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浅谈诗歌教学
单位:巴州区第八中学
作者:王海斌
诗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一枝奇葩,它以最简练、最具情感与艺术魅力的文学样式,滋润着代代国人的心田与灵魂。一篇篇脍炙人口之佳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精美的文化底蕴、精深的艺术造诣,激发、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着学生。学习它们其实就是同作者一起对话,既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文学修养,又提高学生辨析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然而,长期以来,诗歌教学存在着“虚有余而实不足”的缺陷,如:教师提问、 分析过多,创设情境、诵读感悟过少;学生被动接受、听思活动过多,质疑问难、动手书写灵感过少。这些都制约着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课堂高潮的闪现,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闭塞了思路,熄灭了灵感,枯竭了思维。学生怎么会有兴趣创新、怎么会有激情创新、怎么能够创新呢?诗歌教学要返璞归真!关键是要遵循正确的诗教之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方能达到自能读诗、自愿体察、自能创作的境界,诗歌教学便获得了成功。从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诗歌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诗歌天然与“情”联系在一起,诗之所存,情之所依。学生要体察“诗情画意”,很重要一点是要进入诗歌所创设的情境,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境”是一种美好的环境、气氛,“亲”更是一种无遮无碍的心灵间的微妙碰撞。唯有进入这种美妙的情境,才能彻悟诗中的义理、情感、音韵、辞采,进而闪现创新的灵光。 我在讲《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抒情长诗时,充分注重了情境的创设, 采用配乐诗朗诵,凄美哀婉的音乐,缠绵悱恻的旋律,如泣如诉的节奏,引领学生到了几十年前那个黑暗如漆、凄凉冷落的旧中国。当我读到“关闭了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同着一尺见方的埋棺材的土地……”时, 我已泣不成声,几次用手绢擦试眼泪,台下学生无不潸然泪下,这情境震颤着每位学生的心灵,从而激发了创新的欲望,较好地感受了作品的形象,理解了作品的主题,学生谈感受的言辞让人感到创新的潺潺活水在课堂上流淌。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为诗配乐不失为创设情境的好方法,学习苏东坡的仲秋词《水调歌头月几时有》,选配名曲《春江花月夜》,学生自会感到旷远舒展、意境开阔,必心仪之,恬静优美的乐音带学生进入一种自然神美的艺术境界……
创设情境还有为诗配画、多媒体课件辅助等,所有这些,都激发了学习诗歌的欲望,掘开了创新的源头活水。
二、加强诵读,体味美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诗歌教学必须加强诵读,古人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讲“博闻强记”,“强记”就是刻苦背诵,用强力记忆。某种情况下,诗歌的阅读赏鉴,自我创新能力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反复读书、咀嚼品味语言后逐渐体味培养出来的。韩愈每日记数千言,“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古人之所以留下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莫不是诵读积累的结果,莫不是“胸藏万卷书”的典范。诗歌教学,课堂中应该充盈着琅琅的读书声,离开了诵读,即便是字字珠玑、句句金科,也会“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学生感觉冷漠如“冰美人”,上课味同嚼蜡,又怎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课堂诵读诗歌的方式很多,如: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自由体会读、生生竞赛读背、师领学生体验读等多种形式。但都要做到“美读”,美读要展现出诗歌的“三美”,包括:音乐美、绘画美、结构美 。同时美读诗歌一定要有情感,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叶圣陶先生说:“
读诗歌要深入到诗歌的艺术境界中去,建立与诗歌相吻合的内心现象,要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品的美感。”离开了情感,一切诗歌的品读也变得索然无味。“美读”的要求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教师要点拨诗歌的节奏、重音、语气、语调等,只有持之以恒,加强诵读,学生方能体会到诗的美感。
三、感受意象,品味语言
诗歌与其他的文学性文体不同,它蕴涵着文字之外的深意,文字的符号下附载着意象,暗含着哲理,流动着音韵,跃动着情趣。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是用形象来思维,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的。这一创作规律决定了学习和欣赏诗歌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诗道贵在悟”,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以读促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通过想象和联想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这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诗歌的情感,而情感是靠诗歌的意象来体现的。意象就诗歌中是饱含诗人感情,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席慕容的《乡愁》中,“笛”、“月亮”、“挥手”等意象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没有年轮的树”则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割舍不断,无法用时间计算的思念之情。又譬如《星星变奏曲》,其中最主要的的意象就是“星星”,一般来讲“星星”
象征了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而在这首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亮的微弱光明,借此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的追求的理想。另外用“夜、冰雪”等意象用来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整首诗诗意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如果学生能捕捉到意象,自然也就领会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探讨“星星”的意义,也就是探讨了诗歌的主题,教学难点会迎刃而解。
另外诗歌的语言凝练而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只有细心揣摩,才能领会其中蕴含的意蕴和情味。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所以,要引导学生品味诗人的语言之美,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说出自己的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情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多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体验课文情境,感受作品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趣。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体味诗意, 培养对诗歌的兴趣 。
四、鼓励质疑,鉴赏品析
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由问题开始。卡莱尔说:“惊异之念,是智慧的起点。”
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情感会思索的人。诗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而感受诗歌的意象,思想内涵、揣摩诗歌语言,从而在自我头脑中形成对诗歌的理解,这是任何说教所无法代替的。梁启超说:“专以悟性导入者,其记性亦必随之而增;专以记性导入者,其悟性亦必随之而减。”只有充分放手让生去疑、去悟,才能有汩汩的思维之泉、智慧之泉流过学生的脑际,才能不落俗套,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在讲授现代诗《乡愁》诗两首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疑自悟。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纷纷质疑提问,其中不乏有价值者,有的学生问:“这两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为何写‘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学生提问题后,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继续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启发、自我感悟,在自悟的基础上,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性地回答了以上问题,培养了创新思维品质,发展了创新能力。在自疑自悟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深层次的思维品质,特别要贯彻激励性原则,及时发现闪光点并加以表扬、认可。
五、书写灵感,感受成功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对诗歌诵读、质疑、感悟、品味的基础上,有时感到有许多东西要写,这时,他们大脑中会闪现灵感的火花。郑板桥有诗:”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真魂“是一种美妙的境界,是”灵感“的产生之时。灵感是一种”顿悟“
,是在寻寻觅觅、苦苦求索中的迷茫浑沌之中闪现的心灵之光。一旦灵感来临,则激情洋溢,顺畅如流,妙笔生花,文思泉涌,意到笔随,水行水上,自然成文。只有尊重个性、张显个性,才能培养创新能力。每当学生学习过程中或学习诗歌后有”灵感“之光闪现时,即刻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书写下来,学生颇感”一吐为快“,都能尽情挥洒,洋溢着浓厚的个性色彩。我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析《乡愁》诗二首的语言美,情感美时,学生质疑解惑时,见时机成熟,就让学生抒写自己心灵的感受,”乡愁是……“。有的学生写到:”乡愁是雨后的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乡愁是落日搂头的一笛秋风和风中娘的乱发。“”乡愁是儿女离别家乡时父母反反复复的叮咛“……这种对灵感的书写不正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吗?学生笔下有《我眼中的李太白》、有《一代才女李清照》、且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稼轩》、有《思乡有感》……情文并茂,颇有见地,有多篇习作发表于《语文报》、《语文周报》、《作文报》等刊物,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诗歌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诗歌情境,突现诗的美质,激发学生求知、求新的欲望,加强诵读,品析感悟, 欣赏诗歌的意象、意境,体会诗歌的情感,捕捉灵感,书写心声,充分张显学生个性, 进而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古人云:”教无定法“
,诗歌教学也一样,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望同仁们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开创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