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4-25 发布

历史(心得)之谈心理学原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论文之谈心理学原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谈心理学原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邱赛云 摘 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能够自觉运用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才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挥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心理学;学生;创造问题情景;遵循心理学规律;激发兴趣 。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人关注。研究课题成果之突出,研究数量之丰富,极大地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革新必先革心,我认为要真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必须把历史教学与心理学有机的整合起来。鉴于此,笔者不惮抛砖引玉,谈谈自己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若干问题的“一孔之见”‎ ‎。一、遵循心理学原理,探索历史教学规律要大面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和运用心理学原理,研究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过程,顺应学生的心理,消除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抓住了这一点,许多具体的实际问题就会迎刃而解。1、相信学生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的重点应主要体现在数量最多、智力条件一般的学生的教育上。对学生既严格要求、科学训练,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使大多数同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信心,教师在帮、教过程中,也是改进教学,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过程。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每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生活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当前历史教学改革进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学生潜能,不失时机地创造各种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施展才华机会,已经成为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觉行为和追求。为了给学生“发展”的机会,我认为其前提是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宽松民主、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每次走进教室,我总是面带笑容,始终保持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信任和尊重学生的心态,采用“鼓励+微笑法”进行教育教学。我总是和学生讲“历史这门课没有谁会学不好”,“主动表达你的看法,答错了也无妨,那证明你在思考……”‎ ‎。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我力图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耐心讲解,直到学生茅塞顿开或是满意为止。2、因材施教尽管学生之间在智力上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但由于个方面条件不同,水平不齐,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种差异有其绝对性和相对性。从学习历史上看,学生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总是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总是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能力有高有低等等。因此,在教学中,不能一刀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个特点,尽量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去缩小由于差异性引起的教学要求之间的距离。在备课的时候,我总是先备学生后备教材,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状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注重设置多样化的问题,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在《戊戌变法》一课中,我以不断设问的方式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问题1:如果你身处19世纪末的中国,你认为当时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问题2:造成中国出现如此严峻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解决?‎ 问题3: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如何?他们是怎样登上历史舞台的?‎ 问题4:对康有为改造出一个新孔子,你是怎么样看的?‎ 问题5:在什么背景下,维新派将施政纲领和盘推出,公开宣布自己的施政纲领的必要性、积极性?由此产生了什么问题?‎ 问题6:维新变法的群众基础、实力基础、与社会中最底层的农民的关系是怎样的?在一系列的设问下,学生的思维的点被一个个激活,疑问一个接着一个,整个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学习任务,提出研究角度,以一种缜密的和连续的设问方式不断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3、课堂教学,形象、直观。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人的认识最初是由感觉开始的。而历史是叙述过去的事情,缺乏现成的直观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首脑并用,近似的还原历史,再现历史和走近历史。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通过画面、色彩、声音等,产生强大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极大地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课堂效果。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利用Powerpoint制作出一张组合画面作为封面:将骷髅、坦克、将士出征前亲人的送别场景等图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配以黑色为背景色,以渲染世界大战的凝重。这样的设计,一开始就给学生以强力的视觉冲击,学生很快便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战争如此冷酷无情,我们该反对战争,追求和平。同时,这也能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第一次世界大战真的会是这样一部血淋淋的战争史吗?然后,我以热点时政“北约轰炸南联盟”为切入点,将学生熟知的两个人物——‎ 克林顿和米洛舍维奇放在一起,配上F117A隐形轰炸机,并以南联盟遭轰炸后正在燃烧的建筑物为背衬图示,利用Photoshop技术组合为一幅图片展示给学生。点击一幅巴尔干地区的三维地图,我进一步指出:南联盟位于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地区历来是帝国主义国家必争之地,不只是现在,其实早在近一个世纪以前,该地区就曾成为过帝国主义的火药桶,进而引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设计,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灵活多样的特点,把新课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具体而亲切,一下子就进入了预定的教学活动轨道4、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在初中,这个问题尤其显得重要。从我任教来,由于热爱本职工作,对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做到了关怀、爱护。在我教学中一直坚持以表样为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用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过去比,让学生始终看到自己的进步,大家来维护班级体纪律,保持好的学习环境。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的规范作用,把自己的信心和对本学科的要求,通过每个教学环节体现出来。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正常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经常根据他们的理解把教学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加以发挥,能取得估计不到的效果。这些年来,我的教改能不断进行,除学校的设备有了较大的变化外,学生的积极配合是重要条件之一。二、把教学的重点始终放在培养能力上1、多渠道、多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信心,由为应试而学历史变为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各种能力而学历史,我采用多种教法结合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运用讲述、谈话、比较、列表等方法,还将阅读讨论、联珠提问、拟编试题、知识竞赛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引进课堂,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教师有疑必释,有问必答,学生学一课有一课的收获,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历史知识丰富起来,读史、说史、论史、辩史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身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只给现成的结论,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因此教学活动中要启发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历史发展的方向多问几个会怎样。鼓励学生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求异、探究。笔者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做了以下尝试:首先,抓住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关键意义的中心环节,启发学生思维,逆向延伸。如通过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认识世界历史的变化;通过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认识到本世纪20至30年代的国际关系。其次,利用历史事件的鲜明特点,启发学生由次及彼,由表层向深层不断挖掘。如通过对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分析,认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特点、核心和发展趋向。再次,利用历史事件之间的差异,启发学生追根寻源,找出制约历史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要素。如通过对比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功与王莽改制的失败,认识政治、经济及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总之,在历史教学过过程中,我们只有把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历史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师生双方才能在心理上和谐一致,围绕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最终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教学效果,达到我们历史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书目:1、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2、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3、王雄《历史教学心理学》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4、郭景扬、林丙义编著的《历史教育心理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 1年;5、夏子贤《中学历史教学法》;6、《中国历史》《世界历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年6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