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0 KB
  • 2021-04-25 发布

语文(心得)之建立全面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 ——字、词、句、段全面训练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建立全面系统的语言文字训练 ——字、词、 句、段全面训练 大溪镇冠城小学 江赛阳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 实践。”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促进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关键词:建立 语言文字 全面训练 新课改进行了一轮,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 学生的自主精神 确实得到了极大的发挥,课堂自主感悟多了,议论多了,真可谓无边感 悟潇潇下,不尽对话滚滚来。这是新课改带来的新的课堂面貌,但热闹 的背后是否缺少了点什么? 曾几何时,耳畔经常回响着这么一句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唯恐被扣上落后,没有新课改意识 的帽子,以致该训练的时候不训练,该出手的时候不出手,那就失去了 语文之“魂”。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应是生动、活泼、有效的语文教学 场景。正如张化万老师所说的:“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 训练要优化而不是淡化。”那么如何在阅读课中实现语言文字训练的优 化呢?我认为应在训练时间和容量,以及力度上下工夫。如果光追求时 间和容量,结果是泛而不深,浮光掠影,甚至徒有形式。训练要到位, 要扎实,要形成一定的力度。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夯实文字训练点 1.练在多重字音处,读懂语言 学生对一个多音字在具体情况下到底该读什么,把握不十分准 确,如果光靠老师平时强调,学生努力识记,那是很难掌握那么多的多 音字的。这时就要利用一节课时间详细介绍多音字的一些规律,并鼓励 学生抓住规律去识记,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介绍的过程 中尽量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发现规律。例如《白杨》中,让学生先读 课文,但首先就要提醒学生哪段中有多音字,让学生学会自己查找和读 准多音字,然后老师在针对多音字,让学生做小组组词训练,不但可以 让同学之间互相纠正,而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深化对某个多音字的记。 2.练在相似易混处,写准语言 《海伦凯勒》一文中在有一段这样描述凯勒心情的文字“她变 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在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容易混淆的字 “燥”和“躁”。在学生读到这句话时候,给同学创造一个场景,让学 生想象:海伦由于失明,独自火灾一个无尽黑暗的世界,当她走路摔破 头,喝水烫伤了手,她看不到,也喊不出声音,这种时候,她会怎么表 现,来发泄自己的感情。同学们也需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他会用一些 肢体语言来表达他的情感,例如:“摔东西,锤墙,或者是跺脚。”在同 学们联想到和脚相关的词语时,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躁”,并解说“暴 躁的小海伦会拼命地跺脚,来表达她内心痛苦。” 3.练在多重含义处,理解语言 一字多义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只要学生了解这一特点,并能 在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 义就可以了。最是特点的地方,也是最难理解的地方,很多学生,虽然 在学的时候可以理解某个词语的多重含义,但是在阅读过程用遇到,还 是很难理解。对常用多义字和课文中的重点字,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 进行运用。写近、反义词,选词填空是常见的形式,还有造句,联字成 词等 都应当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亮这个字,有四个常见意思,① 发光、②明摆出来、③声音响、④光线强。那么老师可以设计几个句子, 让同学们体会在不同时候“亮”的不同含义,①我梁凯嗓门喊起来:“走 啊”!②天亮了,小鸟又开始唧唧喳喳叫了。③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 这样四个意思的词,通过设计三个句子,既锻炼了学生的排除能力,也 可以通过选择,让学生深化理解一字多义的用法。这种方法还可以反过 来使用,老师先给出句子,让学生根据句子说出“亮”字不同的意思。 二、万丈高楼平地起--紧扣词语训练点 1.练在形象生动处,品味语言 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 言辞的准确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所以说,好的词语往往具有撼 人心魄的魅力。《小小的船》一课,课文的开头有一句描写小船的话:“弯 弯的月儿小小的船”,这里出现了一个叠词,“弯弯的”,老师就可以结 合文章给同学讲解,让学生了解弯弯的是指说小船像月亮的样子,再将 “弯弯的”替换为“弯的”让同学去品读,让学生懂得“弯弯的”比“弯 的”更弯一点,而且弯得更可爱,看起很美,更讨人喜欢。在同学理解 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什么东西可以用“弯弯的”来 形容。这样的教学,既实且活,改变了那种重内容分析,轻运用表达的 现象。 2.练在画龙点睛处,体会语言 清朝李子翼说:“炼字如壁龙点睛,鳞甲飞动,一字之警,能 使全句皆奇。”可见,文章中生动形象的字词,一定要让让学生反复品 味,适时进行说与写的训练。才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在《松鼠》的课文第一段里,描述松鼠的外形的有这样一段话 “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这句话中有一个 字用的很传神,“嵌”,这里老师可以这样设计联系,在同学读完课文后, 试问同学,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传神?“学生会说到”嵌“字。再把这 个字替换成”长“,让学生在读中比较鉴赏,从而领悟出:一个”嵌“字 把小松鼠写活了。松树的眼虽小,但”闪闪发光“,很有神、很灵活。 嵌字让读者读后,会觉得一只活泼灵动的小松鼠跃然于纸上。假设换成 用”长“字,就没有了这样的效果,句子看上就会很平常乏味。 3.练在活灵活现处,灵动语言 《荷花》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 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 来。“这里,为什么用”冒“,而不用”挺“、”探“、”钻“、”跳“等? 通过比较,学生认为还是”冒“好,这不但说明了满池荷叶挨挨挤挤, 不留空隙,荷花好不容易才露出头来,与客观实际相符,而且也表现了 荷花那种旺盛的生命力与顽强向上的精神。如果课堂上,我们能让学生 比较、咀嚼,那么荷花的挺拔美丽、羞涩灵动就能跃然纸上。 词语教学是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的,课文中出现的 词语,学生不仅要会认会写,更主要的是理解与运用。对于中、高年级 来讲,重点是理解词语意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每 一篇课文都有重要的、关键的词语,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 根据教学的需要,有选择地设立词语训练点,既帮助学生学习词语,也 为文本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尺水也兴波与澜--深抓句式训练点 1.练在优美句式处,美化语言 在《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大自然多像 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 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春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 段话用整齐优美的排列句式,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老师可 以利用这段,设计一个句式的联系,比如:”( )是她 ( )的( )。“让学生自己设计语言去描绘眼 中自然的美景。 其实,很多课文中都有很多排列整齐,优美的句式,适当的设 计联系,让学生展开想想的翅膀,才能写出很好的句子,才能更好的将 其运用到写作中去。 2.练在排比句式处处,深化语言 有的文章语言很有特色,或一连贯的词语运用十分传神,或一 个个句式排列极其整齐,或一系列描写非常逼真。教学中不妨抓住这些 特例,让学生进行模仿。如第九册《开国大典》中写到毛主席庄严的宣 告传遍祖国各地的句子,课文一连用了四个”传到“的排比句式,句子 语势层层推进,语气层层加重,很有特色,学生乐于模仿。通过模仿的 练习,学生既理解了排比的作用,又掌握了排比的写法,使学习技能得 到了提高。 3.练在初见句式处,积累语言 课文中新出现的句式应该让学生熟悉,内化,发展学生语言。 在《云房子》第二自然段,就可以先让学生感知课文写小鸟造的那么多 云房子时是用”有的像……有的像……有……有……还有……“这样句 式连接起来的。然后让学生看云房子的图片,学生说说这些图片上的云 房子像什么,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你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此时学生 的语言表达应该都是真情流露,即兴而作,而且灵感也会在此时一触而 发。 四、闲花落地细无声--立根片段训练点 1.练在空白填补处,扩容语言 某些课文为了某种特殊的需要,往往对某些内容故意不作交 代,或一笔带过,或叙述跳跃较大,以致形成了内容上的空白。这些空 白若能让学生加以填补,则自然为学生提供了运用语言的良好机遇。同 时对感悟文中人物的品质起到提领而顿的作用。如第七册《跨越海峡的 生命桥》中写到:就在昨天,一场里氏 7.3 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此 时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台湾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在余震不断的情 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候医生前来抽取骨髓。凭借这一内容,让学 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台湾青年真的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吗?他内心极不 平静,他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设计一个填空式的练习: 有的同学写的是青年坚定不移的捐献的意念,(在余震不断的 情况下,我自己是否有生命危险),即便考虑这些,也仍然坚持等待医 生,有的则写出青年对家人的挂念。(在这场灾难中,我的家人是否平 安),危难中,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人朋友。通过这样的练习,这 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很好揭示了中心,教育了学生。 2.练在角色转换处,转述语言 有些课文对人或物描述很精彩,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欣赏、 体会描写的精妙之处后,不妨转换角度,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转述。如 学了《台湾蝴蝶甲天下》后,让学生当小导游来介绍蝴蝶谷。学了《欢 乐的泼水节》后,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傣族人民,学了《草船借 箭》后,说:”老师来当周瑜,你是鲁肃,把诸葛亮借箭的安排讲给我 听。“通过角色扮演,转述课文中的语言,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和创造 语言的能力。 3.练在插图想象处,盘活语言 当然,不同的教材内容各有特点,训练方法还有很多,如批注 式、简画式、总结式等,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选择训练点,提 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盘古开天地》,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各部分变成了什么?如 果仅仅到此为止,那就流于形式,流于内容,这种训练仅仅是为训练而 训练。我们可以尝试由例句引路,引导学生不但能说出变成什么,还能 用优质的语言来表达。 例: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的血液, 变成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 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请你发挥你的想象,你还能接着往下说一说吗? 他 的 牙 齿 变 成 了 ( ) 的 ( ) ; 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 ( ); 他的( ) 变成了( )。 这样的训练关注的是语言质量,可以避免只是肤浅的内容,优 化了语言的质量。 4.练在续编回味处,增亮语言 有些课文往往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教学中就可以充分 利用这种结尾,或续写结尾,或假设情境,来尝试运用语言。如第五册 《小摄影师》,一个小男孩为了班级的墙报想出了办法进入了高尔基的 房间,却因为忘了带胶卷而哭着跑出去了。高尔基吩咐秘书如果是小男 孩来就让他进来拍照。文章到此结束了,给人留下了悬念,小男孩到底 有没有再去呢?我们可以接着往下写这个故事。例如场景一:小男孩回 去拿到了胶卷,成功补拍了照片,场景二:小男孩没有拿到胶卷,在同 学老师的帮助下,补拍了照片。无论续写什么结尾,高尔基对少年儿童 的关爱已深深地印在了同学的心中,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运用语言的能 力。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自颁布以来,许多一线教师都不敢在公 开课堂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仿佛一谈训练就是观念陈旧,与课 改格格不入。其实,”不下河就学不会游泳“。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 没有”扎实“、”有效“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教者要根据教材特点 及学生的认知基础,确立每一课时的核心知识,精心设计每一次语言文 字训练。让学生更喜欢语文课,让学生学会自由表达。学生通畅表达必 须建立在真情实感之上,有了表达的欲望,习作才会成为学生的自愿, 才会成为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刘大吉; 【2】、《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石--语言文字训练》郭秋; 【3】、《小学语文之热点讨论》聂在富、王妍; 【4】、《语文课程标准》、《让课堂生成成为语文灵动的资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