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 KB
  • 2021-04-25 发布

小学科学(心得)之“激趣、观察、体验”——小学科学学科《我的手》教学设计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小学科学论文之“激趣、观察、体验”——小学科学学科《我的手》教学设计 ‎ 一、设计说明 ‎(一) 教材简介:‎ ‎  《我的手》一课是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这单元中的一部分。这一课是在“观察我们的身体”及“我们在生长”等整体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较深入的观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讨论手的用途,体验手的灵活性主要与手的结构及手指关节处皮肤上的皱褶有关,认识手的感觉方面的功能,训练学生手的感觉等几个活动构成。其中体验手的灵活性与手的结构、手指上的皱褶有关,这个活动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探究心理。教材的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引导孩子亲历观察探究活动,激发他们对平时司空见惯的自己的身体产生认识研究的兴趣,产生珍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二) 设计理念:‎ ‎  学生在学习《我们自己》这一单元之前,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看、摸、闻等等方法。但观察的内容基本还是物体外在的比较显而易见的特点,而且根据课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静止的物体兴趣不是很高。《我的手》这一课不仅只是让学生观察手的外形,还让学生推测手这样灵活与什么有关,观察活动已不仅只停留于物体的外在形态,已由表及里与学生的思维训练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了。基于上述原因,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就主要从孩子爱玩的特点出发,通过猜谜语、做手影游戏、囊中取物等活动先激发起孩子探究手的兴趣,再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自己的手的结构,最后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多种方法体验手的灵活性与什么有关。整堂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三) 目标定位:‎ ‎  引导孩子亲历各种有趣的游戏与观察、体验活动,使他们体会到人的手之所以这样灵活是与它的结构有关系(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初步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激发他们认识、研究自己身体的兴趣,培养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 活动重点:‎ ‎  引导孩子体验手的灵活性与手的结构、手指上的关节、皱褶有关。‎ ‎(五) 教学准备:‎ ‎  创可贴、胶带纸、橡皮筋、笔、记录卡、黑色袋子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 ‎   1、猜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就请你们猜一个谜语:“‎ 一棵树,十个杈,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你知道这是什么?学生猜谜后引出研究课题:我们的手 ‎(在上课开始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探究的主题,既可以很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   2、做手影:学生在小组内表演自己会做的各种有趣的手影,也可以推荐表演的比较好的同学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   3、“囊中取物”:黑色袋子中装有创可贴、胶带纸等各种实验所需的器材,让小组成员轮流从袋子中摸出物品,在眼睛看到之前先猜猜自己摸出的是什么物品。‎ ‎(做手影、袋中取物等都是孩子比较喜欢的游戏,这样就创设了一个轻松和谐的探究环境,使孩子在愉快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手的灵活性与手具有灵敏的感觉的特点,比光用语言进行讨论手的用途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 ‎   4、谈话:在刚才的游戏中,你体验到什么?(我们的手很灵活)你认为我们的手为什么能够这样灵活呢?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再选择其中的一个研究主题:与手的外形结构有什么关系。(先让学生充分猜想手的灵活性与什么有关,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使学生局限地认为手的灵活性只与手的结构有关。其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探究主题,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不可少的策略。)‎ ‎(二)观察猜想 ‎   1、每人认真地观察自己的手并思考:手外形的哪些特点与手的灵活性有关?‎ ‎   2、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主要的几个观点,如与手的关节有关、手上的皱褶有关等等。‎ ‎(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科学课不久,对于选择有价值的、自己有能力进行研究的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记录其中的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其实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怎样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三)体验验证 ‎   1、小组讨论:怎样证明手的灵活性的确与这些因素有关?‎ ‎    如果学生无从着手,教师就出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些材料来研究手的灵活性,或者可以看看课本是怎样研究的。‎ ‎(怎么想出可行的办法进行体验验证,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还有一定的难度,在这里让孩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显得非常有必要,也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如果学生的想出的办法不是很理想,教师就再利用实验器材与课本资料进行引导。这样的设计,也就把教师角色定位为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合作者,其次才是学习的引导者。)‎ ‎   2、小组内每人进行体验,并把自己小组的体会或发现记录在记录卡上。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简单方式进行记录,比如文字、示意图等等。‎ ‎   3、每小组把自己小组的记录单展示出来进行汇报。‎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采用各种形式让他们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并交流汇报,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课外延伸 ‎   1、盲人也能认识钱,你知道盲人是怎样认的吗?让学生猜猜盲人是怎样认钱的,然后教师出示人民币上的盲文,提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摸一摸、试一试、练一练。‎ ‎   2、课外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再研究自己的脚的灵活性到底如何?‎ ‎(科学课不应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充分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