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51 KB
  • 2021-04-25 发布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精选5篇 ‎ ‎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篇一 ‎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将目光聚焦于人民,把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再次推向了高潮。‎ ‎  与民连心,是历史之所趋。在封建统治时期,先进的思想家已经看到人民的力量。从“听天命”的思想中醒来,他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随着历史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他们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让民主共和理念更加深入人心。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做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是历史选择,是时代赋予。‎ ‎  与民连心,是现代之所谋。跟着时代走,奋斗为人民。新时期对于为民服务工作的探索从未停歇,也打造出了许多新模式:“互联网+政务”,简化各项手续,实现网络办理,力争最多跑一次;“三个三”基层党建工程,党员“1+7”联户服务,将党员与村民结对子,就近开展工作,为群众送去“及时雨”;建立网格支部,以网格为单位,解决疑难事,实现网格支部全覆盖;开展“组团联村”,各类服务团利用“周二无会日”的契机,走访联系的村、社区,体察民情,听取民意,传达民愿。与民连心,一直在前进的路上。‎ ‎  与民连心,是未来之所向。不论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还是脱贫攻坚战,都是群众愿望的集中反映,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民生问题依然是未来的焦点。未来,老龄化问题加剧,推动着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物质条件的提高,精神生活又有了新追求,促进文化产业往高质量的道路发展,提供群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内容……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未来才会更美好!‎ ‎  “为国者,以民为基”,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字字珠玑,做好人民公仆,是亘古不变的真谛。‎ ‎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篇二 ‎  新中国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前行姿态,实现“风景这边独好”的治理成就,就在于我们不仅有严密的制度,还有严格的执行;不仅有严肃的纪律,还有严格的遵守;不仅有严谨的设计,还有严格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同频共振、紧密嵌合,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昨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中国之治”进一步明确了重要原则和“时间表”“路线图”,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对于当前改革发展的最大共识。‎ ‎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 ‎  如今,走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积厚成势阶段,继续向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奋进,必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环顾当今世界,各国自有其治理体系,而治理能力参差不齐。一些自诩制度设计精妙完善的西方国家,反而时常陷入政治内耗、党争极化、效率低下的漩涡。‎ ‎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制度化程度的要求也必然越高。早在1992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  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而今,身处新的历史方位,落实这一战略构想恰逢其时。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不仅可靠而且管用;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源于长期实践的总结,又满足长期实践的需要,不仅管根本而且管长远。‎ ‎  眺望前路,我们仍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篇三 ‎  四中全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范本。‎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突出体现了中国自觉,彰显了中国自信。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大国执政党的高度自信和积极进取精神。‎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任务,而且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在党成立一百年时、二〇三五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的目标已经明确,从分阶段目标到总体目标,砥砺前行,接力而进,决心益坚,信心倍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色和优势。‎ ‎  反观不少西方国家包括一些大国,没有哪个执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以贯之朝着一个战略目标迈进,而往往是一个政党搞一个政策体系,不同政党之间相互掣肘甚至发生剧烈冲突。政党利益之争滋生党派恶斗,所谓“轮流执政”只是看上去很美,国家资源和执行力被严重消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严重受损。‎ ‎  西方政治经济体系主导全球已经五个多世纪。从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两牙称雄”,到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独霸,再到“二战”前德国崛起以及“二战”后美国超强,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恐怖主义、经济危机、单边主义、贸易保护……西方政治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时代脱节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突出。迥然不同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治理秩序中具有了更多发言权,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在此情势下,西方国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失落与焦虑。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大国,且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引擎,西方国家产生焦虑的同时也产生了分野,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一些西方国家“又想靠近又有猜忌”的复杂心态凸显无遗,由此更显示出“中国方案”对于全球治理具有的感召力、吸引力。‎ ‎  当前世界经济下行和贸易摩擦在相当范围持续存在,而中国经济表现出足够的韧性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反观一些西方国家,政党恶斗和议会政治对政府内政外交的掣肘与羁绊有增无减——一个经常性陷入“政治口水战”‎ 的上层建筑,无论如何也很难称得上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很难发展起现代化的治理能力四中全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范本。‎ ‎  政治的目标是实现国之大治。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现代化“中国之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 ‎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篇四 ‎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发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示,为开辟国家治理新境界指明了方向。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实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入脑入心、指导实践,做好宣讲文章至关重要。‎ ‎  学好是讲透的前提。要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送进各级干部群众的心里,承担宣讲任务的部门和人员首先需要精心“备课”,只有原原本本学、系统深入学,深刻掌握全会精神的丰富和核心要义,才能实现讲好讲透讲生动。日前,中宣部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培训地方宣讲骨干,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基层宣讲工作作出安排。各级各地也需要这么干,要遴选本地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精干力量,要集中学习、集中备课,进而在当地讲好中国制度故事。‎ ‎  宣讲要注重生动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释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作出战略部署,就此而言,全会精神可以称作是“大道理”。如果照本宣科地讲“大道理”,宣讲内容学术化,语言艰涩书斋化,基层的党员干部群众肯定听不懂。群众不是不需要理论,而是需要活生生的理论。让全会精神宣讲生动起来,丰富宣讲的形式和内容,将理论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把握党员群众脉搏,找到基层兴奋点,宣讲要讲的与受众想听的相统一,宣讲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  宣讲要突出针对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针对的是不同受众群体,一篇稿子念到底,肯定难以入脑入心。宣讲对象的层次不同,理解能力、关注重点也不同,要使宣讲效果更优,就得树立分众分层的理念,做到精准宣讲。宣讲过程中,在对大政方针宣传到位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要各有侧重。同样一个问题,对领导干部怎么讲,对普通党员怎么讲,对基层群众怎么讲,对在校大学生怎么讲,要仔细研究、区别对待,只有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宣讲才会既有说服力又有亲和力。‎ ‎  宣讲要体现深刻性。深刻不是艰深难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大干部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极为丰富,就连最基层的农村党员也通过手机、电脑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宣讲浮于表面,讲的都是基层党员群众已经知道的情况,宣讲的效果肯定要打折扣。要避免浮于表面,就要吃透“上情”,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做到脉络清晰、了然于胸,力争站得高、讲得实;也要摸准“下情”,掌握基层一手资料,了解党员群众的关注点,把受众最想听的讲清讲透;还要熟悉“内情”,提前搜集将要去宣讲地区、行业的基本情况,使宣讲与“内情”紧密结合,针对性更强。‎ ‎  宣讲深刻不深刻、准确不准确、生动不生动,直接影响工作和发展大局。做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文章,推动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必将筑牢中国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篇五 ‎  悠悠华夏,历经沧海桑田,人民凝聚智慧力量;时光流转,无论风雨变幻,中国始终焕发中华之光。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路理论思想已揭开晦涩“面纱”,人们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方式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祖国发展的深刻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姓逐渐感受到时代发展速度与蓬勃朝气,也进一步深刻的体会到在当今时代洪流中,我们祖国自身的繁荣与强大。‎ ‎  10月31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总体目标,作出了重大部署。在五千多字的公报中,十三大显著优势让我们明确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而制度自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为更好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保障、支撑,以本质的一致性和内在的统一性焕发出别样光彩。‎ ‎  坚持制度自信,让世界看到中国之光需坚持马列主义。“中国之治”源于“中国之制”,未来发展仍需以马克思主义创造真理和价值的历史性实践,进一步彰显制度自信。邓小平曾说:“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以自身科学、完善的学说承载着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和崇高价值追求,其根本便是为实现共产主义、为广大黎民百姓设计。实践证明,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