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1-04-25 发布

2021品德与社会听课心得体会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品德与社会听课心得体会 品德与社会听课心得 1 我无比荣幸地来到重庆长江师范学院参加了小学品德学科的“国培计划”的培训。通过培训, 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的精辟见解所折服,也被来自宜宾市各区县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所感 染。虽是秋天,我们却如沐春风,十五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将所学总结如下: 此次培训,专家引领我们走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源头活水,让我 们走出老式教育的误区。此次培训,内容广泛,图文并茂。每个模块都有许多优秀教师进行 讲解,学习了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比较了中西方的德育教育,感悟了品德课教学的新理念, 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技能。这次培训,给我思想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让我懂得 要以“情”为纽带,让感情走进课堂,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 境,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教师要 充分挖掘品德课的课程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唤起孩子成长的渴望,给孩子一个梦想 的天空。 培训中,我们还学习了品德课的备课、上课,评课技能,互动研讨在借班演练中的得失,观 摩了郭老师的品德优质课。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教师 这个行业,以至于对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终身学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针对以 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一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同时加强 必备知识的学习,如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使自己更好的解读教材,更加深入的了解 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加合理的选择合适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二是向有经验的专家学者、教师, 甚至是学生学习,集百家之长为我所用,可以少走弯路,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 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用所学知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提高教育 教学能力,并努力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感谢国培! 品德与社会听课心得 2 经过一年《品德与社会》执教实践过程,我觉得《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 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 生活的情感, 品德与社会心得体会 [智库|专题]。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有以下感受。 一、把握课程特点、深钻教材、充分准备是上好品德课的前提。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课本,每一课都是几幅图配几句话。如果照本宣科式教学,一课要不 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上完。如果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 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品德素养的提高。上好一节课很难。 在具体教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老师,是越来越需要丰富的知识。在备 课阶段一方面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 另一方面老师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如备课 时一定收集网上或学生预先实际中的一些资料,丰厚教学内容,从而接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 距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才能享受成功 真实的生活有利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这已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了,可在实际的课堂 上,教师却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够把这种联系体现在实处。有的担心生活太大, 无处着手;有的考虑学生的接触有限,难以体验;还有的顾虑生活太随意,难得控制,会导致 课堂学习一团糟……凡凡点点,都有一定的道理,难道走进生活,开展德育教育真的就那么 难吗?在教学《走进残疾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残疾人需要大家的关爱, 我设计真实的社会情境,开展体验残疾人生活艰难的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 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 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后,真正体验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感受到了残疾 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课堂上短短几分钟的生活体验,胜过了教师多少空泛的讲解,可 见生活对于德育知识的教学是何其重要,而联系生活组织教学又是多么的简单。我觉得,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都有必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多样性 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认识 生活,体验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突出课程的社会性 延伸课堂还要求教师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访问,去调查, 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现象,展望未来的世界,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真 正领悟生活的真谛,并从中认识社会,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使课堂真正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 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生命流程之中。这样才能立足于各类富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载体,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生活世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终生发展。例如《货比三家》就需要学生在 课外调查某种商品在不同的商店或超市的价格,再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知道同样的商品, 价格可能不一样,影响价格的因素制约着商品的价格, 品德与社会听课心得 3 2018 年 5 月 31 日我有幸参加了上杭县第三届城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研联 盟成果展示暨学科专题培训。听了曾兴俊老师、蓝晓霞老师和邱羿昕老师的课,他们设计的 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手法灵活多变,教师个人的素质之高以及钟老师的精彩点评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使我收获颇多。下面分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听课感受: 一、新课改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在这 3 节优质课中,几乎每节 课都有小组合作学习,都可以见到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所 有教师的个人素质都比较高,尤其是课堂语言都优美动人,充满激情。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与交流替代了过去的单纯说教,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师道尊严”的师者形象,让学生把学 习当成了一种兴趣,如曾老师在执教《不同肤色的居民》这课时,重在拓展知识的延伸,因 为随着交通、通信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外出游玩、观看影视以及上网等 方式,对外国人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不同人种的了解和认识往往不够深入,也没有树 立正确的人种观念。但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利用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 能力。所以,曾老师将引导学生课前先进行自学,通过阅读教材、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了 解世界上主要有哪些人种,搜集关于不同人种特点的资料。课堂上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充 分发挥智慧教师先进的软硬件功能,多种形式结合,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让学生进行合作、 探究,通过曾老师的点拨、引导、评价、小结等,让学生在实际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认识、 培育情感,促进发展。我想,这正是新课改的春风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使单调枯味的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 彩、生动有趣,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蓝老师执教的《我是一张纸》这一课, 重在轻松、娱乐的活动中。正如她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先导,更是推动学生 主动参与探索的原动力。纸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蓝老师通过 设计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猜谜、捉迷藏、体验实践、观看动画、现场调查”等活动,让学生 在活动中了解纸的历史,知道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蓝老师还在活动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纸来之不易,我们每天又要消耗很多纸,因此我们应该 节约纸,保护环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扩展到了家庭、社区及其他生活空间,而且体现课前、课中、课 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如邱老师执教的《小水滴的诉说》这一课,带领学生(卡 通图)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去访问,去调查,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社会现 象,让他们在多 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体验,认识社会。邱老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将此环节 设计成一个小水滴跟学生对话的过程,以对话和表演的形式贯穿整个环节,这种形式比较受 二年级小学生欢迎。邱老师还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水 的珍贵。3 节优质课,几乎每节课都有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调查探访的活动。学生搜集处理 信息、自主学习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习惯也都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每一堂课教师都非常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一句具有亲和力的评价语,一个鼓励的眼 神……都能激起孩子的成就感,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五、执教的三位教师基本功扎实,驾驭课堂能力极强,能灵活有效的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 突发事件,及时的调整教学思路。 总之,这 3 节优质课使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在教学《品德与社会》时,我们 作为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其特点,实施有效的策略,相信我们学习了《品德与社会》新教材教 学理念并且通过这次《品德与社会》优质课的活动之后,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能获得良好的 教学效果。 感谢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学_台,感谢执教老师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教 学方法,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水平! 品德与社会听课心得 4 5 月 19 日---3 月 20 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优质课展 示活动。通过学习使我不仅领略了教师的创新思维和教材处理方法,学习了教师的探究性教 学,还感受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1、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活动目标、 人们在行动前,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选择正确的路线和交通工具,安排好行程。同样在选 择教学方式前,教师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应当在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吃透教材,借 助教学参考书,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确立准确而有科学的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做到方向 正确,路径正确,操作方式正确。 2、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体力弱、自制能力差,在进行现场调查和参观访问时,不能到危险的地方, 在进行资料调查,不能在分析、概括方面给他们提过高的要求。选取活动时要依据学生已有 的经验背景,能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感悟和共鸣。教师要根据相关目标,找准切入点,选择 恰当的活动方式。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在玩中会得到身心的愉悦,在玩中,他们会在某一方面去探究,去学 习、去创造,并品尝苦与乐。即使经历酸甜苦辣,他们都会觉得是成功、是享受、是欣慰。 3、儿童参与活动的选择 提倡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者利用 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当然儿童自己或参与选择的他们熟悉的、喜欢的活动,更能体 现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力。更有利于用儿童眼中的世界进行感悟、发现、探究,形成自己的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儿童参与的选择活动形式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的选择,也可以是同伴 在互助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为他们提供若干方案,让学生从中选择。 4、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供了发挥教学创造能力的平台,教师要切记我们是“用教材”,而 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凭借与手段,教材提供的资源只是“诱 发”师生的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应从教材出发,切实明白教材的编排意图,依据实际,扩大 教材的功能,广泛开发和利用其他形式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聆听了十三位教师关于新课改的示范课,也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如朱金梅老师在讲授《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时,给学生组,分别为南京大屠杀中人数伤亡、 战争的背景等等的交流小组。最后以动情的汇报展示出来。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改变 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在本次讲课中,四位教师 都体现了这一新课改精神,成为本次讲课的最大亮点,当然也让我受益非浅。 体现四个互动: A、师生信息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过程。这种交流不是 单向的,即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传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让大家各抒己见,共同研讨, 相互启发。当然,在这里,教师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而准确的语言表 达,通过自己的眼神、手势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儿童在研讨中 的闪光点和生成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B、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内容互动。也就是有选择的来使用教材。教材是范例,要研究教材, 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启发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来进行研讨,不能完全撇开教 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善于开发教材外的、来自家长、学生、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 只有开发教育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C、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互动。低年级重在养成教育,任何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能离 开反复的实践,要注意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要通过实践强化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D、儿童个体的独立学习与儿童间的合作互动。要发挥每个儿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 生独立学习,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成就感;同时又要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学习中发挥群体的智慧。对于低年级学生,到底能在多大范 围进行合作,怎样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师们很好研究。 本次学习,收获颇多,对自己的课堂授课水平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次听课的很多闪光点,将 成为我课堂授课的主旋律。总之,我深深地感觉到: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敢于否定自 己,不断创新,加强学习,掌握新的要求与技能,大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此基础上,再探索 出一套有自己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品德与社会听课心得 5 现在的《品德与社会》最大的改革是把学生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培养目标切切 实实地放在儿童的生活中去培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主”的发展性战略计划; 真正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当 我们翻开《品德与社会》这本教科书时,我们会发现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伴随我国新 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题活 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倡导“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 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 们的《品德与社会》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 回避纷杂的现实生活,只是没有生活的空谈,这样往往造成学生的思想跟行为截然不同,口 是心非,德育也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走 出小课堂进入大社会,回归儿童的世界,回归生活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唯有如此,才 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品德与社会》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品德与生活》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品德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注意观察生活,积淀 丰厚的文化底蕴,捕捉生活中的点滴信息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育。相信通过这次培训, 我们的老师一定能够更新理念,正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上好每一节课,以实际行动践 行品德回归生活这一理念。 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 是学习的主人;在教材观上,教师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的决策者,确立起 自己作为课程教材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学会用教材来教,在内容上关注儿童的实际, 设计上注重以主体活动的方式呈现,将教学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 调节教学内容;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 进行观察、体验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 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 合作者。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更懂得珍惜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 做人;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中引发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 体验和道德认知;重视儿童在真实生活中感受、体验、领悟,突出活动,让学生自主地、能 动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新学期,我将不断加强自我反思,加强与其他同行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研讨。站在一个 真正的品德课程教育者的高度教我的学生,与学生共享品德课自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