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2021-04-25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我眼中的英特尔未来教育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论文之我眼中的英特尔未来教育 ‎ 彭弦 ‎ ‎ 摘要:革新教学、优化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应超越课堂藩篱,拓展自身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把计算机技术转化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吸引并激励学生,最终引导学生达到成功的学习境界。‎ 关键词:英特尔未来教育 研究性学习信息化 ‎ ‎ 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未来教育的质量。苏格拉底这样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作为一个教师,我们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孩子们比其长辈拥有更多的机遇,同时,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    我有幸参加了本市教委举办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培训,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培训过程中的几点认识。‎ 一、“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过程注重问题设计。‎ 著名哲学家加达尔(Hans-Georg Gadamer,1978)在论及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时说过:“我们可以将每一个陈述都当作是对某个问题的反应或回答,而要理解这个陈述,唯一的办法就是抓住这个陈述所要回答的那个问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得到的正是这些“陈述”,而没有机会“抓”住这些陈述所要回答的问题。由于学生缺少机会将知识与具体的问题情景联系起来,而且,事实性知识也没有为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机会。因此,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拥有丰富的知识,但却缺乏解决具体情景中的新问题的能力准备,更没有发现问题的敏感与习惯。‎ 问题是通向理解之门。教师设计一堂课,要有好的引入,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就是从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框架问题)出发。项目中框架问题的设计包括内容问题,单元问题与基本问题。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我们如何提出新颖的、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思考,启动学生的高级思维,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的思考与设计。‎ 下面是我在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中“杠杆”这一节中教学设计中设计的框架问题:‎ ‎ ‎ ‎ ‎ ‎ ‎ ‎ ‎ ‎ 一组 ‎ ‎ ‎ ‎ ‎ 二组 ‎ ‎ ‎ ‎ ‎ 三组 ‎ ‎ ‎ ‎ ‎ ‎ ‎ ‎ ‎ 1. 什么是杠杆,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到了杠杆?杠杆一定省力吗?‎ ‎ 2. 使用过程中杠杆遵循哪些原理?‎ ‎ ‎ ‎ ‎ ‎ 1.你的一枚硬币掉到石缝里去了,你没有足够的力气搬动石头,这时你会怎么办?‎ ‎ 2.假如给你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硬杆,你能撬起地球吗?‎ ‎ ‎ ‎ ‎ ‎ 如果我们不曾发明机械,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  ‎ ‎ ‎ ‎ ‎ ‎ ‎ ‎ ‎ ‎ ‎ ‎“一组”中的问题属内容问题,就是传统教学中经常提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针对各个知识点而提出的,很容易找到答案,即学生发挥低级思维能力便可。而“二组”中的问题属单元问题,比起“一组”中的问题就有深度多了,需要学生了解书本外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 象力,创造力,自己组织语言才能完成。它们与单元具体情境直接相关,旨在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教学专家认为,为了达到持久性的理解,我们必须利用更具挑战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来揭示一个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三组”中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曾发明机械,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此类问题为“基本问题”,这些问题一样没有明确的“正确”答案,它们指向学科的核心,且孕育了其他重要问题。框架问题中 “内容问题——单元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才能完成。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理念注重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自己收集信息,并运用信息去解决课题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建构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其关键词是:自主、课题、研究、信息。自主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课题体现学生感兴趣并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包括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法。信息指信息的收集、处理、运用。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其目标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学生是问题的发现人,是疑问的解决人,是演示的操作人,是作品的创作人,是作品的剖析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到学生真正是活动的主体。“英特尔®未来教育”教学模块里面,还包括“为单元作品集查找资源”,“创建学生演示文稿”,“创建学生出版物”,“创建学生网站”,“创建学生支持材料”。现在有许多的学科出版物,学生可以自己参与,收集材料,整理成电子小报,发表在网上,制作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单元的理解,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当他们捧出自己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同时完成了这些,他们使用网络搜集信息的能力、使用Word 、Powerpoint、 Frontpage的能力就得到了加强,知识面也大幅度拓展。学生网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深度和动态性,成为和其他人交流、讨论、收集资料和展示信息的场所。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诱发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个性,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探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中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帮助和理解。‎ 三、“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理念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起到了推动作用。‎ 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即把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学科教学之中的理论与实践。因此,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要求我们自觉的将信息意识融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师生建立起“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之一”、“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人类的思维、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意识。‎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将信息技术与现有课程密切结合,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提高学习成效,项目主旨是:‎ ‎●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 ‎●重点围绕学生和教师如何利用技术,通过研究和交流以及运用卓有成效的策略与工具来增强学习。‎ ‎●强调“动手”的学习方式,参照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标准来自行创建教学单元计划与评估工具。‎ ‎●给学生们更多的掌握和使用技术的机会。‎ ‎●鼓励教师进行团队合作,结对评审他们的教学单元并共同解决问题。‎ 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设计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并贯穿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尽可能多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能够通过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得到发展。让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成为一种学习方式,既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学习的工具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有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的全新教育理念,我们必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 参考资料:‎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6.1版培训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