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4-25 发布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范例精选【四篇】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一】 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国学经典,通过学习渐渐的了解了书中的意思。 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 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 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国学经典中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 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 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些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 生活,让我们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 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 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 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 幸福的教师。真正好的老师应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 的关系讲透。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 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 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国学经典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在扩大我们 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 我们,让我们一起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二】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 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长袭宿收,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 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 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的 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 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 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 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 “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国学智慧涵盖了“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偈语、禅机、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和 四大古典名著,它是万亿卷帙的古代文献,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生命和世界的理解。国学体系 以“儒”、“释”、“道”三家学问为主干,又分为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 俗、婚丧和礼仪等支脉,为青少年汲取知识,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渠道。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对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影响颇深。 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的复兴也起着重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每一 个青少年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让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时常充盈在心田,通过学习国学知识, 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形成积极向上世界观。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和熟悉国学,根据国学所倡导的精神指引,“正心”、“修身”、 “齐家”,成为一个品质高尚、行为规矩的人,对国家和社会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推 广国学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中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国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 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三】 记得读中学时老师讲《孔雀东南飞》一文,文章并不算太长,我们学了一个星期,却一 点不感到累。在这一周里我们被故事的内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笔是那样的流畅、优美, 用词是那样的精辟,凄美的情节让我们为之而动容。后来在课外,读了王勃的《藤王阁序》, 更是爱不释手,其文章情文并茂,奔放自然之势,读来摄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真是千古绝唱,让我感山川是那么的壮美,意境是那样的深远,有一 种想投身于大自然中,去过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冲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 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 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不可否认,国学之“中庸之道”,也确实影响并发生过中国社会历某些被现代人认为丧权 辱国的事实。君君臣臣夫夫子子的封建礼教,也确实是麻痹老百姓思想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 一种精神枷锁。但是,1817 年,拿破仑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并不软弱,它只不过是一 只睡眠中的狮子,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此话一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尽管 当时拿破仑的预言离现在是那么的遥远,而现实绝对给足了这个野心勃勃的战争狂人面子。 我想,其中之含义绝不外乎他已经预感到;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中国人口众多、文化深 厚。只有这样的国家才具备不怒而威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终究要爆发。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 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 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 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 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 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 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 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 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 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 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 “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 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 《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 史、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 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 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 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我们不妨把国学之“儒家思想”比做一种精神武器,在中国几千年历朝历代的封建势力 掌握之下,只要对封建王朝达官贵人有利的,都可以拿来针对被压迫者使用。另外,从现在 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当时,无论孔子也好,孟子也好,老子也好,庄子也好,墨子也罢,从 人的自身保护意识上来说,也绝对无法脱离当时社会现实而尽力维护当权者的利益。 不然,刀架到脖子上,怎么去周游列国?那儿来的三千*?所以,《论语》也好,《孟子》也 好,《道德经》也好,《逍遥游》也好,《兼爱》也罢,明显地倾向于当权者的利益。那么,有 人要问;难道这就是“和”与“礼”的真谛吗?当然不是!因此,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被摧 毁之后,中国的老百姓听到了两个新名词,一个是“革命”,一个是“民主”。 现在,我们可能已经明白;“和”必须建立在人性化平等的基础之上,才具有它真正的含 义。“礼”应该保持人类善良的仁爱真实性,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完整的和谐。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中国大地展开的一场*,把国学、西学、一切知识学科几乎一扫而 光。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许多国学大师都成了牛鬼蛇神。什么“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 己复礼”成了妄想复辟资本主义的大帽子口号。反复辟!批林批孔!一个*接一个*,国人的嘴 似乎忘记了吃饭,满嘴都是“造反”与”革命”的口号。国人的精神思想已经被麻痹到几乎 崩溃的地步,而国学的地位早已经荡然无存。 三十多年过去了,一个刚刚遭受了精神浩劫的中国,终于从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走到了现 在。国学已经不是“四旧”或精神鸦片,国学文化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现今,xx 电视台的 xx 吸引了多少人的眼球。xx 成了国人眼里的美女,xx 成了中老年人的偶像,xx 成了当代的 明星,xx 的相貌也成了“有特点”的楷模。这一切,都是国学带给他们的魅力。这一切,都 说明国学文化是提高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我想,在当今物欲横溢的社会里,无论八零后也好,九零后也好,都应该拿起老祖宗留 下的那些文化国粹认真的读一读,净化一下我们私欲泛滥的灵魂,让天上的古人安心、让地 上的老人幸福。从“百善孝为先”的教诲之中,我明白了怎样交友,我明白了“孝”就是“和”, 和而德、德而孝。 学习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四】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 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诵读经 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采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 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 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集体诵读《*规》,并举行了开笔礼。经典诵读 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师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 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 1 个或 2 个字,由 5 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 持到最后者获胜。那么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 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而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 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名师对对碰主要是回 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后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同障碍,观察选手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 合一,学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通过比赛,很遗憾。经典诵读,是对广大 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 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 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音。它是民族传 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可以让我们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 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 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 《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过观看《xx 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 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 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 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让我们的国家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