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立足课堂 问出精彩——以《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为例谈有效提问
温岭市松门镇第二小学 潘亚平
【摘要】尽管人们从古至今都意识到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不断实践着,然而,我们很少的教师真正做到了善问。因为提问本身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本文,笔者将以张祖庆老师《祖父的园子》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试谈我们的语文课堂该如何立足课堂进行有效提问,让我们的课堂出新,效果彰显,让我们的学生从中受益。
【关键词】 遵循 策略 提炼
“细节决定成败”
,丰满而精彩的细节,能打造有效课堂。有效课堂需要课堂中诸多有效教学环节的无缝连接。其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而提问的方式则关系着对话的质量,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教学技术,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尽管人们从古至今都意识到提问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不断实践着,然而,我们很少的教师真正做到了善问。因为提问本身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即使是这样,也不能停止我们追求艺术的脚步。我们要立足课堂,问出精彩,让我们的课堂出新,效果彰显,让我们的学生受益。本文,笔者将以张祖庆老师《祖父的园子》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试谈我们的语文课堂该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一、有效提问应遵循的几点
1、紧扣主目标
阅读教学中,对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及探究结果的运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及目标意识。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每节课都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向,这也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其出发点就是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性就是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篇课文可以设疑的地方很多,我们不仅要设计出紧扣目标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把问题提准,使各教学环节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产生合力。总之,教师要尽可能提出紧扣教学主目标,能让孩子们通过潜入文本,与之对话后能回答的问题。
2、师生互动
一个良好、健康的、“民主”的对话氛围对于课堂教学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对教师在提问设计上提出了要求,如果因循传统的提问对答,仅仅只着眼于知识点的灌输,犹如(下意识的)客观选择题,如此将会失去“对话”的原初意义。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发言气氛。教师的提问要给学生回答以足够的思考空间、主观发挥的余地。
3、凸显理念
新课程标准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平等对话,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新课标下的有效提问,要凸显语文课程新理念。没有新理念依托的课堂提问,犹如“涸泽而渔,焚林而猎”,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也要求我们在提问环节凸显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新思维。因此,我们的提问要面向全体,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提问的内容要难易适度,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中都有所收获。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1、提炼核心问题,使提问更有目的性
何谓“核心问题”?一个问题的提出,能于文本牵一发而动全身,于学生学习能激发主动探究的切入点,并能紧扣住课文主目标,这样的问题就是核心问题。一篇文章中的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文本信息,独特的言语形式,生动的遣词造句,精妙的谋篇布局……这些其实都可用来提炼和设计核心问题的。
特级教师张祖庆教学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我们可以从他的教学实录中知道,他把这课的核心问题定位为:作家萧红在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写到了祖父的园子,而且把它写得很生动传神,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萧红对它如此深情呢?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张老师按四个板块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读书实践活动。第一板块 :整体感知,鸟瞰园子,引出核心问题。第二板块:眼中园, 样样都有。第三板块:心中园,一切自由。这两个板块解答了核心问题。在这两个板块中张老师引领学生自主读书思考,组织学生从文本中找到关键的词句品悟 “样样都有的眼中园”,“一切自由的心中园”,体会情感,习得语言。第四板块:梦中园 ,光芒四射。这一板块深化了主题,回顾核心问题。张老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想象在“祖父的园子”都梦见了什么,继而结合资料,让每位学生知道“因为想念,她拿起笔写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小说”,因而那些文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自由。
2、运用“慢”艺术,使提问更有效
以生为本的语文课的主旨是为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主流价值。而当今的公开课即便是家常课上,教师恰恰很少去思考学生的发展,而是过于注重教学流程,使得课堂常常陷入 “形式化”,匆匆走过场,演绎着表面的热闹,却造成了高耗低效的后果。任何偏离“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都不可能是高效的。反思我们的提问方式,随意抛出一个问题,不做指导不做铺垫,让学生自己想去。学生因得不到教师的指导,“自主”学习后,所交流反馈的情况自然就不理想。因此教师课堂提问亦可发挥“慢”的艺术,把一个大的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精心铺垫下从从容容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让每次训练都变得扎实有效。
【案例1】张老师教学第17自然段时,提问:“同学们,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园子》中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这花、鸟确实很自由,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展示读,合作读,齐读。学生朗读时个个精气神很足。
我们不难看出,张老师也并不急于让学生解决“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这个问题,而是慢条斯理地通过指导读、评价读、引读等多种方式,引领学生朗读课文相关语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领悟作家文字的魅力。此时的学生学得很轻松愉快。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多种形式的朗读铺垫,学生会怎样?课堂会怎样?结果可想而知,教室一片沉寂,学生不敢出声了。
要是所提问题既大又难,则往往会流于空泛,不着边际,实际效果跟预期会大相径庭。照本宣科式的,人为地拔高问题难度,给学生带来的是紧张感和心理压力,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僵滞的场面,不利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提问需要“慢”
的艺术--慢慢铺垫。可以把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以若干个小问题串联起某个环节的教学,环环相扣,问题的解决在舒缓有度的进程中展开,并“各个击破”,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兴趣,破解难题的乐趣,其实也是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的妙法。
3、善于换位思考,使提问面对学生
在对话过程中,对话是否流畅,是否充满灵性,一定程度上与教师提问的内容有关。“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浅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如果不疼不痒,则学生无意动脑”(特级教师宁鸿彬语)。所以,教学提问宜取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来问。基于此点考虑,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你如果是学生,这个问题能回答吗?怎么回答?效果怎样?要是教师尽量处于学生的角度的话,多问问自己问题,然后才拿去问学生。并且所提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可望、可及。
【案例2】比如张老师教学“眼中园--样样都有”这个板块: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勾画词句并思考:这是怎样的园子。)
师: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生:第一自然段。
师: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生:大花园。
师:很好!还有谁圈出了不一样的几个字?
生:样样都有。
师:样样都有,还有哪些同学也圈出了“样样都有”,请举手。
(生齐齐举手。)
师:很好。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板书“样样都有”。)
师:既然“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
在这个案例中,张老师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圈画关键词,思考“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当学生要交流时,张老师又抛出“你找到了哪些段落?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这个问题,让学生依托文本,有序交流所画的关键词。当学生感受“这是个样样都有的园子”之时,他随即又让学生圈画“园中之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马上就找出景物来。就这样,学生对“萧红眼中样样都有的园子”有了更深的感知,方便下面的学习。认真回顾这个案例,我们发现课堂开始环节显得从从容容,紧凑而活跃。假如我们这样提问“大家细读第一自然段,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虽从文本出发谈自己的理解,但在教学节奏上显得拖拉,不紧凑。这是因为张老师提问时“以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问,才有此效果。
4、设计开放性话题,使提问有广度
课堂“民主”氛围,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话的欲望,问答的递进,其实就营造了一个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而问题或话题设计的有效度将直接影响到对话的达成程度。好的对话话题要体现开放性,它至少要具备以下两个特质:一是话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即话题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二是话题要有一定的广度,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张老师第三板块“心中园,一切自由”的教学,当他反复引领学生朗读“花”、“鸟”、“虫子”、“倭瓜”等园中的景物都活了,当学生真正体验到“园中的一切景物都是自由”之时,提问“我们说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觉得这园子里自由的事物仅仅只有这一些吗?”接着学生回答“不是”,张老师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书上没写的景物都有哪些,它们也是自由?让学生自由想象写话:( )了,就像( )似的。( )愿意( )就( )。学生完成后,都兴奋地站起来交流。
生1:谷穗动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生2:蜻蜓飞了,就像在溜达似的。
生3:蝴蝶采蜜了,就像在舞蹈似的。
生齐: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生4:甘蔗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
生5:樱桃树愿意结一千个樱桃就结一千个樱桃。
生6:金鱼愿意游到哪儿就游到哪儿。
以上话题设计,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创设了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围绕“一切都是自由”展开想象,通过精彩纷呈的回答来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写得轻松,学得愉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开放性的话题,注重了课堂氛围的营造,使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此时,教师不必苛求课堂预设问题或任务完成的完美程度,适当地留有问题,留有余味,可能带来“(余音)绕梁三日”的效果。
三、有效提问的注意点
1、创设良好的提问氛围
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学的气氛,对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创设民生和谐的课堂氛围,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重视、赞扬与鼓励。回顾张老师的课堂,我们看到张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引来了学生们的哈哈大笑,但这不影响课堂,反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张老师提问时所用的语气、语调,以及体态,很迎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另外,他做到了适当“忘我”,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如他的提问“那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我倒想听听你的想法。”从这个问题中,我们看到了老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体现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同时他注重激励,如他的评价语言:“
我看这位同学读着读着,他的脸也笑开了花。真好!”,“嗯,说得真好!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你真会读书!”
2、多提凸显课程理念的问题
凸显新课程理念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思考,又犹如亮色剂,给人清新之感。课堂中围绕这些问题,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难点得到突破,问题让这节课满堂生辉。因此,多提一些凸显课程理念的问提,让课堂更有效。
张老师课堂提问选取一二,如下:
问题一:仔细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有没有产生问题了?
此处张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很重要。
问题二: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很长,一节课学完,咱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法来学习。请快速浏览课文纸第一页横线下面的文字,从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此问题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核心问题的个数
我们提问的时候还应注意课堂时间,在规定的课堂时间里,一旦教师提问的时间多了,学生独立思考读书的时间必定减少。因此生本课堂就必须留出整块时间给学生。一节语文课,教师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一般不要超过8-10个”(张祖庆语)。
一节由有效提问架构的课堂是精彩的,给人启迪的。以“有效提问”为切入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立足课堂,设计出有效问题,并利用它们把学生引入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以探究的广袤天空。立足课堂,问出精彩,成就简约而丰满的语文课堂,让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发展,让语文教学的主流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李竹平 《“核心问题”的提炼与操作策略》小学语文杂志
【3】詹秀敏 《课程提问如何达到有效性》 海西教育网 2012.12.30
【4】冯晓明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考试周刊 2011年87期。
【5】张祖庆 《张祖庆讲语文》 语文出版社 2008年9月
【6】 李冲锋 《教学技能应用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