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0 KB
  • 2021-04-25 发布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浅谈游戏活动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开展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浅谈游戏活动在《品德与生活》课中的开展 ‎ ‎  南师附小  陶薇 ‎  一、游戏活动思品课的目的和任务 ‎  思想品德课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人格。人格发展的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只有在积极的活动中才能促进人格健康发展。思品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的是体验和感悟,这就需要学生更多地投入到更为主动的创造性活动中,这也导致思品课的教学性质必须是具有创性的、感悟型的课程。‎ ‎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思品课的“游戏活动”尤其重要。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也差。他们刚适应甚至未能适应学校生活。在此种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游戏活动”成为必要的手段。众多的心理学家们认为,游戏是人类体能和动机之一,儿童的活动和学习应该是从游戏开始。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曾说:“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把身体与精神的训练相互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就是教育上最大的秘诀之一。”‎ ‎  “游戏活动感悟型”‎ 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创设了低年级思品课堂教学需要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在自由选择状态下进行价值建构。使学生在和谐合作的环境中主动参与活动,发现自我,发挥自我,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完善自我,激发潜在的创造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最终目的。‎ ‎  二、游戏活动感悟型思品课的基本特征 ‎  在小学各科中,游戏活动是耳熟能详的。但不同的学科,所设计的游戏活动都是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的。在低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并非所有的热热闹闹的活动都能促使儿童人格的发展的,所设计组织的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本质特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 ‎  1、游戏活动以其内在的趣味性启动儿童的自主参与性 ‎  游戏活动教学的目的在于利用活动本身的趣味性激起儿童的内在动机。通过游戏活动教学,教师的要求应很快能转化成儿童自觉自愿的活动。要使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愉快体验与教学目标的实现高度、巧妙地统一起来。因而活动的内容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又要是常规性的,趣味性的,儿童们都共同参与的活动,更要有一定的目标性。另外,要使学生们都能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对他们来说,应能从活动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巨大满足。游戏教学正是以其内在的趣味性作为内在动机来启动、维持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自主性。‎ ‎  2、在交往合作性游戏活动中“建构”健康的人格 ‎  学生人格的形成虽然具有独特性,但却不会也不能孤立地形成。学生生活在学校和班集体中,他们的人格形成必定会受到所处的环境和人群的影响。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共同学习活动和人际交往为中介的集体性课堂教学。它不但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学会交流,学会创造。游戏活动也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环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进入生活角色,通过和群体的交往合作,摄取信息,交流情感。学生在“自由选择”状态下投入地活动。每个学生都在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共同进行活动。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地完善自我,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  3、游戏活动过程体现创造性 ‎  通过游戏活动形成创新能力是小学生人格培养要达到的一个目标。学生的个性特征各不相同,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也千差万别,这更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的观念,为学生的创造活动创设条件。针对教学的实际,设计有一定本质特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和谐合作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另一方面,更要允许学生发挥他们的创新精神,给予激励评价,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感受到创造的愉悦。学生在富于创造性的课堂中学习,对形成良好的人格也是有很大裨益的。‎ ‎  三、游戏活动感悟型思品课的教学策略 ‎  1、围绕目标,创造性地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内容 ‎  游戏活动一旦与教学联系起来,其创造者、组织者、领导者的主体就是教师。游戏活动首先要由教师事先设计,然后引导或带领儿童有序地进行。教师不但要熟悉儿童游戏的理论,了解所教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活动特点及兴趣爱好,明确教学目的并熟悉掌握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将教材真正熔化在游戏活动中。这就绝非教材与游戏的简单粘合,关键是要使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能高度巧妙地统一。最终实现学生能在活动中建构生活角色,形成良好人格。‎ ‎  例如,在进行第一册《新朋友 新伙伴》教学前,教师设计了“画一画”的活动,要求学生画出与好朋友活动时的情境。主要目的一是进行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在开学以来,认识了哪些好朋友,是否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二是通过“画一画”游戏活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交往认识,消除心理隔膜,学会大胆与同伴沟通,体会到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游戏是愉快的,从而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  2、营造合作、和谐、平等、愉快的“游戏活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  游戏活动教学应始终伴随着师生愉悦的情绪。课堂上,每个人都是学习、课堂、集体的主人。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讲真话,大胆表现自我。即使学生某些在严肃学习活动中被禁止和不被认可的行为,也应该被允许、合理地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存在。‎ ‎  (1)师生协同,形成情感交流 ‎  师生协同是指主导和主体的教与学,在教师指导和促进下,充分发 ‎  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立足于树立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现代教学观,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担任“促进者”角色,要积极倾听学生发言,承认学生有自己独特思想感情的权利,引导学生正视道德问题。‎ ‎  (2)为每个学生创设表现才能的机会 ‎  和谐、合作、平等的课堂气氛,不仅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更注重对后进生的帮助,要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予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要重视运用集体的力量发掘每个学生个性中潜在的积极力量。每一点滴的进步,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并鼓励。‎ ‎  (3)改变传统的座位模式,创设合作学习的集体空间 ‎  传统的秧田座位模式,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也不便于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创设合作学习的集体空间,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班级教学的重要中介变量。在进行游戏活动感悟型的思品课型教学时,可根据不同内容尝试用不同的座位排列:可以分小组坐,也可以去掉桌子让学生围成一圈坐,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位置坐,甚至老师也一起坐在学生中间亦可。这样更便于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 ‎  3、重视评价激励,促进角色建构 ‎  课堂活动要重视评价与激励作用相结合。儿童对自我评价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别人的评价。学生从别人(教师、学生)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进行模仿、揣摩、体验,在小伙伴之间互相评价。也应注意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较,以体会自己的进步。‎ ‎  因此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动脑、动口,勇于提出自我见解。例如《新朋友 新伙伴》的“画一画”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让他们介绍朋友。在此过程中进行交流评价。评价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的“作品”中有很多朋友,出现活动十分愉快,可见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处于成功的地位。另一些学生作品中只有一两个朋友,甚至没有朋友,可见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心理障碍,这时教师对取得成功的学生要给充分肯定,并鼓励存在交往障碍的学生。对取得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也给予赞赏激励的评价,让他们充满信心。长期坚持,将逐渐建构良好的人格。‎ ‎  四、游戏活动感悟型思品课的操作程序 ‎  在低年级思想品德课中,通过设计具有趣味性、交往合作性和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课堂,在课堂上进行师生双向互动,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最终将达到形成良好人格的目的。其基本流程是:‎ ‎  1、设置情境,营造氛围 ‎  所谓情趣,既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包括由此而突现出来的情感问题、交往障碍、求知欲等。在思品课的开始,以情趣抓住学生的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之余,往往也有了解学生、创设氛围、悬疑引趣等作用。如《我们在一起》一课,教师以儿童熟悉喜爱的歌曲《开学了》开始,通过动听的音乐,教师的形态、动作、语气等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教学情感氛围。‎ ‎  2、角色扮演,合作交往 ‎  有了愉快的学习情境氛围,教师此时顺势而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蕴涵的道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生明理,如果跟语文、数学一般的操作程序进行理解,也可以达到效果,但却忽略了思品课的活动性要求,也容易令刚活跃起来的课堂气氛沉寂下去。这时,如果创设与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合作交往性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论而明理,将达到建构角色,培养人格的作用。例如在《怎样交朋友》一课中,把对课文的认识在扮演角色时实际运用,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生进入学习高潮,共同参与,帮助小兔学会交朋友,促进学生内心体验,使情感在熏陶感染中不断升华,进一步认识到:要主动、勇敢地交朋友,自己才会在集体中感到愉快。‎ ‎  游戏活动最主要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  (1)扮角色游戏 ‎  扮角色游戏是发展个性的重要手段,可以激发情感,让学生带着感情参与教学活动。把对课文的认识在扮演角色时实际运用,有助于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依照他自己的角色来行事或模仿他人的角色行事。通过“扮角色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故事中表演出来,从而深刻体会到情境中角色的感情。‎ ‎  此外,抽象的道德认识,只有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扮角色游戏可以让儿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认识问题。‎ ‎  例如《怎样交朋友》一课,要让学生认识到怎样做才能和同学交上朋友,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角色中,明白交不上朋友的原因。在学生进入角色情境后,还可以即兴创造其他情境,让学生创造性地展开想象:如小刚明白道理后,当自己上学遇到同学或下课大家做游戏时又会怎样做?通过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解决生活中的思想问题。‎ ‎  (2)表演游戏 ‎  表演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学生的道德认识、行为的形成起催化作用。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还要有强烈的情感共鸣,才能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音乐、儿歌、动作表演能创设陶冶学生情感的情境,有助于儿童行为的形成。例如在《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的活动中,以歌曲《开学了》导入,又以配乐儿歌加上学生创造性动作作为结束,为儿童所喜爱,既陶冶情感,又引起共鸣。‎ ‎  (3)竞赛游戏 ‎  小学生好胜心强,竞赛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学生在竞赛游戏中培养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获得最大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的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离开座位比赛交朋友,比一比谁最会交朋友。这样就很好地为他们提供了实践和表现的机会。‎ ‎  游戏活动的形式其实不拘一格。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有创造精神,大胆、勇于尝试与创新。只要能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游戏活动就应该是可行的。如现今很多成功的课例中,那些优秀的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所设计的游戏,例如:“送小书签,读名言”“红绿灯举牌辨是非”等等,都不乏成功的例子。‎ ‎  3.活动体验,评价激励 ‎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时间和实践的选择,引导学生主动地在活动实践中体验、评价,并发展主体的创新能力。例如《我有一个好朋友》一课,教师出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进行“猜一猜”活动,猜猜画的是谁。孩子们情绪高涨,各抒己见,当听到“小作者”‎ 介绍他画的其中之一是自己时,更是兴奋不已。他们在这样的交往评价中,情感得到了交流,也体现到跟同学一起的快乐,体会到同学的感受。尤其是那几位内向的孩子,眼中闪烁着渴求的目光。教师把握这一教育契机,给予肯定的评价和真诚的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在愉快的氛围中,班上的小朋友都举起了小手,表示要和他们交朋友。那几位内向的孩子也由此获得了信心和勇气,在课堂上大胆主动地和同学交朋友。交往的游戏活动,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