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5 发布

体育(心得)之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的探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体育论文之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的探讨 ‎ ‎  摘要:根据学生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表明现行的学校运动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形成、体育兴趣偏好影响、体育学习观念形成、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欣赏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通过近两年对校运会的改革和创新的实践,得出一些可借鉴性结果和建议,让校运会成为学生人人翘首期盼的体育盛会,从而更好地发挥其实施体育新课程目标的载体作用。‎ ‎  关键词:  改革  师生  参与  校运会 ‎  前言:《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四章第十四条指出:学校体育竞赛要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也曾多次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原则,逐步形成学校的体育传统与特色,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多种多样的融趣味性、参与性、竞赛性为一体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竞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工作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以少数人参加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来代替甚至冲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工作。‎ ‎  一、现行学校运动会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目前学校运动会的项目设置是田径项目为主,竞技性强、参与面少,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要求较高,只有少数学生具有参加比赛的能力,多数学生在参加比赛过程中处于应付状态。学校运动会出现“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局面,只是少数学生在展现体育的魅力和满足表现欲,其已成为体育尖子生的专利,光荣和荣誉只属于极少数人,大多数学生成了体育竞赛的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 ‎  2、学校运动会个人项目多,集体项目少,比赛内容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机械单调、比赛形式、方法一成不变,出现“从小无参与机会,长大无参与意识,成长无参与能力”的状况。‎ ‎  3、趣味性少,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展现。‎ ‎  4、学校运动会组织工作全部由教师完成,不利于学生组织能力的培养。运动会组织方式单一,都是由老师一手完成,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  5、项目设置对开展学校群体工作缺乏推动作用,学生不会主动参与。‎ ‎  6、缺乏学校特色,各级各类学校运动会基本都相同。‎ ‎  7、学校现行的比赛内容与体育的健身性要求相脱节。‎ ‎  8、比赛内容与平时教学内容相脱节,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 ‎  9、运动会缺少集体性、趣味性、表演观赏性项目。‎ ‎  二、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的必要性。‎ ‎  随着全民健身,素质教育等思想的深入,学校以往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与发展,表现出诸多弊端。终身体育的教学思想已经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接受,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不再有系统接受体育教学的机会。而现行的学校运动会无法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也谈不上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参加运动会所需要的运动技能。而终身体育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只有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才能让学生去主动学习和掌握。‎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五个基本目标明确提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二个基本要求。同样要求学生在学校运动会中能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对以往的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其应该在学校运动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要求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高中阶段学生渴望在交往中得到他人的承认,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信心,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个性鲜明,接受能力强,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性,单调的田径运动会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从而制约他们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兴趣。只有对运动会的形式和内容都进行变革,开发新的运动会资源,把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项目引进到运动会上来,才能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参与,真正让学生享受到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这就要求运动会的组织者要为大多数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在运动会项目的设置上要考虑到多数学生的需求。同时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对学校运动会进行改革。现代社会需要社会成员具有相当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体育相比于其他学科更具有这一优势。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是在集体项目中,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完成活动的基本前提。‎ ‎  三、学校运动会改革的基本设想和具体实施方案 ‎  学校运动会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原有运动会“少数人干,多数人看”,比赛内容机械单调、比赛形式一成不变,与教育部新颁发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涵相悖的现状,淡化竞技型的比赛模式,构建融群众性、竞争性、多样性、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学校运动会新模式,开展一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大众化竞赛项目。营造一个既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又能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持久兴趣,体验运动的乐趣的良好的运动环境。学校体育运动会的理念和初衷是以育人为最高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以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贯彻“健康第一”‎ 为指导思想,以增强体质、日常锻炼和普及为主,学校运动会的目的是全面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与作风,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形成终身体育观念。‎ ‎  在学校运动会上,通过竞赛项目设置的变化、组织形式的改变来吸引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通过学校运动会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能力)组织协作能力(社会适应)终身体育意识都得到发展,运动会项目要体现出体育运动的竞技性、大众性、娱乐性。作为体育运动的最基本特征,竞赛是体育运动最能吸引人之处。群体之间、个体之间的竞赛、自我突破都能让每一个运动的参与者乐在其中。体育运动的群体性要求主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全体学生都能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  学校运动会与学校的日常体育活动相结合。除了开展大型的学校运动会之外,还要制度化的开展小型竞赛。日常的小型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上的安排可以更加充分,同时可以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小型的体育竞赛也更容易培养学生体育骨干,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  学校体育竞赛要成为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展台。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之一,运动会不仅仅是竟技项目的比赛,也要充分展示体育文化的魅力。让运动会期间成为学校的体育盛会。在举办运动会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如:组织体育知识竞赛、体育主题演讲比赛、体育图片展览、体育保健知识介绍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历史和现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强化体育意识,确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方法,从而更自觉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走向社会之后,很少再有参加运动会的机会了。学校要成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场所。‎ ‎ ‎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新课标背景下对校运会改革模式的探讨.doc ‎ ‎ ‎ ‎ ‎ ‎ ‎ 614ca82e243a456d3a4d95ad49ea7056.doc (34.00 KB)‎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