸,不能哗众取宠,矫揉造作。同时,激励有时候还可以与教
学紧密结合起来。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为了
及时评价和激励学生,在教学中,要倡导实施以不同的形式、手段,进
行“边教边激励”。二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
《长方形和正方形》(北师大版)一课时,教师通过小组教学,把全班
分成六个小组,当小组同学表现较佳时,教师不但对个人进行鼓励,还
对所在小组进行奖励。小组每表扬一次,教师就奖励一个小正方形,看
哪一个小组获得的正方形多?如第 2 小组获得如下的“小正方形”奖励,
教师在课堂小结时提问:“这个小组区获奖多少个小正方形?(8 个)
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数一数,第 2 小组共有几个正方形?(11
个)”教师这一巧妙的提问,把课堂评价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当一名学生能回答出有 11 个时,教师继续问:“明明是 8 个正方形,
怎么会有 11 个呢?”… …这一教学环节,教师把正方形的知识与课堂
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地设计了小组评价的方法。其巧妙之处是教
学内容与课堂学习结合,既评价了哪个小组这一节课表现最好,又检查
了学生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对“正方形、长方
形知识”进行拓展性提高,体现教师设计教法的匠心独具,学生兴趣盎
然。把激励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它低
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孩子
的心弦,有效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的融会贯通;它易操作、快反
馈,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
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最直接、最易见效的手
段。二、创设有趣的学习历程,培养学生“乐中学数学”卢梭在其《爱
弥儿》一书中说过:“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兴趣
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兴趣程度不同,将决定学生学习的好坏优劣。看
来,兴趣应该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首分任务。心理学研究:“如果一个
学生对某种知识发生兴趣,他便可以较为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
的感知,激发丰富的想象,产生愉快的情绪,用意志去克服困难而不感
到疲倦。”作为数学老师,应想方设法让你的数学课变得更吸引,学生
有趣地自觉去学数学呢?笔者有如下的看法:(一)情境数学,学生
“乐中学”。“我们的数学教育不应只给孩子们展示那一片灰色的天空。”
新课程的数学教学,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这也要求教师根据每一节
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巧妙地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五彩斑斓
的数学乐园。新课程,蕴涵着数学课许许多多的有趣元素,教师要认真
钻研教材和组织教材,不但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趣”的元素,还要
去发掘与教材紧密相关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其它元素,整个教学过程
要突出一个“趣”字,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用巧妙的教学方法
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
如,教学《位置与顺序》一课,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活泼、紧张的森林运
动会,在运动会里为小动物们加油、喝彩,看哪个小动物跑动快,猜一
猜小动物们的比赛名次的前后,学生如置身于童话世界里学习。教学
《旅游中的数学》一课,教师可以模拟设计成全班同学去旅游,寻找旅
游过程的乘车、租房、买票等数学问题,吸引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学习。
(二)游戏数学,学生“玩中学”。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在教学过
程中,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
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
如夺红旗、开火车、小猫钓鱼等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游戏能为学生
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学生在“玩”
中学,“乐中学”;“趣”中练,在“赛”中增拼劲。在“乐”中长才干。
(三)互动数学,学生“做中学”。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课堂上如
果长时间、用一种感官参与同一种学习活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学习
也感乏味,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而且根据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考
虑每项活动的时间长短,设计互动的教学活动。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
一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解剖”(拆解)长方体的互动练习,具
体如下:(1)学生准备长方体的实物纸盒,刀透明胶等。分小组学习,
把长方体拆解做长方体,要做得又快,又好。(2)学生动手操作。制作
时,小组合作,边观察,边制作。边读书,边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
(3)展示汇报:
师:刚才同学做得非常非常投入,下面请各小组把你们的成果展示。
师:“解剖”的长方体后,你们发现什么?
生:长方体由六个长方形组成。
师:有些长方形是同样大小的。
生:共有六个长方形。
师:相隔的长方形的形状相同。
师:“相隔”这个词合适吗?用哪个词合适!
生:“相对”
师:为什么用“相对”这个词?
生:再长方体还原,这些相同的长方形是相对的面。……长方体的
知识是小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这是学生由认识平面图形到立
体图形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本课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教
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把长方体这个“立体的”、“新的”知识,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立体”的形体“解剖”和“还原”成平面图形,
形象而具体,学生易懂,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
学习,动手、动脑,学生学得活泼、有趣,很容易地掌握了长方体的特
征。在新课程的数学教材中,还有许多知识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活
动。例如,教学《位置》知识,可组成学生“找座位”;教学《对称图
形》知识,可以让学生剪制、拼组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来;教学《购物》
知识,可以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小小商店,组织学生模拟购物… … 互动
互助的教学方法,确实符合了儿童好动而又好学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学
得投入,学得有趣,学出成效。(四)问题数学,学生“想中学”。数学
从其源头看,本应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任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的背后,总是凝聚着人类漫长的数学探索进程中一个又一个坚
韧的步伐、一次又一次前进的脚步。要想学生喜欢学数学,还得从数学
的内涵去吸引学生真真正正地“爱上数学”。例如,教学《圆的周长》
一课,我组织同学们利用生活中的不同的圆实物进行测量,对它们的直
径与周长的关系:当结果出来的那一刹那,或许他们怎么也不能相信,
摆在每一组同学面前的实验结果竟是如此惊人地相似:比 3 大一些,有
些甚至接近于 3.14。 “难道这只是一种巧合?”同学们纷纷议论开去。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里面大有文章可作?如果再给你们一些时间,大家
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就这样,讨论声、交流声再度此起彼伏……数
学知识就这样被学生在课堂上“再创造”出来。简单、片面地进行“兴
趣”教学,它只让我们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学生只是短暂性地喜欢数
学,是无法攀登数学高峰的。数学就如彩虹般多姿多彩的,教师只有精
心设计出精彩的教学活动,把学生从“生活世界”引领走向“符号世
界”,引领他们去认识充满无限思维、无限遐想空间的数学世界,才让
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趣”、数学的“美”和数学的“价值”,也只有这
样,学生才会自觉的、长久地喜欢上了“数学”。五、创设生活化的数
学课堂,引导学生“会用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
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来源于
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喜欢学数学,更重要是让学
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养成自觉学数学、用数学的
习惯,这样才从“内因”上真正喜欢数学。(一)学以致用,解决生活
问题。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二)——利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教
科书《数学》第十二册)之前,教师可先要求学生到银行调查活期、定
期存款、借贷的利息数据,再结合新课进行自学。学生在学习之前,通
过亲身调查,已对银行利率有所了解,也初步掌握了利息的计算方法。
学生学完《利息》知识后,教师还不忘要求学生每人都要独立去银行存
一些钱,掌握存款的基本本领。这样的教学,学生“先做后学”、“先学
后教”,“学以致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二)会学能用,全面提
高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学运用数学的习惯,要培养学生会学能用
的数学本领。如教学完《百分数应用题》(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
学》第十一册第 132 页)后,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了这样的一道生活题:
某商场为吸引顾客,增加赢利。把一种原价 4500 元的某型号彩电,先
提价 80%,再打出广告:“八折酬宾,让利出售”。卖出一台这样型号的
彩电,这间商场就可以比原来多赚多少元?学生通过练习此题,既巩固
了所学的知识,也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当前市场经济下的生活实际中去。
“小课堂大社会”。日常生活实践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
只要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把课堂通向社会,把学
生引向社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觉得学数学“真有用”。“童
年的数学应该五彩斑斓,充满想象的色彩。它瑰丽、神奇,富于想象力,
常常能带领孩子走进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空间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改革的真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
和谐地发展。只要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
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我们不妨大胆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①
编 者 . 《 中 国 教 育 报 》 .2005 年 6 月 13 日 第 4 版 ②
张齐华 . 打造永不消逝的数学童年. 南通小数网. 2004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