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磐安县尖山镇中心小学 张冠瑜
【内容摘要】近一年多来,思维导图在我县小学科学教学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知识表征工具,本文分析了思维导图作为教学工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探讨了思维导图在板书、记录、作业、单元复习等教学环节中的运用。思维导图倡导小学科学教师合理运用发散思维来完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多元的知识结构整合,推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科学 教学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建一种组织性的思维工具,是一种将思想图像化的技巧,也是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层次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条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形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东尼�
博赞,2005)。网络图可以充分体现文章的层次和脉络结构,即形式图式;位于中央位置的主题词和主干位置的关键词体现了文章的内容话题,即内容图式;分支下的关键词信息体现了文章的细节,充分关注了文章的语言知识,即语言图式。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丰富和巩固阅读过程中所需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主要探究如何有效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梳理头脑中已有的零散科学知识,并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工具把所学知识以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和重建,进而帮助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有一定逻辑性、结构较清晰、有条理的科学知识网,同时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水平。
一、思维导图的优势分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兴趣是通过对学生的关爱达到心理情感的满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少年儿童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思维导图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新形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以直观、形象、有效的特征,利于学生思考、探究和联想,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脑运作效率,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果。
2.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提高记忆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创造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思维导图是让学生通过写字、画画的形式,着重突出书本的重点知识,在不同内容之间加上可以相互产生联系的线条。它是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知识点上,这样可以迅速地记笔记,从而突出重点,有效助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
3. 提高思维的严谨性,把握整体观
思维导图像一张网一样,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模式由传统的“线性思维”转化成具有放射性的“网状思维”,这就需要探索学生的高级思维模式。学生的学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考虑知识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层次排列,从而最终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学生来说,思维导图能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他们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尤其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思维导图的应用使学生提高了对课文内容、单元内容、整册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而且学生会把科学课中学会的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上的应用
1. 思维导图应用于板书,展示直观方便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本节课
的重点知识,体现教材结构和构建教学认知程序。教师与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对知识的整体结构的把握,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用思维导图展示教学内容,具有直观、容易比较,而且便于记忆的特点。通过教师整个思维导图的板书设计,让学生能够看到这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尤其是理清了一些概念的层次结构。特别是当有一些有独创性的、生成性的东西,随时可以作为一个节点纳入整个思维导图中来,从而突破大纲式板书的局限性。这样的板书注重了学生的生成,更有符合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有了教师采用的思维导图作为的板书的示范,那么学生也就有了模板,慢慢地就学会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了。
如五年级《抵抗弯曲》的板书:
2.思维导图应用于活动记录,突出思维过程
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普遍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并开展讨论记录。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观点,小组成员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现在讨论问题的焦点所在,这样就可以避免了讨论过程中的盲目。实验的设计或选用文字表达,或选用简单的图示表达,既从多角度表达了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思维过程,又体现了思维导图很重要的一个功能,那就是每一个节点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方法纳入思维导图中。让学生说过,更让学生写过、画过,更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机会辩论过,这样学生的记忆也就更深刻。当小组的讨论完成之后,全班交流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仪展示各个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其他小组相互补充和完善。当教师等全班同学汇报交流后,也可以展示课前准备好的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寻找与老师的差距,比较后进行反思修正,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学生在自主尝试画图的过程中,需要自主把握各知识点的相互关联,自主探究并建构知识的整体框架,这充分显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另外,学生甚至可以顺着教师的思路展开联想,在脑海中浮现出教师想到的或者没有想到的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并把这些想到的东西添置到思维导图中。
3. 思维导图应用于单元复习课,便于整合知识
复习课中知识结构、思路技巧的点拨固然重要,当知识结构建立后,学生如何记牢;学生练习中出现新的知识增长点如何方便快捷的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复习课中教学中应该不断思索的问题。我通过思维导图的接触告诉我这些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但一节课的复习往往容量大,学生笔记整理几页,很难快速复习。一张思维导图在手,丰富的图像,紧凑的内容,一张内容四五分钟便何搞定,大大的节约了学生复习的时间。小学生乐于涂涂画画,并喜欢用图画来表达,因为这种图文结合的笔记形象、直观,富有儿童情趣,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和表达特点。
4. 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生作业,巩固课堂内容
科学课的教学时间是非常紧张的,而科学探究学习是需要花费较多时间的,所以在短短的40 分钟内完成整个探究学习是很困难的。即使完成了,也是昙花一现,匆匆走过场而已,探究并没有很好地深入进行,完成的质量也不是十分理想。现在有了思维导图,在布置探究作业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一定的思路。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动手画一画,通过想象和色彩感受,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图画,这样的作业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寓学于乐,完成的质量也大大提高了。探究式作业可以是以调查学习起点为目的,可以是以巩固课堂学习为目的,也可以是以课后延伸拓展为目的。但无论是以哪种目的为目的,制图过程都是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完成科学作业的兴趣,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途径。
通过一年的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在整个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表现出了这些特点:探究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了,能够比较严谨地开展探究活动,所获得的体验更深刻,所收集的数据、信息更加广泛、更加翔实,所得出的科学结论也更加全面完整。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思维导图以多元化得知识结构体系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定性思维模式,延伸和扩大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范畴,以科学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图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陈敏.思维导图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