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50 KB
  • 2021-04-26 发布

语文(心得)之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读能力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读能力 ‎ ‎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阅读部分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如叶陶先生说的,最终目的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那么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自能读书能力的培养。‎ ‎  一、 重视预习是培养自读能力的前提。‎ ‎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预习课文是培养自学能力的突破口,也是自能读书的起点,过好预习关是培养自能读书的前提。于是,为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我把预习移到课堂上来。晚课预习生字词,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一般来说,教材中的每篇课文的课后思考练习都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和课文的重点、难点。我要求学生根据课前、课后问题进行预习,养成带着问题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预习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思考回答课后问题,理清写作线索,尝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其思想感情。遇上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待上课留心听讲或提出问题。这样防止了学生在预习时照抄参考书的答案,同时在听课时带着预习中疑难,有目的听课,是会取得效果的。如第九册《鲸》这一课,我用了一课时指导学生预习,部分思考题采用了表格式,用一个课时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及总结。由于课前和课堂上预习得好,所以很快就理解了课文,还从课文的第四段学会了每节开头第一句话用总起句(即中心句),接着进行具体叙述的好处和掌握了按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分段的方法。为今后理解文章和写作打下基础。‎ ‎  二、 教给方法是培养自读能力的关键。‎ ‎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关键。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课文为例子着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对语文阅读分析,获得“金钥匙”。如《再见了,亲人》,我首先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接着让学生归纳总结这一段写了几件事,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一部分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第二件事是大娘为志愿军送打糕;第三件事是大娘为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小孙孙。这三件事中,二、三件事为重点,我让学生分别找出老大娘是怎样给志愿军送打糕和为救志愿军伤员付出多大的代价的有关句子,再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联系课文理解“雪中送炭”、“唯一”‎ 两个词语的意思,再口头造句。学生通过边读边画边理解,不仅找出了重点语句,而且读懂了这些词句,从中领略了大娘这位朝鲜人民中老年人的代表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并进一步弄清了这一部分作者的写作思路;采用送打糕,救伤员这两件典型事例、典型场面来表现中心的。段落的构成方式是话别--回忆--抒情:开头用感叹句,结尾用反问句,表达出强烈的感情。由于这篇课文前三段的结构相近,第一段进行了详细的读,在学生读懂了基础上共同读法的总结,并让学生运用以上的方法阅读后两段,这样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  三、 课外阅读是自读能力的升华。‎ ‎  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靠自学的实践,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在自学中掌握知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老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因此,我较注意,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在班内利用“图书角”每周都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看书,看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觉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书、读报、讲故事等实践活动,练习“反三”。如学完古诗《赠汪伦》后,我教给学生一些写诗歌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课外书刊上摘抄一些诗歌、儿歌,并要求根据自己的爱好,尝试写诗歌、儿歌。围绕中队开展的专题活动,集体还编写了一首关于环保的诗歌发表在少年报上。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注重自读能力的培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帮助学生走向无边的知识海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