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0 KB
  • 2021-04-25 发布

语文(心得)之引领孩子们步入阅读的天堂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引领孩子们步入阅读的天堂 ‎ ‎   [摘要]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首要任务是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一些基础的阅读方法。‎ ‎  [关键词] 阅读   阅读兴趣  语感  阅读习惯 ‎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孤陋寡闻、知识贫乏者恐怕难以立足于未来社会。阅读,就是一条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能学到多少知识,掌握多少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一些基础的阅读方法。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一点体验。‎ ‎  一、            听老师大声读,激发兴趣 ‎  儿童离开无拘无束的游戏天地来到学校,要让他们热爱语文该怎样做呢?在我看来,最好也是最持久的方法,是向孩子们展示语文的美丽——听见封存在文字里的好听的声音。“听老师大声读”‎ 对于培养识字不多的一二年级的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倾听习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记得接任一年级一个多月了,可他们还是一点都没有进入“小学生”的状态, 下课嬉笑打闹,上课也唧唧喳喳,一本本书更是“惨不忍堵”——封面开“花”了,书角“翘”了,有的孩子竟然把书拿来当作“攻击”别人的“武器”。我知道这是因为孩子们对学习没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怎么办呢?我想起曾在教育杂志上看到有关“听老师大声读”的介绍,这既解决了农村学校书源缺乏的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还可以教会读书的方法。何不试试呢?于是,我就从孩子喜欢的童话故事着手,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后来在学生的要求下,每天的语文课抽十分钟)为学生读书。我根据书中的情节变化调节读书的语气,通过我的抑扬顿挫地读来牵动孩子们的心。当读到情节曲折的地方,我则故意停下来,让孩子们想象下面的情节,看看自己想象的与书中写的是不是一样。在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都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还不时提出一些天真幼稚的问题。下课后,总有许多孩子涌到我前面,询问后面的内容,有的还打听书从哪里买的。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显然浓厚了,也潜移默化地学到一些读书方法,感受到读书的语气和语调,为学会如何有感情读书打下基础。‎ ‎  二、            在大量的朗读中,培养语感 ‎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 语感是高贵优雅的精神之花,必须从小着手培植。一年级是带领学生找到文字的韵律之美,也就是培养语感的关键时期——错过了,就长久地错过了。在课堂上,我的讲解很少,除了认字、写字,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用在朗读训练上了,采用小组赛读、边想象边朗读、“小老师”领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因为我认为这是最迫在眉睫、不容耽搁的事情。正如有的老师说的听一听一个孩子不经练习朗读一篇陌生的文章,看他是否有语感,大致就可以知道他的语文能力了。‎ ‎  三、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身。‎ ‎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  (一)、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  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话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 ‎  此外,为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阅读时边读边想在头脑中画图画的训练,也就是使阅读内容能迅速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视觉、形象、触觉、听觉等感官印象和语感能力,唤起再造现象。这样有利于加强阅读材料的感染力,唤起再造想象,又易于集中阅读的注意力。‎ ‎  (二)、训练勤学好问的习惯。‎ ‎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是靠勤学好问得来的。因此,对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不论是指导预习、讲授新课,还是辅导课外阅读,教师都应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审视书本、发现阅读障碍,能先自行释疑解惑的习惯。‎ ‎  当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先请他们联系课文,回忆旧知来自行解决。在新教材《火车的故事》这课中,有个“夕发朝至”的词语,有学生需要帮助。我先请他们回忆学过的《识字3》,其中有一句“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背完这句话后,学生也就明白,“夕”就是傍晚,“朝”就是早上的意思。这样“夕发朝至”的意思也就迎韧而解了。‎ ‎  (三)、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  小学生都富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不甘心只禁锢在枯燥的课本之中,而愿意通过广泛地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因此训练一年级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对他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  由于一年级孩子本身的认知面窄,他们不认为自己知识的缺乏,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因此我们必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如①:故事诱“读”。学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这课后,我让小朋友再去找找写邓爷爷的其他故事。②榜样激“读”。像学了《王二小》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们去找一找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小朋友就找来了《小英雄雨来》、《钓鱼竿里的秘密》、《刘胡兰》等文章来读。我就不失时机表扬这些孩子,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 ‎  (四)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那么语言的积累就必须从大量的课外书中去扩充。从一二年级开始就该注重阅读的积累,日积月累,不会做诗也会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高峰,古诗背诵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让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本《采蜜本》,把平时看书时遇到的好词好旬记到这个本子里,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写。并定期比赛,比一比谁摘的好词好句多,谁又能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我还让孩子们把“采”的“蜜”写在黑板报上,和大家一起分享。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孩子们的积累的兴致更高了。记得多了,学习材料储存于大脑,成为学生终身营养,构成了语文素养。‎ ‎  学海无涯,只要我们能把孩子领入阅读这个奇妙的天堂,就不怕他们不会去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