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5 发布

化学(心得)之中学化学新课导入的教学艺术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论文之中学化学新课导入的教学艺术 ‎ 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这个环节虽然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仅占3~5分钟,属于一堂课的“引子”或“开场白”,但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针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及所处的地位,精心设计和实施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巧妙地导入新课,走好第一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位瑞士作家说:“开场的作用一是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情感;二是打开场面引人入胜。”如果新课的导语精当,妙趣横生,就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造成渴望、追求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这才能使学生在情绪高昂的思维过程中获取知识,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连接,起到概述旧知识、启蒙新知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和谐自然,浑然一体。所以,具有艺术性的“开场白”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导入新课是新课教学中最具有艺术性的第一乐章。那么,如何设计一个紧联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心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形式呢?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第一,目的性原则:导入新课,必须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紧扣教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从而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这是设计导入新课最关键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否则,再好的导入也成了驴唇不对马嘴,事倍功半。‎ ‎  第二,实际性原则:每一节课导入的设计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年龄、思维模式和兴趣等方面特点,因人制宜地导入新课。使之不至于脱离学生的实际而失去导入的意义,要做到“导”而能“入”。‎ ‎  第三,连贯性原则:新课导入必须服从全局,兼顾讲解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其它环节,不能片面追求“导入”的效果而伤害全局,应在“讲解新知”这个中心环节的统率下,做到上下连贯,环环相扣,首尾照应。‎ ‎  第四,启发性原则:新课的导入还要做到直观,富于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学生处于死板被导的地位,要做到主“导”而不主“包”,被“导”而不被“动”。‎ ‎  第五,趣味性原则:“情、奇、疑、趣”是导入新课的四字要决。因此,导入新课一定要有趣味性,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将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心态,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但要注意思想性,雅而不俗。‎ ‎  第六,由旧入新的原则:导入新课要从新旧知识的联想上着眼,能把上下节或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  根据以上导入新课的设计原则和笔者八年来的教学经验现介绍6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  1.  生活实践法:生活实践法就是教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现象,事例和常识。联系本节教学内容导入新课,日常生活现象、事例,学生都会感到亲切、自然。易于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如讲授初中化学《金刚石和石墨》时,教师就拿出一把玻璃刀问玻璃刀为什么能划玻璃而小刀不能,刀尖上嵌着什么?拿出一节干电池问里面的碳棒又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怎么不用木棒?拿出一支铅笔问铅笔芯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可在纸上写字?然后说:“同学们想知道这些答案吗?请认真学习本节内容《金刚石和石墨》。”这样一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同时也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还会使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感。‎ ‎  2. ‎ ‎ 形象描述法: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也会使学生所津津有味,诱导联想,激发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如《二氧化碳》一节的的引言,我们知道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同学们能说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多少吗?空气中二氧化碳仅占0.03%,那么二氧化碳在其他星球上占有多少呢?在火星上它约占95%在金星上高达97%,另外二氧化碳神通广大,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它的参与,消防队员的灭火它是功不可没,造就状观的石林、奇异的溶洞也有它的功绩,可堪称为雕塑地球的建筑大师,人工降雨、食品保鲜等等都离不了它。教师的讲述,从人类自身和动植物的生命现象到大自然和太空的奇观及其神奇的用途,一定会使学生听得十分入神。‎ ‎  3.  实验激趣,由宏观到微观、引人入胜:如《钠》一节时可演示一组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金属钠和少量乙醚,然后滴入几滴水,学生马上会看到了异常现象。平常能灭火的水怎么却燃烧了起来?顿时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随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必然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又如《淀粉、纤维素》的导入。首先点燃一小团棉花,棉花缓慢燃烧,留下一点灰烬,学生对此熟悉,不以为然。接着在手心上放上一小团火棉,给大家看,由于火棉和棉花相似,学生还以为是棉花,点燃它,只见火光一闪,迅速燃烧,瞬间踪影皆无,学生顿时哗然,惊奇万分,再做爆炸实验,火棉爆炸将试管口的胶塞,在“啪”的一声中蹦出老远时,大家更加兴奋,在求知心切的气氛中,教师提出这形似棉花的物质是什么?燃烧时为什么没有灰烬?为什么在密闭试管中会爆炸……这样经过实验设疑、激趣,学生定会进入“愤、悱”状态,情感优化、思维优化,学习效率必然很高,还如由“魔棒点灯”、“黑面包的制取”引入《浓硫酸》、“空杯生烟”引入《化学肥料——铵盐》、“能生火的纸”引入《自燃和缓慢氧化》、“会变色的水”引入《酸碱指示剂》、“烧不坏的手帕”‎ 引入《乙醇》等趣味小实验都会将学生带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化学殿堂。‎ ‎  4.  悬念法:这是我们教师最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悬念法就是教师巧妙地设置疑问,使学生思想上产生悬念,在学生急待要解疑的情境中导入新课。如:讲《空气》一节时,可这样导入:“同学们,空气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物质,它是一种既看不见踪影、又闻不着气味的气体,人体生活离不开它,植物生长离不开它,那么你们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吗?现在我们就来介绍空气的组成,从而导入新课。这里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悬念设置要适度,既不要让学生一眼看穿,食之无味,也不要太“悬”使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挫伤积极性。‎ ‎  5.  媒体展示法:媒体展示就是通过电视、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或演示学生无法接触的物品或科技成果、工业流程等,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引入新课,如引用多媒体从网上下载展示高科技产品,如:尿不湿、不粘锅、隐形眼镜、隐形飞机、防火涂料等引入《合成材料》展示硫酸制取工厂概况,氯碱工厂设备引入《硫酸工业制取》、《氯碱工业》等。‎ ‎      6.  讲故事法:就是教师通过讲述与新课有联系的一段趣闻佳话、轶事或一首诗等来引入新课,如:通过朗读《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引入《碳酸钙》;通过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德军与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普尔对峙,黎明时,英法军前线战壕的士兵突然看到一股阴森森的黄绿色气体逐渐向前袭来,很快数百名英法军战士窒息而死,数千名士兵双目失明,讲完话锋一转,同学们,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气体吗?英法军战士如何防止这种气体中毒失去战斗力?请同学们认真学习本节内容《氯气》,这样轻松自然地将同学从战场带到了课堂且兴趣高昂。还有在讲《氢气实验室制法》一课时,可说”早在16世纪,瑞士著名医生,帕拉塞斯就曾指出过,把铁屑投入硫酸里就有气体发生出来,就像旋风一样腾空而起。当时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气体,直到1785年,拉瓦锡把这种气体命名为Hgdrogen,意思是“成水元素”。今天我们来重复这个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验证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从而导入新课。‎ ‎  总之,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它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形式是新颖的,比如除了上述6种外还有激励法、直观演示法、提问法、提前交待目的法、练习矫正法、谜语法、释题法、开门见山法等笔者不再一一详述。每个教师绝不能千篇一律,囿于老套套,应以遵守教学原则和规律为本,把握教材难点,捕捉重点,适应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新课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上来,撩拔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