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5 发布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贵在激发学生兴趣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贵在激发学生兴趣 ‎ ‎ 我是一名青年语文教师,几年来的教学时间中,我通过认认真真研究名家教学经验,学习古今中外教育理论,博采众长,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其中有一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探求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的倾向,是引起并影响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人们便会主动地愉悦地去探索它,不但不会把它当成负担,而且常常会废寝忘食地、乐此不疲地去干。从生理学角度看,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兴趣。往往会在生理上伴随着出现血液循环的亢进,使大脑皮层得到充足的营养,能较好地调动注意、记忆、想象等心理因素,从而使活动得到尽可能好的效果。所以有人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爱因斯坦则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则提出边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   ‎ ‎ 由此,不难想象,没有引起学生求知兴趣的教学其结果该是如何了。同样,一个语文教师要教好课,则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语文的浓厚兴趣。在普通高中,受升学竞争的制约,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各学科教学内容已使学生应接不暇,呆板的语文教学则很容易被数理化学科冲击,失去了自己的阵地,并由此造成了各学科学习都受到损害。如果语文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利用本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学生既可以圆满地完成本学科的学习任务,又将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推动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 学生一旦对语文产生兴趣,再难的知识,再多的训练,再复杂多变的检测,都会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从而有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提高学习成绩。‎ ‎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春蚕、是蜡烛、是太阳…‎ ‎    我觉得教师出自教学方法看,更因该是磁场。像像吸引铁块一样吸引学生。让学生从感情上,行动上围绕在老师周围,积极主动地在老师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主人翁的地位,去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整体活动,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引导学生前进的带头人,使学生感到在你的身边如同在融洽的群体之中,变艰苦的求知活动成为绕有兴趣的探讨活动,师生之间出现了这样的水乳交融的情景,教与学都会健康地运转起来。‎ ‎   ‎ ‎ 在教《纳谏与止谤》一课时,学生分析作者论证思路,对文章第11自然段的作用产生了异议,一些学生认为这一段上下文不协调,因为文章中心论点是领导者纳谏,而本段大谈进谏的方法,所以应该删掉。另一些学生认为本文是读后感,作者可以多方面联想阐发感想,形成有枝有蔓的结构。这时一个学生向我问道:“老师,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敢不敢冒犯藏克家这样的大名人?”学生能这样发问,表明了我们师生之间在一起的学习活动已较融洽了。这样的讨论我当然不能回避,就以普通一员身份参与讨论,使学生感到我是他们群体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员,同样我的发言也开启了他们思维的大门,激发了他们求知的灵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我从写作手法上讲解了写作特点,学生很顺利地体会到写作手法。我认为:有趣的、使人兴奋的环境,胜过单调、沉闷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增强求知欲望,促进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巧妙地设疑,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是一种艺术,精心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提问,使问题产生一种诱惑力,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对知识的探讨之中是很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饿而各种兴趣的价值又莫过于用疑问引起的兴趣,“学问”一词即源于此。在教《祝福》一课时,当分析到祥林嫂问作品中的“我”有无灵魂时,我问学生:“如果祥林嫂这一人物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向你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时,你该怎么回答呢?”学生先是一静,接着就七嘴八舌争相发言。这说明,我的发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思维吸引到课文中心上面了。此后的课文分析就容易贴近学生的思维过程之中,正确道理就易被接受了 。‎ ‎    在提问时,我还注意调动学生的联想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归园田居》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谁能想象一下陶渊明写这首诗的具体情景?”同学们的发言普遍描写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场景、人物形态,学生的联想和语言表达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锻炼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课后我让学生写一段评论陶渊明思想的文字。有的同学把写完后的稿交给我看看,文中评论道:“陶渊明看到封建官场太肮脏,决心辞官归园田,在一千多年前,有这样在腐败官场现状下,头脑清醒的官吏,能做到世人皆浊我独清,的确了不起。”这一认识比起教师讲解显然深刻、实际的多了。‎ ‎    我还注意在语言分析上设计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课文语言准确、形象的特点。比如在教《荷塘月色》时,问学生:“将“袅娜”和“羞涩”两个词对换一下行不行?为什么”学生反应强烈,普遍认为不能对换。学生能分析出“袅娜”与“羞涩”表现的形态与情态的差异及与后面描写的搭配关系。这样学生对课文语言特点就掌握了一大部分了。再如教《祝福》一文,对“顺着眼”三字进行分析,学生对“顺”字提出多种理解,基本符合教学参考书的指导。在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问:“冷似铁”的“铁”字怎样表达了诗人的精炼语言?学生从温度、颜色、硬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效果很好。由于设计提问注重艺术性、形象性,使学生对学典范文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也明显了。‎ ‎   ‎ ‎ 在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同时,我也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在教《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时,带着激情分析李白傲岸不屈的高尚人格,使学生为之动容,受到深刻的思想启发。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使学生由母爱的伟大感知劳动人民的美德。在教《孔雀东南飞》时,我让学生联系古今中外爱情悲剧,懂得剥削制度、黑暗社会的罪恶。课堂上又加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录音片段,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所有这些教者,都是与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内容密不可分的。我以此挖掘出教材的内蕴,感染了学生,增强了他们学语文的兴趣。‎ ‎    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见识较广,思维也较开阔,有时向教师发问常常是我想象不到的。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而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应变中须以智引趣。在教《祝福》时,我问学生:“祥林嫂为什么受这么大的苦,最后又悲惨死去?”在同学们发言中,有个同学竟说:“祥林嫂应该独身。”课堂一时哗然。显然,这个学生是用现在的观念去衡量前人了。这个回答既破坏了课堂庄重、严肃的气氛,也超出了本课所应研究的范围。但全班同学对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这时就要求教师具备“回转”局势的能力,否则教学将无法进行下去。当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叫起另一个同学,问道:“祥林嫂理解独身的含义吗?”学生回答:“不理解。”我又问:“那怎样使她摆脱不幸呢?”学生回答:“改变社会制度”‎ 我即刻从社会根源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结到祥林嫂悲剧是封建礼教造成的。这样就把课堂出现的反常气氛改变过来了。‎ ‎        在激发学生兴趣时,还要抓住其它兴趣,促进各种兴趣向语文方面转移,培养学语文的新兴趣。有个学生不爱学语文,但挺爱唱歌,我曾借他唱歌之机,夸奖他歌唱得好,接着我问他一首歌的含义,他感到茫然。我就给他讲……(此处字迹不清)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正由于他们对歌词的含义……(此处字迹不清)才会动情,表达恰倒好处。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渐渐地从喜欢唱歌发展到喜欢诗词,喜欢文学,喜欢上语文课了。‎ ‎    接触电影、电视剧很多,有浓厚的……(此处字迹不清)兴趣,我就因势利导,通过给他们讲些电影知识,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如什么叫蒙太奇手法?长镜头、近景、远景、特写等。之后在学生看电影、电视剧之后,问他们为什么某个地方用长镜头,为什么某个地方用特写,表达了人物的什么心理等等,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渐渐地我在教学中运用一些影视术语,学生马上产生形象感,由此调动了学生的最大潜力,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正伯拉罕、马斯洛所说:人的潜力开发出来以后,如一台发动机,所有的气缸都工作起来了。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力量。语文学习成绩也随之提高了。‎ ‎   ‎ ‎ 总之,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指的是语文教学应遵循它的基本规律;说它是艺术,指的是语文教学要发挥教师的各种能力,使每一课,每一个环节都能把学生的积极兴趣调动起来,靠学生的主动性去学习、去钻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