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2021-04-2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语文论文之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 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 融合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与时俱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成为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强有力的联系工具。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教学目标、阅读教学、词句练习、写作能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融合点,从而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深化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时我们语文教师普遍感到陌生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犹如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课文这三者之间的立交桥,怎样铺设好这座桥梁,做到有的放矢,从而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看法。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做好电子备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心脏工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有效教学问题。所谓有效教学,通俗地说就是:在认知上,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让学生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如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教学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不打无准备的仗,只有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取决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个人魅力。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有激情。语文本来是门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但应试教育却使学生感到语文索然寡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录像、投影、幻灯、计算机软件等信息媒体,能再现课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因此,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备课不仅仅是体现在备课本上,还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甚至是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准确有效的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视频、音乐、图片等等。
例如:在即将教学《山雨》一课时,考虑到同学们对山区的天气不甚了解,对课文的表述只是停留在文字意义上,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山区雨天的视频和音频,描写山雨的诗句。用极少的时间,把同学带入到课文情境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感受课文中“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的真实意境。并在接下来教学中加强语言的渲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得到保持,体会到了诗人笔下“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的思想感情,感悟文学的魅力所在。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同学融入到情境之中,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如《草原》一文中所描 绘的内蒙古大草原那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备课时,可根据各个教学重点环节,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草原的景物特征及其人物活动的定格画面,在课堂讲授时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领悟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独有的意境,对大草原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使语文课堂教学进一步走向方式多元化,它必将是促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拓展与革新的一个主要因素,能使教学内容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克服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些缺乏时代气息,脱离现实生活,以及由于学生知识面不足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便,也能从另一个侧面解决教学重难点。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授课模式,把学生带到一个崭新的视听氛围之中,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妙不可言的作用。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例如,在学习《月球之迷》一课时,我们利用网络将学生带入到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场景,让学生感受那宇宙中月球的迷人风采。此外,还给同学们展现了我们国家自己的载人航天飞船在太空中的一些图片和资料,从同学们的目光中可以敏锐的察觉到对杨利伟叔叔的崇拜,以及对探索宇宙奥秘的向往。这些内容既与教科书相联系,又是前沿科技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补充,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也能根据自己兴趣选择不同的内容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个体独特的知识体系,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顺利。
三、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紧跟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语文课程标准》已经说得很清楚,就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因此,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实效性等因素,有效地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利用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份;要以科学的态度,将各种媒体进行选择、有机组合,使其各展所长、互为补充,共同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解决难点,以实现语文教学优化。
首先,要与汉语拼音、识字教学相整合。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和教具、学具、实物媒体结合产生的作用更大,充分利用课件、幻灯片、文中插图,在进行拼音教学的同时,还要注意纠正读音,并着眼于识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予以帮助。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使学生在尚未接触汉字之前,便可以掌握不少词语和句子的正确读法。当然,运用信息技术不能替代教师必要的讲解、适当的板书等语文基础教学,信息技术只是帮助教师传授、讲解的有力的武器。
其次,与阅读教学的融合。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课本内容与电教媒体有机结合,围绕提高认知语言这个中心,精心选择和制作电教教材。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目标,并随时调整、补充,发挥多媒体提高认知语言能力的效应。要将学生原有的认知语言水平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搞好新旧知识衔接,循序渐进,实现认知语言的良性循环,从而让小学生逐渐形成初步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最后,与作文教学的融合。新课程标准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作为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是符合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的。丰富见闻离不开生活这个源头,生活中的积累是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根本。小学生以直接的生活经历作为习作素材是十分重要的,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历毕竟范围有限,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的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学生的间接生活经验从何而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渠道。网络的海量存储和覆盖范围众所周知,它创造的虚拟空间可以让你足不出户便能了解天下各种事情,获得各种知识与信息。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扩大视野、丰富见闻、积累素材、拓展写作资源,是信息社会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新变化与新特点。当然,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深知农村孩子由于条件所限制,除了上信息技术课,其余时间几乎无法接触网络,我注意收集了相关资料和写作素材,分类打印成册,挂在教室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相互传阅,供学生作文时使用。
总之,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作用,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精彩,要把信息技术用好、用到关键之处。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目标,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上锦上添花,从而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