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2021-04-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理论文之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设问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设问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物理课堂教学中四种课型的设问,说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如何设问才更有效,才能更好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有效设问设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引入课题的常用手段。但如何进行设问才能克服随意提问或明知故问的无效设问,笔者以为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设问要做到“四个有利于”: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2、 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能力3、 有利于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4、 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开展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问题设计更要周密,更有效性,更好地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现以几类课型为例,试谈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一、概念教学中的有效设问“物理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它的内涵是反映概念中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是该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在“电势”一概念的教学时:问:已经引入了电势能,为什么还要学习“电势”
这一概念?两者有何不同?这样设问可以引起学生区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上的不同。在进一步设问:“电势”与“电场强度”又有什么一异同呢?引发学生从力与能两个方面理解电场的性质。另一方面,物理概念可分为定性概念:如:机械运动、机械振动、干涉、衍射等。还有一类是定量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等。特别对用比值定义的定量概念进行教学时,我们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概念本身性质的知识,例如,在磁感应强度B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问的:(1)根据公式 ,F越大B越大,对吗?(2)你能总结所学过的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有哪些?(3)它们有何共同特性?这样可以启发学生总结这类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的共同特点,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进行新概念教学时,设计问题要特别关注概念本质性内容、意义以及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二、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新的高考要求与过去相比,其中有很突出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新教材的编排中,很多知识点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知识规律,例如:做功与速度的关系;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形变量的关系等。而我们的学生不竞不同于成人,他们一般不可能自觉地学习。他们更不是科学家,他们的探究活动可以是幼稚的,漫无目的的。他们开展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有效的问题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所以实验探究需要一些有效的问题引导。例如:弹性势能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教学中,在实验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这样的结论,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的思维过程。因此在现象与结论之间要设计一些有效的问题来构建一个支架,让学生通过支架,并运用已经具备的知识来内化新知识。在这里我是这样设计: 问题1:弹出小球的速度与弹簧的压缩量有何关系?引发学生进行观察。 架设支架1:教师演示让小球在同一弹簧不同的压缩情况下弹出,观察现象。 教师启发学生得出:压缩量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问题2:小球的动能由什么能转化而来?什么力对小球做功?引发学生思考。架设支架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弹力对小球做功。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问题3:弹力的功怎样计算?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架设支架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图象求变力的功的方法,找出弹力的功与形变量的关系在探究实验教学时,有效设计要关注物理现象的观察,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现象的本质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三、复习课型中的有效设问
复习课是在学生学习某一单元后的小结,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复习课堂教学中如开展有效的教学,才能是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笔者以为复习课,教师不能以简单知识重复进行教学,也不能由教师代替学生作好知识的归纳,让学生作记录去死记,而是在教师的有效设计的问题中,启发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有序的归纳,在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不断的升华,从而达到既复习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能力的目的。例如,我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复习课中,是这样设问的:问题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做出较大贡献的科学家有哪些?引发学生思考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过程。问题2:对于万有引力定律应用在“中心天体——圆周运动”模型中,怎样用一句话概括主杆知识?(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启发学生概括重点知识问题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讲出估算地球质量的方法?引发学生自己总结计算天体质量的多种方法 问题4: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求“环绕天体”的什么物理量?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知识的应用,从而使学生掌握“环绕天体”规律的理解和求解相关物理量的方法。问题5:圆周运动轨道发生变化从受力角度怎样描述?启发学生理解“卫星变轨”难点问题。问题6:除本节课归纳的两类应用外,你还能归纳几类模型的应用?这样一问,巧妙地使本节课地内容更好地向课外伸展。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因此,复习课型中的有效设问要贯穿整个单元的中心内容,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四、习题课型中的有效设问 摆在我们面前的物理习题浩如烟海,花样翻新,但其设计方法,大都采用变式,即依据提出的典型(或理想化)模型交替变更提供材料的形式,设计新的模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而学生在练习中遇到新模型时感到陌生棘手,其思维障碍在于不善于把貌离神合的新模型与典型模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从而望题兴叹,无处下手。教师应根据问题的基本模式,改变其
“包装”,设计有效的问题,使之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变式的练习,从各种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基本模式,可以从中体会到基本模式是如何将各种变式联系在一起的,从而加深对基本模式的理解。例如在《弹性碰撞习题课》我选择了下面几道习题进行分析:例如: 如图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表面是光滑的1/4圆弧,车的质量是M,一质量是m的小物块(M=2m)以水平速度V0冲上小车,但不会从上边缘飞出,求:① 物体能冲上圆弧多高处? V R m M ② 物块m返回脱离圆弧时速度大小?这题对学生来说,一看好象是一道新题,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其物理过程:在上升到最大高度时。两者在水平方向上共速得:(1) (1)滑块冲上小车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有: (2)联合(1)(2)两式可求h(2)设滑块返回脱离圆弧时,滑块和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和 ,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有: (3) c (4) A
R 这两方程恰好就是弹性碰撞的“一静一动”模型的两个守恒方程,很容易得出结果:; 变式1、.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槽体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内有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其左端紧靠一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挡板。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若槽内光滑,求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变式2.质量为3kg的小车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用一根细绳挂着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绳长为0.8m,将绳向左侧拉到水平,小车被左侧的固定挡板挡住,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下落到最低点后继续向右摆动,如图,求:(1)小球向右摆动的最大高度 (2)小球向右再摆回到最低点时小车的速度 图 A B
通过三道题设计的问题,对物理过程作简单的修改,最后让学生小结,找出它们的共性,使学生掌握对此类问题的解答方法。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自主进行这样的归纳通常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习题课的有效设问要对问题进行有效变式,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概括,抽象出共性,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实现由知识到能力质的飞跃。新课标是对以往课标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教师不再是传统教材的“克隆者”,而应是新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使我们在实践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唐一鸣.物理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厂念金.问题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王少菲.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