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论文之高中历史新课程“分解·聚合式”教学设计与思考——以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例
高中历史新课程“分解·聚合式”教学设计与思考——以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例 富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王乐平 311400 【内容摘要】 新课程以模块为架构,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在不同的模块主题之下,又划分出不同层级的若干单元主题以及更具体化的主题内容,这种内在结构状态要求重视教学的“整体”性与“主题”性。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分解·聚合式”教学设计范式。以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案例展示了“分解·聚合式”教学流程,在设计说明的基础上进行方法的提升,提出设计四步骤。最后就“分解·聚合式”教学的高效性、“情境”串连点的设计方法等提出思考。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分解·聚合式” 设计 “模块课程”取代了过去的“线性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在结构上的最大变化,由于“模块”以专题为基本单元,是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内容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模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也主要是以“专题”为单元单位,围绕特定“主题”组织、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加强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沟通,其主要特点是侧重“整体性”与“主题性”。同时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一直来困惑的难题,如:“三维目标”中尤其是“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何更好地找到平衡点与切合点?一课内容有时往往纵横几个朝代(或几个国家)的大容量知识,其内在的隐性知识、规律性认识等如何更好地揭示与提升?针对上述特点及难题,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分解·聚合式”教学设计。一、“分解·聚合式”教学设计1、“分解·聚合式”教学流程——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例2008年12月上了一节必修二《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研讨课,在综合参考几个“同课异构”课件的基础上,清晰地提供了“分解·聚合式”教学的范例。其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目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用四则材料对古代商业现象进行解读与分析 情境一 分析归纳: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 总结:1.三目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2.(出示材料)感悟与传承:中国商人的精神品质 第二目“市”的发展:看图析史,对比唐长安城与宋东京城布局,分析主要变化。 情境二 分析归纳: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市”的发展特征。 第三目 商业都会的崛起:以诗探史;以“宋城”
、杭州河坊街为例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情境三 分析归纳:如何看待商业发展与城市繁荣的关系? 分解(明线) 教学环节 聚合(暗线) 附:情境设计乔家大院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三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以下三则情境是乔家大院创始人乔贵发的经商历程。情景一(虚拟):假如乔贵发生活在以下朝代,他是否可以进行下列商业活动?西周:用三千两白银收购了一批北方皮草。战国:与吕不韦合资在邯郸开了一家会馆。唐:跟随“俞大娘航船”走南闯北。宋:将丝、瓷等由海路远销到东欧,有时会遇上海盗。元:到京城进货时住进会馆,遇到很多晋商和徽商。 情景二:乔贵发,山西人,早年是衣不遮体、无依无靠的光棍汉。乾隆初年离乡背井,到内蒙古一家当铺当伙计。与一店员(山西老乡)结为兄弟,并合伙到夜市摆摊,卖些零星杂货……夜市有不少酒楼,酒香四溢……
常常引得他们的肚子发出信号,但为了攒钱,他们从不敢走进酒楼……情景三:就是这样艰辛十余年后,乔贵发和老乡多少有点积蓄,便转到包头开了一个草料店,兼营豆腐、烧饼、切面…因待人接物好,又善管理,生意日见兴隆……买卖越来越发达,财务越来越雄厚。因此,他将经营项目大大扩展,包括粮食、布匹、绸缎、烟酒、蔬菜、皮毛、旅馆、当铺、钱店、票号等等,且经营地点从包头发展到相当繁荣的都会……2、设计说明(1)贯穿一气的串连情境设计——在于穿针引线揭示教学“主题”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案例中的三个情境设计将三“目”内容进行串连,一方面为每目内容的分解提供“情境性”的明线载体,另一方面进行教学“主题”的提示——即“商业现象”、“商业政策”、“商业结果”。(2)明线在于分解——侧重知识的能力与方法目标 “分解”设计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以“目”为单位的块状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分解”设计时应以材料为载体,以问题的形式贯穿学生活动始终。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例,对第一目内容“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即商业经济的发展)用四则材料对古代商业现象进行解读与分析:材料一: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材料二:(战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请回答:①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②材料二反映当时商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材料三:阅读下列3幅图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角度:商业范围、交通变化)材料四:(明清时期)商业资本十分活跃,积累了百万乃至千万资金。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小商人,他们在各地设会馆、组织商帮。如晋商、徽商等。他们从事各种转贩活动,……清代,山西票号商、两淮盐商、广东行商,富甲天下,山西庄氏号称数千万两。 ——以上资料摘自《简明中国经济史》④请回答:明清商业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通过以上“材料与图片”的阅读,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既关注了书本知识的运用与落实,又在材料与问题情境中拓展了学习内容,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能力与方法的培养。(3)暗线在于聚合——总体的教学难点、逻辑关系的揭示与情感的提升由于新课程每个专题都围绕某个涵盖面广、聚合能力强的主题展开,因此知识的难点及内在逻辑关系往往隐含在繁杂内容之中,需教师进行“聚合”设计,必须对这一专题内容进行总体教学难点、内在逻辑关系、孕含的情感进行审视,并进行“揭示”的突破。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例,“聚合”环节设计与突破: “聚合”点 环节设计与突破 难点——古代商业经济的特点(说明:隐含在第一目与第二目知识之中) 1、第一目知识:“分解”设计中最后归纳“有什么经济特点?”
2、第二目知识:“分解”设计中最后归纳“又体现了哪些经济特点?” 逻辑关系——三“目”标题的逻辑解读 商业现象——商业政策——商业结果——最后提升为:商业文化(人文) 情感揭示——感悟与传承:商人的品质 1、通过乔贵发的经商历程及后世风采——吃苦、创新、关注社会命运等。 2、通过红顶商人胡雪岩创建的杭州胡庆余堂的“真不二价”金字匾额与“戒欺” 匾——诚信、严谨等。 3、阅读刘驾《贾客词》——在生命财产面临危险时,表现出:进取、冒险等。 3、“分解·聚合式”教学设计步骤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范例,提出了“分解·聚合式”教学设计——以揭示教学“主题”的“情境载体” 串连点为明线,将对应的知识块进行问题与活动设计,进行“能力”“过程”“方法”的分解,同时对知识的宏观整体特点、内在逻辑关系、规律性认识、总体情感提升等隐性知识进行暗线设计,或逐步块状知识分析或总体分析中进行聚合。这样的教学,在明线中较好地解决三维目标的平衡点与切合点,在暗线中总体揭示知识的逻辑关系、内在规律及情感的提升等。其设计步骤如下:第一步:“确立主题,构建主线,寻求适宜的情境串连载体”——进行“明线”
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确立主题、主线,围绕主题主线寻找情境串连点,串连点的选择一定要反映事物发展的典型案例、诗歌、图片等,这样的情境串连点设计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脱离教学主题。第二步:“宏观审视教学难点、隐性知识、逻辑关系、内在规律,进行归纳式提问设计”——进行“暗线”设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特点分析、内在规律的揭示并不是局部知识内容所能解决,需整体考虑,因此“暗线”设计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第三步:“情境串连点对应的知识块进行问题、活动教学”——进行“分解”教学对相应知识进行问题、活动设计,应围绕三维目标,找到三维目标的平衡点与切合点,既要注重基础知识,更要关注“过程”“方法”与“能力”的分解与落实。第四步:“宏观揭示教学难点、隐性知识、逻辑关系、内在规律、情感品质,进行归纳分析”——进行“聚合”教学有些特点的揭示需在逐步的过程中揭示,有些内在规律的认识、知识块之间的逻辑关系需最后总结时进行归纳提升,“聚合”教学则能整体地进行把握。二、“分解·聚合式”教学思考1、是“专题模块”体系下“整体”教学的高效范式新课程的编排体系,要求重视“整体”性与“主题” 性教学设计。但就实际专题下的一课“主题”内容而言,呈现在师生面前的第一感觉却是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辅助系统多(如“导语”、“学习建议”、“课前提示”、“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资料卡片”、“学习思考”、“知识链接”等栏目),有雾里看花之感。如果教师一味的进行“过场”“程式”教学,会陷入侧重知识点、总体思路不清晰等低层次教学,而“分解·聚合式”教学无疑是一种高效的教学范式。具体体现:(1)时间的高效
专题下的具体化主题知识内容往往要求一课时完成,而实践结果教学进度远远达不到规定要求,往往一课时内容需二课时完成,主要原因除内容繁杂外,更多的是教师缺乏“整体”设计的教学方法,经常陷在知识点的讲解与落实之中。“分解·聚合式”教学能较好地以“情境”为架构,以问题、材料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抓手,对块状知识内容进行能力与方法的分解与落实,又在逐步知识的总结归纳中进行聚合,在时间上能高效地完成教学进度。(2)三维目标的整体达成度高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的设置尽可能地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尤其是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主体的探究和感悟,以及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而“分解·聚合式”教学中的“分解”教学主要解决的就是知识、能力与方法的有效结合,将学科知识的学习、方法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掌握融入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体验“方法”与“策略”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运用”,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性、策略性知识,提高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在“聚合” 环节中,又能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将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显性(具体化)的揭示,在情感的积极感悟与体验中,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与培养。因此,基于以上高效性,教师进行“分解·聚合式”设计进行“整体”
教学理应成为教师的教学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基于主题和专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选择一定的情境载体,对主干知识进行能力与方法的分解设计,对知识难点、内在逻辑关系、规律性认识的分析与理解进行“聚合”归纳,这样的“整体”教学就一课时而言就能达到效能的最大化。2、关注“情境”串连点的设计这一教学方式的突破点与新意点是对“情境”串连点的设计与选取,其方法有:(1)要求“贯穿一气” 串连“情境”的设计看似兴趣点,其实在于穿针引线,因此基于“共同主题”下的情境设计应贯穿一气,体现情境的“整体性”“连续性”。(2)要活泼有新意 新课程知识点多、内容繁杂,设置活泼而有新意的串连“情境”能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在“活泼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中、主线清晰中进行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能力。(3)要紧扣相应的知识内容 串连“情境”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开启“情境”的“窗”打开一片天地,因此“情境”的设计必须紧扣所学知识内容,并围绕这一知识根据“三维目标”要素进行过程、能力与方法的“分解”设计。(4)“情境”载体可多样化 串连“情境”材料的选取可多样化,或诗或图片或案例,在多样化前提下力求前后的统一性。因此,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加强一些感性材料的积累。总之,贯穿一气的情境载体,让学生通过“情境”的“一扇窗”带动活动的开展、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学习内容的拓展、情感的体验,在主线清晰、主题明了的感性学习中进行理性把握。3、适宜一课时内容的教学 “分解·聚合式”教学设计是基于专题为基本单元的“整体”
教学的一种范式,一专题知识下又设若干单元主题,一单元主题往往紧凑为一课时内容,这一课时内容由于主题具体化而又切口小、3—4“目”块状知识结构,非常适宜“分解·聚合”教学,这样既能达到主题清晰、主线明了,又能在生动活泼的“情境”载体串连下,或逐步分解或综合聚合,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以《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为例提出的“分解·聚合式”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整体”教学的一种设计范式。教师应在“整体”教学思想指导下,按照不同的学习主题和实际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与取舍,在具体落实中,需根据三维目标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问题化”、“活动化”、“情境化”转化,拓展思维,提升认识。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大背景下,谋求多元化的个性教学、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一种积极态势,也是一种研究学习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应经常性地审视教学困惑、捕捉灵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并进行方法提升,我想这是教师谋求高效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师的教学智慧。 参考资料:《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 历史(心得)之高中历史课,换个方式讲2021-04-254页
- 历史(心得)之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中2021-04-259页
- 历史(心得)之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2021-04-255页
- 【精选】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心得体2021-04-2511页
- 高中历史统编教材培训心得3篇2021-04-2512页
- 历史(心得)之在欣赏中话出精彩——新2021-04-2511页
- 历史(心得)之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2021-04-258页
- 历史(心得)之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2021-04-258页
- 普通高中统编三科教材-高中历史统2021-04-2511页
- 202X年高中历史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2021-04-25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