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5 发布

语文(心得)之浅谈《林黛玉进贾府》的情感教学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浅谈《林黛玉进贾府》的情感教学 ‎ ‎  摘 要:《红楼梦》是一部文学巨著,且通篇都是文言文,高一的学生阅读起来有点困难。一旦遇上困难,学生便会选择放弃阅读,因此必须激发学生阅读全书的兴趣。《林黛玉进贾府》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以及贾府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指导学生学好这一课,对学生了解全书,有很大的帮助。按照传统的教学,学生会觉得有点枯燥,只有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作为切入点,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  关键字:兴趣;神话传说;初次见面;心有灵犀 ‎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初步展现了贾府的概貌,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的帷幕。这一单元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阅读环节的基础序列,这一课的教学对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有着很好的示范性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想读其他文学作品,从而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美国学者斯潘塞的“冰山模型”‎ 理论,文学方面的修养和典籍方面的修养是内隐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因此,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重视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功能,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把语言文字包含的文化素养转化为学生的文化素养。对此,我将本课的重点放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相会”上,希望通过这一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自主探究二人的性格特点。我的教学重点是:在我所设置的情境中,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真切的感受二人初次见面的怦然心动与心有灵犀,并能读懂宝黛二人的内心世界。‎ ‎  《林黛玉进贾府》是一篇古典小说,让高一的学生读,有点难度,因此,我设计了说故事的教学方法,将小说转变为浅显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将“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以故事的形式,激发阅读兴趣和快感,营造阅读气氛。如,说说“木石前缘”和“金玉良缘”的故事,说说“金陵十二钗”的故事等等。‎ ‎  这是一部把爱情写到极致的传世经典。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凄美缠绵,哀婉绝伦的爱情故事。在平时批改周记的过程中,我发现班上的学生对张爱玲颇有研究,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前,我引用了张爱玲的一句经典名言“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哦,原来你在这里。”并提出疑问“这两位史上最诗意玲珑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初次见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呢?”‎ ‎  利用多媒体,设置“宝黛对视”的定格情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情节的想象中,体会二人初会时的怦然心动,初步了解二人的性格特点。‎ ‎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并争着回答问题,也能答得比较准确。在学生讨论完之后,我再做出相应的补充:两人初次见到对方时的反应:一“惊”和一“笑”。两人初次相逢,却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真可谓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  在这里,我运用激发和引导策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因此,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能否把这一惊一笑调换位置,即改成:‎ ‎  黛玉一见,便笑道:“这个哥哥我曾见过的。”‎ ‎  宝玉看罢,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 ‎  在这一矛盾中,学生更能体会二人初次见面的心有灵犀的感觉。‎ ‎  此时,学生对宝黛二人的见面肯定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会自发地想要弄清楚,这么浪漫的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我趁热打铁,提出问题:两人的目光相遇后,并没有马上离开,他们对彼此都有一个打量,那么,在彼此心里,对对方都有着怎样的印象呢?学生很快能从课本中找出这三段描述:‎ ‎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  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  态生两靥之愁,‎ ‎  娇袭一身之病。‎ ‎  泪光点点,‎ ‎  娇喘微微。‎ ‎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 ‎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  心较比干多一窍,‎ ‎  病如西子胜三分。‎ ‎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  我在黑板上写下板书“宝玉‘笑看’黛玉”和“黛玉‘惊视’宝玉”。并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讨论,能看出怎样的林黛玉和贾宝玉。‎ ‎  大约4分钟后,让学生针对这三段描述,说出能读出怎样的一对人儿。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写下板书“美若西子、较弱、楚楚动人、多愁善感、灵气十足、超尘脱俗……”“俊美多情 率真 叛逆 ”。‎ ‎  探究到此时,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大众化”的性格特点,即大家都能够很容易就总结出来的特点,但是对高中学生来说,仅仅做到这点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于是我在屏幕上显示“虚笔描摹传神韵,宝玉眼里识仙葩” “‎ 世俗眼中不肖子,黛玉眼中纯情郎”,并让学生进行深入探讨,这两句对联分别写的是什么意思。‎ ‎  在学生讨论之后,我做如下总结:‎ ‎  文中并没有对林黛玉的服饰描写,而且文章第一段就出现的女主人公,行文到此,作者才泼墨描写她的外貌,就是想让她的美在贾宝玉的眼里得到充分的展现。‎ ‎  而此时,贾宝玉是第一次出场,但在这之前,林黛玉已经听说了几次别人对贾宝玉的评价,如她母亲和贾宝玉的母亲的评价以及《西江月》二词,通过正反对比,突出贾宝玉在林黛玉心里的印象,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  我们从心有灵犀的初会中发现了彼此感情的基础,对二人有了深刻的了解。故事的主人公宝哥哥和林妹妹达到了人生意识上的共鸣,这是感情的契合,品位的相投。只可惜,这至真至美的理想世界始终挣脱不出污浊的现实世界对他的束缚与毁灭。对此,我设置了“宝玉摔玉”这一环节的深入探讨,凸显贾宝玉的性格,并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深化。‎ ‎  ——深入探讨:贾宝玉为何“摔玉”?‎ ‎  让学生自由组队讨论,再加以评论。评论时要注意一个切入点:“玉”象征什么?‎ ‎  介绍王蒙点评《红楼梦》的感叹:“‎ 宝玉在贾府,不曾见谁就问谁有玉没有,他不曾为宝钗摔,不曾为湘云摔,不曾为其他姐妹摔,今儿就为你林妹妹而摔。作为读者,你会不为之心动?”‎ ‎  可以说,宝玉是为黛玉而摔,违世俗而摔,抗天命而摔!‎ ‎  摔玉的结局如何呢?这次冲撞失败了。余英时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的话进行评论。这种失败也意味着宝黛二人的爱情结局必定是悲剧性的。真可谓是“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最后再一次聆听这凄美的乐曲《枉凝眉》,让学生再次感受这份厚重的悲剧美。(播放音乐)‎ ‎  最后,我觉得文史不分家,学习古典小说,如果没有掌握当时社会一定的历史常识,是无法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的,即使理解了也是苍白的。这点对老师来说更是重要。阅读永远是提高文学修养最基本的手段。语文老师更应该是个杂家,我感觉到自己知识面很狭窄,这严重影响了对文本的理解。尽管有很多的参考资料,但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做主体,那语文课堂就不可能生动。所以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