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1-04-25 发布

2020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最新精选大全5篇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最新精选大全5篇 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1‎ 近日,国务院扶贫办印发通知,明确要坚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变,现行扶贫标准不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节点不变,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冲刺”抢跑急于“清零”。“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是我们的目标、责任,也是承诺,越是临近胜利,越要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全面发力破困局、精准施策稳实效、化危为机开新局。‎ 始终紧绷“思想弦”,防止松劲厌战。“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差一尺”。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遇疫情防控,既要织密疫情防护网,又要确保脱贫实效,尤需干部扭紧思想“开关”,克服急躁心态,防止松劲厌战,杜绝因急功近利或敷衍塞责等不良情绪催生“表格式”扶贫、“注水式”脱贫等形式主义。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慎终如始抓落实”的信念,咬紧牙关、一鼓作气、乘风破浪,以不胜不休的坚持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 始终下好“绣花功”,确保行稳致远。脱贫的意义并非在于“清零”,而在于切实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因此还需全局把握、着眼长远、细化部署、靶向治疗,切实将确保脱贫、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慢工”才出“细活”,“蹄疾”更要“步稳”,要立足脚下,在一针一线处缝细缝密,把绣花功夫下深下足,把基础工作扎牢扎实,聚焦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兴旺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确保标准不变、靶心不散,为高质量脱贫拿下关键一环,为防止返贫提供有力保障,为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为更长远发展做好谋划。‎ 始终严把“监督关”,避免抢跑注水。“一篙松劲退千寻”,“临门一脚”更需用好监督之力,筑牢监督堡垒。要划出严督实导的硬杠杠,始终坚持严的精神、实的作风开展监督,不能为了赶超进度而监督“注水”,“放其一马”,防止监督工作开展流于形式。要理好督、战两条线的关系,寓“督”于“战”、以“督”促“战”,通过从严从实督,确保凝心聚力战,正确引导基层干部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给予基层干部更多时间和精力与群众相处,推动形成脱贫攻坚资源和力量向基层一线倾斜的良好局面。‎ 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 当前,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已到了攻坚拔寨的阶段。剩下的脱贫工作可以说是贫中贫、困中困,还有些贫困户极易在贫困和脱贫之间反复。在这个时候,难免会出现畏难情绪。“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有“亮剑”精神。‎ 要有“亮剑出鞘更待何时”的大勇,以化作“一心一意拔穷根”的坚定决心。“大勇收全胜。”在历次战斗中,攻占最难的阵地时,都要有冲锋的劲头,这就需要大勇。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比“只要敢冲锋就能胜”的战斗都难。因为脱贫工作既要能拔穷根,又要做好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也是最难的。此时,需要把握好时间节点,还要能出细活,更需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平常时刻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得出来。”‎ 这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党员干部要能冲得出、豁得出,“亮剑出鞘”。冲得出、豁得出不是冲动,也不是急躁。“亮剑出鞘”更不是比划两下就行的。要把“亮剑出鞘”的大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心全意、久久为功“拔穷根”的坚决,不破楼兰终不还。‎ 要有“一剑能当百万师”的大智,以练就“纾难解困”的独门绝技。“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要善用智慧。要把握好“天时”。全国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各项政策的集中效应凸显,各项互动合力效应不断辐射,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天时”,一定要抢抓机遇,顺势而上。要用好“地利”。立足地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把产业发展和生态有机融合,在修复生态保护中让贫困地区的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形成与生态和谐发展。关键要形成“人和”。扶贫先扶志。“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要进一步充分激发贫困群众致富的内在动力,形成内外合力挖掉穷根。对于因病因残等致贫的群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一户一册、一人一档的脱贫举措,在精准施策中“纾难解困”。‎ 要有“直为去贫困”的大爱,以励志为民“润如酥”的点滴深情。“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民的大爱,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具体体现。大爱在心中,更在行中。要把对民的大爱转化到为民的点滴小事之中。群众无小事,把小事做好就是大爱。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也是凝聚民心民意的过程,体现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深情。“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要与群众同甘共苦、同进共退,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员干部引领脱贫致富的强大力量,让党员干部深刻体悟到在攻坚关键时刻群众坚实的依靠。患难见真情,患难更能凝聚真情,更能筑牢干群关系信任的“基石”。要“春风化雨”,在脱贫攻坚克难中如“小雨”般为民“润如酥”,用心用情为贫困群众送来“贵如油”的致富“及时雨”,实现让贫困群众在不知不觉的坚定追随中实现脱贫致富。‎ ‎“亮剑”精神是一种不畏难、不怕难的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要用好“亮剑”精神,力争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如期赢得脱贫攻坚的胜利。‎ 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3‎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首先靠的是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干。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是必须把握好的一对重要关系。”当前,脱贫攻坚进入了攻坚期、决战期,基层应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念好“真”“实”“行”三字经,以担当奋斗的初心使命,坚决啃下脱贫“硬骨头”,打赢脱贫“翻身仗”,书写脱贫攻坚人民满意“答卷”。‎ 求真务实,在“真”上下功夫 基层应该坚持以党建为统领,聚焦脱贫攻坚中心任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加减乘除”工作法,用好“加法”,增人手,强队伍,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抓党建促脱贫第一责任人,结合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帮扶,抽调科级领导干部包行政村、脱产干部包自然村,形成齐抓共管的脱贫攻坚工作队伍;用好“减法”,删繁就简留主干,基层坚持扶贫工作“一盘棋”思想,精简贫困户材料,用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政策明白牌”和“扶贫包”两块“阵地”,防止贫困户手册和房屋鉴定表等政策宣传纸丢失,打造贫困户家中的政策宣传板;用好 ‎“乘法”,真扶贫聚民心,包户干部每月走访一次贫困户,坚持用实际行动拉近距离、汇聚人心,认真倾听贫困户心声,记录贫困户难题,不让扶贫走了形式,凉了民心;用好“除法”,纪委督导拒绝假扶贫,纪委成立扶贫督导组,严防脱贫出现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问题,加大对脱贫攻坚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在扶贫工作中不作为、不担当的党员干部进行严厉处理,发挥监督利剑的震慑作用。‎ 脚踏实地,在“实”上做文章 脱贫攻坚就是要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扶持政策必须落实。基层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脱贫攻坚各项扶持政策,确保贫困户家中饮水、住房、电视等生活保障方面得到明显改善,确保贫困群众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低保、养老、产业发展等扶持政策中得到实惠,不断夯实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基石。帮扶措施必须务实。包户干部应广泛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引导贫困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引导贫困群众革除陋俗,树立文明新风。将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培育和发展规模种植、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旅游、餐饮、民族文化等产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注入持久动力。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在脱贫攻坚检查验收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成绩要充分肯定,对问题要严肃指出,对脱贫成效要客观公正地评定。严格对照脱贫退出的标准和程序实施检查验收,达到条件的准予退出,达不到条件的促其整改,确保真脱贫、脱真贫。‎ 砥砺前行,在“行”上苦练内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攻坚精神不能放松。”不能放松,意味着不止步于扶智和输血,而是既扶智也扶志,既输血更造血;不能放松,意味着不止步于脱贫,还要致富,奔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产业扶贫是激发贫苦户内生动力的关键,基层应重点抓好扶贫产业项目,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充分利用村办公室、农户房顶空间资源,发展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落实蔬菜大棚、扶贫车间、蓝莓种植、资金托管等多个民生项目。同时,深入开展三资清理清缴工作,增强造血功能,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达到目标要求,实现“清零攻坚”。“授人以渔”式扶贫是做实做细工作的基础,扶贫只是过程,发展产业带动增收,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才是目的。为确保贫困户学好一门实用技术,选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达到授人以渔助力永久脱贫的目的。基层扶贫应先扶技,要积极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田间大课堂,多次举办贫困户、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聘请省、市、县各级专家前来授课,传授大棚瓜菜种植、蓝莓栽培技术,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让贫困户从中受益。‎ 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4‎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宁夏调研,考察弘德村扶贫产业时的一张现场照片刷屏了。画面里,一头牛闭上眼睛,把头伸向总书记,憨态可掬,总书记也伸出手,像是要摸它的头。画面生动有趣,既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产业的深切关怀,也蕴含着扶贫产业发展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唯有集群智、纳群策、聚群力,才能让扶贫产业之“火”更“旺”。‎ 集群智,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料”可烧。烧“旺”扶贫产业之“火”,有“料”可烧是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扶贫产业的精准选择、准确谋划、高效发展,都离不开众人拾柴的集体智慧。只有把社会各方智慧集中好了、梳理全了,才能真正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料”可烧。集群智,要把好发展扶贫产业思想关。从思想上认识到发展扶贫产业对于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作用、重要意义,把发展好扶贫产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要把好扶贫产业精准选择关。在扶贫产业项目选择上要突出精准,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发展符合当地风土人情、充分盘活当地优势资源的好项目、好事业。要把好扶贫产业发展技术关。集结人力、物力、财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扶贫产业提供技术支持,为扶贫产业之“火”备足“料”。‎ 纳群策,让扶贫产业之“火”有“光”可寻。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用好产业扶贫之策,既能让稳定脱贫有保障,也能让扶贫产业之“火”有“光”可寻。光亮的背后,是对发展扶贫产业集体策略的采纳。唯有广泛采纳发展扶贫产业好的经验、做法,才能让发展产业扶贫更加务实,为带动致富增收提供坚实保障。纳群策,当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公开透明听声音。开好镇村关于发展扶贫产业项目会议,搭建起分享好观点、好举措的平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必须抓细抓实常维护。扶贫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日常维护。针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日常维护方案,尽可能延长种养殖项目生命线,让其更好地发光发热、造福百姓。必须产业分红到实处。扶贫产业分红坚决不搞“平均分”,立足贫困户的贫困程度,科学民主划分好分红档次,在项目分红中体现精准、体现关怀。‎ 聚群力,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效”可盼。脱贫攻坚良好成效的取得离不开贫困户自身、政府、社会多方的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唯有聚群力,才能让扶贫产业之“火”有“效”可盼。贫困户当自强,人穷志不穷,脱贫靠行动。俗话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黄金。广大困难群众要自觉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积极投入到村上扶贫产业项目中,有力出力、有物出物,用勤劳的双手收获幸福生活。政府当扶持,政策常完善,为产业助力。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扶持力度,用更多更好的扶贫政策为扶贫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社会当支持,常做爱心事,帮助产业兴。社会各方力量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从资金上、技术上、人力上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木耳“火”了,黄花“火”了,牛“火”了,越来越多的扶贫产品“火”了,扶贫产业之“火”也随之更“旺”了。扶贫产业之“火”越“旺”,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终胜利的时刻就越近,困难群众红红火火的好日子就越指日可待、幸福可期。‎ 全面小康脱贫攻坚心得体会5‎ 巍巍太行,绵绵吕梁,群山叠翠,汾河荡漾。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又走进了山西农家和企业。他的行程在“两会”前夕向全国人民传递了鲜明的信号,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收官战场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再现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速度,打赢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收官战。‎ ‎“我将无我”。习近平总书记随时心系国计民生,映照其情真意切的扶贫初心。2019年3月22日,意大利众议长菲科问国家主席习近平:“您当选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习近平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现场的回答字字珠玑,今日看来更是字字诤言。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初心,贫困人口是习近平总书记永远的牵挂。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打响后,习近平总书记虽日理万机,仍是走遍了四川凉山、河北阜平、湖南花垣、宁夏固原、贵州遵义、山西吕梁……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等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和要求。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民生,用真情与行动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作好了表率,我们只有沿着总书记的指引,深入基层、走近群众,真扶贫、扶真贫,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功成必定有我”。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地方发展,彰显其胸有成竹的脱贫信心。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谈改革时说道,海南广大干部群众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了,他在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3年前,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山西省过去空气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煤炭工业不能再担当发展重任。山西省委领导在党中央领导下,带领山西人民发展经济的脚步一刻也没停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前提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出了云州黄花的产业扶贫路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摇钱树”,而现在山西的天也蓝了、山也绿了、水也清了。这非一日之功、一己之力,需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广大党员干部应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价值观,学习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革命奉献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耐心,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凭着坚强执着、耐心细致的“大国工匠”精神,最终打造出本地的特色产业、优质品牌和地方名片。‎ ‎“时不我待”。习近平总书记惦记脱贫攻坚,表明其不胜不休的战贫决心。2020年,在脱贫攻坚战胜利就差临门一脚时,新冠肺炎疫情横插一杠子,一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难,一些地方农民工进城务工难,返贫、致贫风险加大,制约着脱贫攻坚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前又到山西省考察,他的行程释放出“时不我待!必须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信号,坚定了全国人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的信心与决心。前进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只有广大党员干部带领群众驰而不息与贫作战,没有过不了的坎。在这关键时刻,一些地方党员干部为群众想方设法,网上带货、网上推销,帮助农村学生上网课,协助农民工上网求职,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困难,温暖着群众的心,坚定了群众脱贫信心。只要干群一心,就能战胜所有困难,就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样,看那党旗迎风招展,党徽在街头巷尾熠熠生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党员干部带头干,广大群众跟着干,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都会在英雄的中国人民面前仓皇逃遁。‎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走上脱贫攻坚收官战场,“我”是战将一员,有困难就上,有难题就解,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无数个“我”共克时艰,一定能打赢这场伟大的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