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2021-04-25 发布

数学(心得)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体会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数学论文之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体会 ‎ ‎ ‎ ‎  常平镇振兴中学    陈汉禄 ‎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出现了一批情境新颖、立意独特、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教育价值的应用性问题。应用性问题是指有实际背景或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它主要有数与式的建模、方程(组)的建模、不等式(组)的建模、函数的建模、几何的建模、统计的建模等形式,应用性问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及应用意识。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选用恰当地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  【关键词】:  教学;  建模;  转化;  培养能力 ‎  数学建模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0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提供的解答解释现实问题。简言之,就是把数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过程。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是众多游客始终未能解决的难题,大数学家欧拉不是到桥上去试走,而是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把小岛、河岸抽象成 ‎“点”,把桥抽象为“线”,成功地构建出平面几何模型,成为数学史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典。‎ ‎  数学建模教学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平时的教学尝试,谈几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拙见与同行探讨。‎ ‎  1   明确数学建模目标,培养数学建模意识 ‎  初中数学建模通常是:把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把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不等量关系,建立不等式模型;把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变量关系,建立函数模型;把有关平面、空间图形,建立几何模型;把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建立统计模型等。‎ ‎  有了建模目标,才能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把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首先应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的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  如例1、某商场购进一批单价为6元的日用品,销售一段时间后,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商场决定提高销售价格。 经试验发现,若按每件20元的价格销售时,每月能卖360件,若按25元的价格销售时,每月能卖210件,假定每月销售件数y(件)是价格x(元/件)的一次函数。‎ ‎  (1)试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 ‎  (2)在商品不积压,且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问销售价格定为多少时,才能使每月获得最大利润?每月的最大利润是多少?‎ ‎  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所谓“最优化”问题,诸如成本最低,利润、产出最大,效益最好等问题,常常可以归结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  2    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  教材(特别是几何部分)每章开始都配有反映实际问题的插图,抽象出各章主要的数学模型,并且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基础知识,一般也是由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来的,反映了数学建模思想。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思想应与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相依相随,经常渗透,逐渐升华。‎ ‎  如何围绕课堂教学选取典型素材激发学生兴趣,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建模能力呢?根据教学的实践,应采用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与应用相渗透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这个目标,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叙述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运用中,掌握重要的现代数学观念和数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运用意识。其五个基本环节是:‎ ‎  2.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 ‎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选编合适的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迫切要求下学习,为知识的形成做好情感上的准备,并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  2.2 抽象概括,建立模型,导入学习课题 ‎  通过学生的实践、交流,发表见解,搜集、整理、描述,抽象其本质,概括为我们需要学习的课题,渗透建模意识,介绍建模方法,学生应是这一过程的主体,教师适时启发,介绍观察、实验、猜测、矫正与调控等合情推理模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  2.3 研究模型,形成数学知识 ‎  对所建立的模型,灵活运用启发式、尝试指导法等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完成课题学习,形成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并获得新的数学活动经验。‎ ‎  2.4 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享受成功喜悦 ‎  用课题学习中形成的数学知识解答开始提出的实际应用题。问题得以解决,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在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成功的喜悦油然而生。‎ ‎ ‎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体会.doc ‎ ‎ ‎ ‎ ‎ ‎ ‎ d95e38510ddd3c42a7871aa9735a06ba.doc (62.50 KB)‎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