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同意,请举手”—关注科学教学中的讨论
“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对教育观念和实践形态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现阶段,我们需要追求变革的深刻性和精致程度。”这是中央教科所郁波教授在《向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迈进》讲座上的第一句话,最近听了一节科学教研课,我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教学中的讨论有了一点新的看法。
在教科版三下《冷水与热水》一课的学习中,其中有“比较冷水与热水有什么不同”和“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这两个环节,在“比较冷水与热水有什么不同”这一环节中,要分别做冷水放进热水中与热水放进冷水中这两个对比实验。执教老师在与学生一起商量得出实验方法后,让学生猜测,冷水放进热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热水放进冷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测了很多现象:有的认为会冒蒸气,有的认为会有很大的响声,有的认为会爆炸,还有的认为过一段时间,冷水会变热,热水会变冷。在猜测后,老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时,冒蒸气、响声、爆炸等都没有看到,但很明显地看到冷水放进热水中时,冷水沉在热水的水底,热水放进冷水中时,热水浮在冷水的上面。于是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合理的解释:为什么冷水会沉在水底,热水会浮在水面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生在分组讨论后,提出了假设,可能是热水中有蒸气,可能是装水的袋里有空气,可能是热水比冷水轻,可能是热水比冷水体积大,可能是热水烧过后,水里的某种成分发生了变化等。学生交流讨论了很久,但还是没有统一的意见。这时,老师又问:“你们提出假设后,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学生再次讨论,分别提出了验证自己假设的方法,老师在让学生汇报后,一看学生们还是没有朝自己设计的方向走,学生设计的许多实验没法操作,教学时间也不够用,而后面还有很多研讨的内容,从教学进度考虑,老师只有抛出了自己的法宝,我认为“热水比冷水轻和热水比冷水体积大这两个假设是可以验证的,同意这个观点的,请举手。”于是,很多学生举起了自己的小手。课就顺利地转换到老师课前设计的环节之中,学生分组研究冷水与热水的重量、体积是否有变化。最后,这节教研课顺利地完成了。
老师的教研课是顺利地完成了,但“同意,就举手”这一做法值得思考,怎样认识交流和讨论在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郁波教授认为交流和讨论是小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解释的主要过程;交流和讨论能够引发真正的学习活动;交流和讨论能够让老师抓住教学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从表面看,“同意,就举手”
使课得以顺利完成,老师的任务达成了,但从学生的层面看,当他们在交流与讨论中各抒己见,思维如马儿在草原上奔跑一样无拘无束时,老师的一个“同意,就举手”,使学生的思维嘎然而止。学生能坚持己见,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真正的学习与思维,是整堂课中最值得花时间的环节,应该给学生以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中使自己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
在学生由争论引发真正的学习活动时,为了赶进度,老师不舍得花时间或根本不想花时间,这时,“同意就举手”就是法宝。我们的老师用这样的方法来制止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能不是有意的,但学生可能已经习惯了“听到同意就举手”这一做法。课的顺利完成是表象,学生的问题再也没有时间解决了。“同意,就举手”是明示,也是暗示,因为老师讲这句话,许多同学可能知道,老师讲举手,就一定要举手。如果大家都举手,你不举手,可能会淹没在大庭广众的目光中,抬不起头来。于是,“同意,就举手”就成了老师的法宝,这样的法宝,弊多利少,我看,还是不用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