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自主学习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内容摘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
【关键词】自主学习 语文课堂 生命活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习惯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目标。人是习惯的奴隶。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即会终生享用。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如爱读书、读报的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如精读与泛读的习惯,及时整理材料的习惯,如自学的习惯,等等。习惯靠影响,靠培养。关于自学的习惯,德国哲学家莱辛有句名言:“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形成“寻找真理的能力”。现行的教材,每个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课文下有注释,课文后都有几道思考练习题,这些都是学习课文最好的钥匙。每篇课文讲授前,我都要求学生拿起笔,带着“提示”和“思考题”读课文,完成预习工作:边读边圈点,圈出各人自己的生字词,借助词典完成文字疏通工作;进而默读课文,对词句进行评点,好的,妙的,不理解的,都用事先规定的不同符号标出来,程度一般的学生,只要求做出记号,程度好的学生要求写出句段好在哪里,为什么妙,并试着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训,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读文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于茫然,故评注不已也。”
更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评点中还鼓励钻研精神,有针对性地提出独创性的问题。
开启感悟
“传道、授业、解惑”,千百年来为人师者的主要任务被凝练地概括成了这六个字,换句话说,这六个字影响、指导了千百年来的为人师者。“传”、“授”、“解”的主体都是“师”,如此一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老师唱主角,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主、客体本末倒置,完全脱离了正确的轨道,教师只要按照教参讲完即可,学生只要记下来,背出来便可应付考试,哪里给学生一点感悟、创新的余地?还有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以及词语的意思等,也不是教师三言两语所能讲明白的,即使讲得很明白,作用也有限,学生留不下多少印象。实践也证明,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培养出的大多是“高分低能”的人。
所以,我们认为“开启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情要自己在学中悟;理要自己在学中悟;方法也要在学中悟。悟不出来的,或出现偏差的,可以先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再适当点拨一下,讲解一下。总之,应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和同学探讨课文,这样既得到了猎枪又得到了兔子,一举两得;而听老师讲懂,听同学议懂,只是得到了兔子。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觉得不管怎么说,首先还得“教”,关键在于怎么“教”
。如果只是一味地教给学生知识,那老师就只好一辈子“教”了,而如果像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老师教的是探求知识的方法,那可真就可以“不教”了,这叫会“偷懒”,“懒惰的教师培养勤快的学生”,这句国外的谚语正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意思,与叶老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学生,讲学生不懂的,教学生不会的----这是我们要经常记在心里的。我们现在真正应该做的事也就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自己,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笔者通过新课程标的学习与领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制定出本方案,以期抛砖引玉。
一、 预习
(一) 预习的内容
1. 通读一遍课文(默读),读时动笔勾画出生字词和多音形近字。
2. 查字词典,弄清生字词的音、形、义。
3. 有感情的放声朗读课文两遍。
(二) 要求
1. 在预习单上注明文体(文学体裁注明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实用文体则辩明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议论文。
2. 写出应掌握的文学文体知识
3. 生字词注音并释义。
4. 写出整体感知到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5. 写出自己对文章结构和写法感受最深的理解。
6. 学习小组交流对文章提出的疑问(每班以4人为1学习小组,各学习小组轮流对该学的课文出一张预习题单。
二、 课堂学习
1. 课堂学习提倡民主气氛,破除教师、作者的权威,可以向教师作者发问质疑,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善于怀疑、敢于发问,勇于回答问题。
3. 深入钻研课文,对所学课文养成“四问”的习惯
(1) 文章写了什么?(2)怎样写的?(3)为什么这样写?(4)能不能写得更好些?
三、 作业与练习的检查与批改
1. 明确目的,端正态度。“练习与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所以我要做作业!”
2. 基础知识课前做,理解性知识学完课文第二天一定完成。
3. 学习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小组长检查,大组长抽查。课代表每次每小组抽一人给老师。老师反馈掌握情况,确定评讲的重点和难点。
4. 作业可以不做但须向课代表、老师说明理由,征得老师同学的理解,同意后可以不做但不得抄袭。
四、 作文
1. 每周五老师布置作文,每周一语文课评讲。
2. 每次做完修改后,誊抄汇编成册供同学们传阅。(教室中设置作文展览角)
3. 老师全期下水作文(与学生写同题作文)不低于五次,学生监督。
4. 不得抄袭别人的文章,剽窃可耻
五、 单元与学月检测
1. 检测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所以检测不可怕。
2. 学月检测老师出题是为了准确检测同学们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形成能力。
3. 单元检测同学自己出题,自己明确本单元该学什么,学了多少,学得怎样?
六、 语文活动
1. 按学号编班级日报,班级日报是一个班的精神套餐,它反映了同学们班级生活的喜、怒、哀、乐,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我们喜爱它,所以我们都有义务让它茁壮成长,我们人人都要编班报,班报的内容:国际国内新闻占20%左右,其他必须是自己撰写文章,当然得自己编辑、排版、插图。字再差、图再丑、排版再乱也得见公婆(老师和同学们),只有努力了!
2. 出板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周出一期黑板报。内容要求同班级日报。
3. 每周读一篇好文章,谈谈感受,写写读后感。遨游在美文的世界里,味道好极了,有机会的话,晚自习推荐给大家,说说推荐理由。
4. 每周背一篇或一首古诗文,轻松就搞定了,三年初中下来我可能成为背诵的神童啦!
5. 每学期啃一部老师推荐的文学名著,这可是语文学习的精神大餐,每天有空就翻阅,不知不觉怎么就啃完了。
七、 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1. 随时携带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老师不定时检查。
2. 朗读、背诵的习惯。好文章把它有感情放声的读出来,努力记住它。
3. 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做摘抄的习惯。
4. 做课堂笔记的习惯。
5. 独立思考,勤学好问的习惯。
6. 珍惜时间的习惯。
7.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报刊社。
注: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自主学习能力结构的学习特点及其培养策略》2008年实验研究论文屏蔽活动中,荣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