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篇一】精选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山西、宁夏,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对脱贫攻坚工作
做出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因
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时间紧任务重。农村扶贫工作关系全局,产业扶贫是
脱贫攻坚的基础和支柱,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抓手。贫困人口依托特色产业
发展实现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有效脱贫。为此,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
产业就不失为一条现实可行之路。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抓手,走农业产业扶贫道路,以产
业带动生产,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主动参与脱贫致富工作,可以更快地创造财富、
分享财富,让更多的贫困户端上就业的“饭碗”。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的脱贫方略,引导和
扶持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的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
础。
打造可持续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
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
无恒业者无恒心,让农业产业扶贫行稳致远,就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
益放在第一位,想办法拓展产业链,夯实产业基础,构建产供销一体化合作机制,实现更稳
定、更长远的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点赞的“小木耳”和“小黄花”两个“大产业”,
都是紧密围绕本地特色的农产品,从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着手,建立起全产业链,塑造
了地方特产品牌形象,大大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推动专业化合作组织,走产业化、规模化、
品牌化道路,形成从生产端到销售端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加大农产品电商化的扶持力度,
建立线上销售的长效机制,更好地支撑扶贫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关键要加强资金支持和技术保障,稳固产业发展基础,
更快更好地拓展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推动产业落地生根,无论是搞种养殖业,
还是农产品加工业、兴办扶贫工厂、开展乡村旅游产业,都必须配套相应的资金和科学技术,
建立符合现代市场体系的标准化产业流程。同时,还要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科技下乡,鼓励科
研院校展开技术扶贫,将先进技术传授给贫困农牧民,指导科学种植养殖。贫困地区的劳动
部门与市场机构、电商平台等合作,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可以为贫困户培训特色手工技术、
电商开店、直播技巧、旅游服务接待等职业技能,由此提高贫困户的技术素养,拓宽贫困户
的创业就业范围。
【篇二】精选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宣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英雄模范、争当“时代楷模”
重要指示精神,在重大时间节点,紧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广泛开展“时代楷模”学习
宣传活动,大力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让“时代楷模”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标杆,构建
起定位精准、多方配合、社会联动的重大典型发布流程,形成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媒体传播矩
阵,持续用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范带动全社会见贤思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之前已推
出 100 位“时代楷模”先进个人或优秀集体,“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是第 101 个“时
代楷模”。这也是对广大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的激励。
向“时代楷模学习”,牢牢把握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援宁干部深入推
进精准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要求,扎实做好了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
迁、就业扶贫、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重点工作。各级党员
干部必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
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
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
靶向治疗,扶贫到点上扶到根上。
向“时代楷模学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
的主体。援宁干部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
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
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各级党员干部要改进帮扶方式,
多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组织动员贫困群众参与帮扶项目实施,提倡
多劳多得,不要包办代替和简单发钱发物。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的先进事
迹,牢牢把握精准方略,注重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必将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三】精选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6 月 30 日,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的阿布洛哈村第一次迎来开往镇上的客运班
车,全国最后一个具备条件通硬化路的建制村终于通路了。这条短短 3.8 公里的通村路是攻
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缩影,彰显党和国家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兑现脱贫路上“一个都
不能少”承诺的决心。
阿布洛哈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通村公路要在陡坡、绝壁上施工,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所经山体岩层表面极为破碎。但困难再大,也没有修路的决心大。动用直
升机空投施工设备、派驻专人蹲点督导、专家进村踏勘、知难而进完成最后一公里“两隧一
桥”……为了 65 户、253 名村民,这条通村路耗时一年,建有 3 条隧道和 1 座桥梁,成为脱
贫攻坚战刻在大凉山的深深印记,充分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
个人都不能少”绝不是一句空话。
实际上,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许多贫困村都类似阿布洛哈村这样受限于自然
条件,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产业发展薄弱,似乎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但是,这
场人类历规模的减贫事业,就是要致力于扫除所有脱贫盲点。越是阿布洛哈村这样难啃的“硬
骨头”,越不会被遗忘,反而会投入更大力量进行帮扶。
精准扶贫、交通先行。如今,随着村道顺利贯通,阿布洛哈村这个因为“直升机修路”
而备受瞩目的“网红村”,有望成为金沙江旅游环线的重要目的地。而放眼全国,像毛细血管
一样分布在广袤乡村的公路网,正承载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小康之梦,有力促进着资金、技
术、产品、文旅等资源在城乡间交流交融。
在当前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就是要瞄准问题,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
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力度,让各种资源汇集成军、夺取全胜。
【篇四】精选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
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而无不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全面小康就难言圆满;没有贫困群
众的自强不息,脱贫攻坚战就会失去至关重要的内生动力。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
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贫困群众既
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无疑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脱贫效果可持续性
的关键所在。
近日,一位贫困县县委书记“吐槽”扶贫中基层干部受到委屈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
觉得政策好就靠政策养着,有点不如意的事就去找政府“闹”;对来家里帮扶的干部很麻木,
认为干部比自己更着急,自己不脱贫干部难交账;“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
的心态,成为一些扶贫对象“扶不起还理直气壮”的缘由。文章列举的虽然可能只是个别现
象,但正像这位县委书记所说的,这些问题让扶贫干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同时也提醒
我们,对那些丧失脱贫致富信心和动力的贫困群众,在进行物质帮扶的同时,也应及时填充
精神志气上的洼地。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政闽东地区时,就提出过“弱鸟可望先
飞,至贫可能先富”的理念,鼓舞起当地干部群众奋发图强的发展合力。没有人天生就愿意
贫穷,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有的人不待扬鞭自奋蹄,有些人则相反,有如车行坡上,不加加
油、鼓鼓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无法激发出来。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唱好
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坚定贫困群众的奋斗精神和发展愿望,脱贫攻坚才能积力之所举
而无不胜。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有些贫困地区和贫困村多年来扶而不起、
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与缺乏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的奋斗精神有一定关系。有些地方主动“返
贫”,乐当贫困县,不愿摘穷帽子,有的贫困户发展农副产业不积极,争当低保户却很积极,
从中都能发现“思想贫困”“志气贫困”的影子。“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类似
思想可以说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扶贫扶志,首先就要对准这些观念和心态
定点滴灌、靶向治疗。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个励志语许多人耳熟能详,也为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群
众深深认同。扶贫开发不应只简单盯着干部压担子、定考核,也应鼓励干部们以“扶志”和
“扶智”为抓手,唤醒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好政策离不开好宣传,正像那位“吐槽”
的县委书记所提出的,扶贫干部要到群众中去,多开屋场院子会,多跟群众交交心,动之以
情,晓之以理,“让衣食父母们心疼一下,再不忍心找你们扯横皮”。好习惯也需要好榜样,
靠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的农户,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带头效应。只有形成“见贤思齐”的导
向,才能变“让我脱贫”的被动思想为“我要脱贫”的进取意识。
公平与效率,向来不可分割。扶贫政策讲公平的同时,也应注重效率,建立更灵活的激
励机制。一些地方的创新探索值得借鉴,比如推行帮扶人与贫困户“双承诺”“双认定”“双
确认”的工作方法,变“单向输血”为“双向互动”。有的地方实行扶贫资源差异化分配,真
干真支持、多干多支持、大干大支持,以多劳多得的方式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积极性。制度建
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应当用好的激励制度设计,消除“等”“靠”
“要”的消极心理,激发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当前,脱贫攻坚正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精神扶贫应与物质扶贫互为支
撑,群众积极性和干部积极性都应充分调动挖掘,让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
来。
【篇五】精选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朝气蓬勃的力量;青春是勇担重任的铁骨;青春是放手一搏的勇气;
青春是无怨无悔的追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好青年志在四方,要鼓励高校学生把视线投
向国家发展的航程,把汗水洒在艰苦创业的舞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
方去,做成一番事业、做好一番事业。”
随着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一批批青年人不计个人得失,深入高原、走入乡
镇。他们大都是生机勃勃的“80 后”“90 后”。在实现脱贫梦的奋斗过程中,他们以村为家,
为村民出谋划策,在与村民们并肩奋斗的日子里,他们用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力书写
着不悔青春,彰显着人生价值。
热爱基层事业的边巴次仁,大学毕业后先后当选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帕当乡康阿村党支
部书记,成为日喀则市的一名大学生村书记。康阿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常年无通讯信号。
面对困境,边巴次仁没有退缩,想到“驻村就要沉下心、扎进去,一心为村民”。在他的带领
下,康阿村自办砖厂为村民找“饭碗”,同时普村移动基站项目建成,常年无通讯信号的历史
终于在普村结束。
来自陕西富平县的吴养辉,由组织分配到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香孜乡香孜村任村书记
助理。作为一名内地来藏的干部,他连续过了“语言关”“饮食关”“思想关”“身体关”“劳
动关”,虽然驻村工作艰苦,但他还是带着村民建成太阳能发电厂,让全村使用上了电器。
出生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俄洛镇大山深处普通农牧民家庭的向巴旦曲,在担任昌都市孜
托镇加日扎村党支部书记后,高强度的工作使这位书记积劳成疾患上了胃溃疡,不得不做手
术,可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
他们为青年成长成才树立了标杆。什么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才是回忆的青春?他
们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但他们如同温暖的火苗,照亮着周围的村民,给大家以无声的
激励和感染。他们扎根基层、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们的选择为当今年轻人给出了答案
——同人民站在一起、与祖国一同奋进,服务人民大众、用汗水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
的正确方向。
他们为决胜脱贫攻坚积蓄了力量。一个个挥汗如雨的身影,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事迹,激
励着深陷贫困的人们,集聚起群众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
处使,脱贫攻坚成效不断更新:截至 2018 年,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新的重大决定性进
展:25 个深度贫困县区达到摘帽条件,1808 个贫困村退出,18.1 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
至 6%以下。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广大扶贫干部用扎实的作风、细致的工作推动脱贫
攻坚稳向前迈进。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有志者奋斗无悔,脱贫路上的奋斗者,就像雪域高原的格桑花,
战风雪、斗严寒、涉险途、抗高反,在磨炼中灿烂绽放。
【篇六】精选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我国人口众多,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范围之广,世所罕见,是人类历的一次伟大任务。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从政府工作
报告中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1109 万,贫困发生率降至 0.6%,脱贫
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以来,9300 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 10.2%降至 0.6%,
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然而,也要看到,目前剩下的全部都是难中之难的贫困地区。因此,要啃好这批“硬骨
头”,打好脱贫攻坚的“收官战”,就必须牢牢把握精准要义,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实
现对点对人的扶贫脱贫。
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现在是最关键的一年,凡重要的会议、时间节点,总书
记都不忘对脱贫攻坚作出布局、指导,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们坚定信心,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
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脱贫不但要看数量更注重质量。找准发展路子,聚焦贫困户稳定脱贫,走出持续多彩为
民路,创办农家乐,鼓励农村人进行农业种植、育苗圃,大力发展农村旅游文化体系,让农
村成为亮点,把农业和旅游两手抓,实现两者融会贯通的优势,实现农民收入资金持续增长。
拒绝扶贫虚假信息,落实脱贫成果。扶贫干部们要脚踏实地,拒绝形式主义和官场腐败
之风,让脱贫工作落实到实处,让人民真切的感受到扶贫政策所带来的美好生活,提高人民
幸福感。同时扶贫干部也要认识到,产业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也不能放
松,怎么样把产业做好做实,要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实现脱贫摘帽不松劲的作风。
加大扶贫人才培养,让教育深入贫困地区。乡村教育一直是人民群众心里挂念的事,要
坚决加大农村支教人才的培养,大力出台支教政策对相关人才进行支持,让支教人才为发展
和谐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尽一分力,关注留守儿童的培养,要把扶贫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
做。
稳固脱贫成果,健全脱贫体系。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花大力气培育产业,增
强“造血能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让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优势,带动贫困户致富,落实后续,
一定要做到脱贫后“四不摘”,确保扶贫工作长期有效机制防止返贫。
让我们团结一致,一鼓作气,决胜脱贫攻坚战!
【篇七】精选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日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 21 次全体会议提出,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扎实
兑现我们党对全体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这一号召立足当前脱贫攻坚特点和形势,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越是接近目标,就越需付出艰苦努力。党的十九
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站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清醒地看到脱贫攻坚越往后越难的新形势。不到 4 年时间里,还有约
4000 万贫困人口要陆续脱贫。这个群体是“贫中之贫”,致贫原因更为复杂,脱贫更为困难,
要保持年均减贫超 1000 万人的势头,任务十分艰巨。
抓好作风攻坚是巩固已取得的脱贫成果、进一步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和举措的保障。为确
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各级扶贫干部要将作
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敢于较真碰硬的精神,以更加端正的态度,咬定青山不放
松,乘势而上投入接下来的战斗。
抓好作风攻坚尤其要正视脱贫攻坚工作中暴露的短板和问题。如近期湖北当阳市国土资
源局“借鉴”广西灌阳县国土资源局扶贫总结,不改标题就直接上传官网,除部分时间、数
字上略有出入之外,其余内容基本相同。更为荒谬的是,连“投入 380 多万元修建乡村道路
5.8 公里”的表述都完全一致。这一事例说明,个别地区和扶贫干部中仍然存在思想不纯、
认识不清、作风不实、敷衍塞责的问题。
要落实好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端正态度是根本,改进方法是保障。面对新形势、
新任务,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改进扶贫调研方式,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发现并解决问题。
老办法不灵了,要有新思路。要完善驻村帮扶制度,打造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
部队伍。要强化问题导向,扬长避短。严查扶贫领域的作风问题,确保各地区、党员干部以
更为过硬的工作作风投入新的扶贫战斗中去,让全面小康的阳光把更多贫困户的梦想照亮。
【篇八】精选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保持决战姿态、坚定必胜信念,集中力
量加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彰
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
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的历史交汇期。对甘肃而言,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
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保持决战姿态、坚定必胜信念,集中力量加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
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甘肃是全国脱贫攻坚任
务最重的省份。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专门讲了
脱贫攻坚问题,指出“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
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同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对脱
贫攻坚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深化脱贫攻坚,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
垒”。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我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思
想动力、提供了重要实践遵循。
当前,我省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进展。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省脱贫攻坚的
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度很大,是最难啃的硬骨头。纳入国家“三
区三州”范围的甘南州、临夏州和天祝县等“两州一县”以及省定 18 个深度贫困县,集中了
全省 75.3%的贫困人口、62%的贫困村。在剩余的 111 万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 27%,
贫困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低、自我发展能力弱。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必须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毫不松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咬定目标、一鼓作
气,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仗,确保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要抓住重点难点,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
精准施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持续夯实精准帮扶、产业扶
贫、各方责任、基层队伍、工作作风五个基础。要把牢“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扎实开
展冲刺清零行动,尽快实现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达标。要集中兵
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强化工
作责任落实,深化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努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要逐村逐户、逐人逐项破
解难题,加快构建富民产业体系,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抓好各类问题整改,提升脱贫攻坚质
量,坚决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在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还须建立巩固脱贫和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
相关机制,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
帮扶。脱贫攻坚完成以后,贫困地区发展仍比较滞后,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巩固和放大脱贫攻坚成效。
“发展才是社会主义,发展必须致力于共同富裕。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
活保障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
转变作风不懈怠,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
能够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九】精选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更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需精准把握重点任务和发力方向,以更高质量推进脱贫
攻坚,坚决把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务求实效。
要高质量完成剩余脱贫任务,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脱贫攻坚已经取
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聚焦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
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尤其是对地处深度贫困地区,且贫困人口多、
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要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挂牌督战;对特殊贫
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
政策。
要高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多措并举建立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脱贫摘帽不是终
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
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有效防止已脱贫人
口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将返贫人口和新发
生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帮扶范围,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制度保障;还要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
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等的力度,实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观念互通、
作风互鉴,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更好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
要高质量对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脱贫是确保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要求和硬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在实践中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
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
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实现城乡基础设施联通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素流动双
向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着眼于从根
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
求开展工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
的美丽家园;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有力有效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
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使其不但能成功脱贫、避免返贫,而且能走上持续致富的康庄大道。
【篇十】精选脱贫攻坚心得体会
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
挑战依然艰巨,决不能松劲懈怠。对此,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心中有数才能
做到行止有度,更好攻坚克难。
一是要清醒认识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全国还有 52 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
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
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对此,我们不能有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
松劲心态,必须以更坚强的意志、更有力的举措,集中火力攻克最后的堡垒,啃下最后的“硬
骨头”。
二是要清醒认识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复杂性。目前,已脱贫人口中有近 200 万人存
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 300 万人存在致贫风险。一些已经脱贫的地区,产业基础还
比较薄弱,产业项目同质化较为严重,产业的市场空间也比较有限,产业发展还面临很多不
确定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已脱贫户外出务工受限,一些已脱贫地
区的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等。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疫情或灾害等不利因素对脱贫攻坚进程
的影响,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积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因
时因势调整工作的侧重点和力度节奏,将各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千方百计巩固已经取得的
战果。
三是要清醒认识深化细化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要的脱贫成果是脱真贫、真脱贫,
而且还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返贫,这些都建立在抓实抓细抓常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
越是到脱贫攻坚战的收官阶段,就越要将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激
发出来,为脱贫之后防止返贫和持续致富夯实基础、创造条件。在此进程中,要坚决防止和
克服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时保持工作重点不转移、投入力度不下降、干部精力不分
散,确保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