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2021-04-25 发布

信息技术(心得)之《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信息技术论文之《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 ‎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  一、课题研究背景 ‎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以成为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教师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来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已成为实际教学中的需要。使得信息技术也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平台,也是改变教师教学研究的一种方式。然而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技术方面的专业发展培训的时候,所关注的,往往局限于“专业知识”层面,也就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对“实践性知识”‎ ‎,也就是如何将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做得很少,甚至全然漠视。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概念介定为利用网络媒体与资源,通过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提出的意义我们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目前国内相同领域的研究状况来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学校信息技术装备的投入,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支持力逐渐加大。目前的研究现况侧重于网络与课程整合或师生借助网络提高课堂效率的相关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及使用信息技术的思想认识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其次,从我校的实践状况来看。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我校的校本教研逐渐推向纵深。但是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校本研究方式受时空的限制,不能全天候开展,教师的个体研究成果交流展示平台单一,学校跟踪、评价缺乏科学的效的手段,引入网络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校本教研的工具问题、平台问题、评价问题。我校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在这一领域做出研究,以丰富信息技术研究的成果。第三,从教师信息素养来看。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必然使得老师们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整理、发布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随着网络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平台已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网络这样的平台下的校本教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的,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寻求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的模式,对教师们的不断发展、专业成长起到催化作用,更好的弥补传统校本教研的不足,取长补短,更好的发挥出网络的作用。‎ ‎  二、理论依据 ‎  《2003—‎ ‎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中提出的实施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部分。‎ ‎  三、研究内容 ‎  学校的生力军是教师,学校的各项工作,如课程、教学创新、技术整合到教学等等,都得依赖于教师共同体的统一行动,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共同体能够综合广大教师共同的智慧和才能,这种综合的、高度的智慧成为推动学校改革的动力。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在于力求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努力方向的教师共同体,在教师共同体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将技术带进课堂、改进传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一复杂的任务。‎ ‎  1、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 ‎  2、教师信息素养的学科性培训策略的研究;‎ ‎  3、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的研究;‎ ‎  4、教师信息素养的阶段性标准以及激励评价机制的研究;‎ ‎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  [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 ‎  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教师信息素养的阶段性标准划分依据以及划分方法,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划分依据以及划分方法可以借助文献研究方法。‎ ‎  2、测验研究;‎ ‎  对样本教师和对照组教师,在信息素养培训前后,就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状况进行测验,并进行前后比对分析。‎ ‎  3、个案研究;‎ ‎  对教师进行个案研究,了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给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的影响。‎ ‎  4、行动研究;‎ ‎  学科特征的信息素养培训需要通过不断实施—反馈——修改来完善,设计出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有价值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方案及激励评价机制。‎ ‎  [研究步骤]‎ ‎  准备阶段(2006年6月--—2006年10月)‎ ‎  1、宣传发动。‎ ‎  课题立项,召开全校教师会议,动员发动教师主动参加课题的研究,提高认识。‎ ‎  2、一步完善的制度,建全组织。‎ ‎  首先,在课题的研究机制上加以保障。从学校的工作计划、内改方案上加以制度化的保证。对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从考评考核、研究工作量、奖励上加以保障,使得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  其次,在课题研究的经费上提供保障。对于课题的研究所需的各项经费学校专门设置的专项资金,针对课题的研究实际情况足额的划拨给课题组。‎ ‎  根据学校制定的相关课题研究制度,确定课题组组长及成员,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目标、方法及研究步骤。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环境的建设,加强学校网站及校园资源的建设,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保障工作;‎ ‎  3、文献研究,学习有关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概念;‎ ‎  4、文献研究,探讨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  研究阶段(2006年11月--—2008年9月)‎ ‎  1、测验研究,对参与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测验,将测验结果接近的教师进行归类组合;‎ ‎  2、行动研究,选取具有学科特征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教材并对教师进行培训;‎ ‎  3、行动研究,搭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网络平台;进一步加强对研究分析,加大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力度,提高教师利用信息的能力;‎ ‎  4、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考核及激励评价机制的研究;‎ ‎  5、组织相关比武、竞赛、交流、讲座等活动,及时调控研究进程;‎ ‎  6、注重过程性研究,加强对实验的过程性管理和阶段性总结。在实验中课题组采取课题组组长负责制,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实验进行反思,要建立起阶段性会议制度,及时对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变量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分析,并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合作探索,互相提高;‎ ‎  总结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2月)‎ ‎  1、测验研究,各研究小组对上述数据和起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结论;‎ ‎  2、个案研究,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教师进行个案分析;‎ ‎  3、总结研究,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报告;‎ ‎  4、课题结题:形成研究成果,结题鉴定,汇编成果集。‎ ‎  五、预期成果 ‎  1、2006 年 6月--2006年8 月 研究计划、方案 文字材料 ‎  2、2006年 9月--2006年  12月  研究任务的分解、研究人员的培训 ‎  3、2006 年9 月--2007年 3  月  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网络平台 ‎  4、2006 年 9 月--2008年 10月  课件集 ‎  5、2006 年 9 月--2008年 12 月  论文集 ‎  6、2007年3 月   中期报告    文字材料 ‎  7、2006 年9 月--2008年11月 研究课及活动系列  录相 ‎  8、2008年 6 月--2009年2 月 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